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抢占技术制高点!这个团队扎根宁波持续为海洋产业“造血”
2022-05-22 22:12:07 稿源: 东南财金  

  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这是宁波正在聚焦的宏伟蓝图。在这张蓝图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关键词之一。推进科技创新,不仅要奋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全面提升创新活力与能力,更要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作为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矩阵”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中,研究院阎军教授领衔的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近年来更是迎来了许多“高光时刻”。近日,阎军团队参与完成的《海洋用动态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就荣获了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宁波、浙江乃至全国的海洋装备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余载专攻海洋装备

  不断输出优质成果

  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是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阎军团队如今已成为推动宁波海洋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装备创新设计、实验测试、结构监测、软件开发、智能运维以及附属构件的加工制造等领域研究,解决了海洋能源开发装备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据阎军教授介绍,其团队最具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是海洋柔性管道与电缆的设计、测试与工程应用技术。“我们在海底电缆、脐带缆、柔性管道等海洋工程核心装备方向持续攻关十余年,依托五个国家级科技项目以及数十个省、市、企业项目稳步发展。”

  在团队推进的研发项目中,“海洋动态缆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海洋能源开发脐带缆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两个项目已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这两个项目均与宁波市企业有密切关系,通过与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泛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宁波企业的深度合作,项目成果已成功服务于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海上风电开发、海上科学实验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阎军团队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会

  “以东方电缆为例,我们与东方电缆不仅协同突破了国外对海洋油气脐带缆的技术封锁与垄断,还共同完成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项目,例如国内第一根动态海缆、国内第一根跨接脐带缆、第一根深水长距离脐带缆、第一根强电复合脐带缆等。”阎军教授表示,在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助力下,东方电缆不仅成为了国内唯一可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脐带缆的企业,同时也成为海缆领域的龙头企业。

  与企业协同创新

  共促关键技术优化升级

  据了解,长期以来,阎军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坚持与宁波企业开展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

  在与东方电缆的合作中,团队借助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算分析、结构优化、结构测试平台,以及数十年的科研技术储备,快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脐带缆设计软件。此外,团队努力促进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成功将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应用于脐带缆产品与工程设计中,并发展出脐带缆开发所需而国内又非常缺乏的测试技术与平台。

  “海洋工程装备在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测试、工程应用各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利用实验室条件对东方电缆试制的不同型号脐带缆进行测试,通过及时反馈测试数据、分析试验现象及结构失效机理等方式,有力支撑了东方电缆的脐带缆的高性能制造和集成应用技术的发展。”阎军教授介绍道。

阎军团队走访企业

  据介绍,通过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协同创新,阎军团队还把研究领域拓展至不同类型与应用的海缆、柔性管道等海洋工程核心装备的研发、软件开发、测试、安装、运维与监测等全系统技术。这种产研紧密协作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关键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突破了脐带缆这一“卡脖子”装备的国产化,实现了产业与科研的双向促进,也为双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技部门“牵线搭桥”

  成果转化更加高效

  回顾与宁波企业的合作历程,阎军教授表示,其科技成果的转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在与各类企业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科研单位与生产应用单位的工作性质、目标、实施方式、人员构成、管理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经常会为双方合作带来挑战。”阎军教授说,他们在过去十年里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创新性的科研模式和科研平台的重要性。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团队还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例如:科研团队一般无法抽出更多精力去调研市场与行业需求,很难做到大量走访企业。同时,对于一些科技政策、项目申请也难以做到实时跟踪。对此,宁波市科技局和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向他们提供科技项目政策信息,为他们详细讲解申报流程,帮他们及时跟踪对接企业需求,对团队快速落地宁波、了解相关行业、精准对接地方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的优质科创资源,立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吸纳高层次的专职科技转化人才、组建队伍、搭建平台,阎军团队已逐步形成“点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式,更加有效且高效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文字:吴正彬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抢占技术制高点!这个团队扎根宁波持续为海洋产业“造血”

稿源: 东南财金 2022-05-22 22:12:07

  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这是宁波正在聚焦的宏伟蓝图。在这张蓝图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关键词之一。推进科技创新,不仅要奋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全面提升创新活力与能力,更要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作为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矩阵”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中,研究院阎军教授领衔的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近年来更是迎来了许多“高光时刻”。近日,阎军团队参与完成的《海洋用动态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就荣获了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宁波、浙江乃至全国的海洋装备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余载专攻海洋装备

  不断输出优质成果

  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是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阎军团队如今已成为推动宁波海洋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装备创新设计、实验测试、结构监测、软件开发、智能运维以及附属构件的加工制造等领域研究,解决了海洋能源开发装备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据阎军教授介绍,其团队最具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是海洋柔性管道与电缆的设计、测试与工程应用技术。“我们在海底电缆、脐带缆、柔性管道等海洋工程核心装备方向持续攻关十余年,依托五个国家级科技项目以及数十个省、市、企业项目稳步发展。”

  在团队推进的研发项目中,“海洋动态缆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海洋能源开发脐带缆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两个项目已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这两个项目均与宁波市企业有密切关系,通过与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泛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宁波企业的深度合作,项目成果已成功服务于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海上风电开发、海上科学实验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阎军团队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会

  “以东方电缆为例,我们与东方电缆不仅协同突破了国外对海洋油气脐带缆的技术封锁与垄断,还共同完成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项目,例如国内第一根动态海缆、国内第一根跨接脐带缆、第一根深水长距离脐带缆、第一根强电复合脐带缆等。”阎军教授表示,在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助力下,东方电缆不仅成为了国内唯一可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脐带缆的企业,同时也成为海缆领域的龙头企业。

  与企业协同创新

  共促关键技术优化升级

  据了解,长期以来,阎军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坚持与宁波企业开展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

  在与东方电缆的合作中,团队借助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算分析、结构优化、结构测试平台,以及数十年的科研技术储备,快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脐带缆设计软件。此外,团队努力促进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成功将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应用于脐带缆产品与工程设计中,并发展出脐带缆开发所需而国内又非常缺乏的测试技术与平台。

  “海洋工程装备在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测试、工程应用各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利用实验室条件对东方电缆试制的不同型号脐带缆进行测试,通过及时反馈测试数据、分析试验现象及结构失效机理等方式,有力支撑了东方电缆的脐带缆的高性能制造和集成应用技术的发展。”阎军教授介绍道。

阎军团队走访企业

  据介绍,通过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协同创新,阎军团队还把研究领域拓展至不同类型与应用的海缆、柔性管道等海洋工程核心装备的研发、软件开发、测试、安装、运维与监测等全系统技术。这种产研紧密协作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关键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突破了脐带缆这一“卡脖子”装备的国产化,实现了产业与科研的双向促进,也为双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技部门“牵线搭桥”

  成果转化更加高效

  回顾与宁波企业的合作历程,阎军教授表示,其科技成果的转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在与各类企业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科研单位与生产应用单位的工作性质、目标、实施方式、人员构成、管理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经常会为双方合作带来挑战。”阎军教授说,他们在过去十年里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创新性的科研模式和科研平台的重要性。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团队还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例如:科研团队一般无法抽出更多精力去调研市场与行业需求,很难做到大量走访企业。同时,对于一些科技政策、项目申请也难以做到实时跟踪。对此,宁波市科技局和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向他们提供科技项目政策信息,为他们详细讲解申报流程,帮他们及时跟踪对接企业需求,对团队快速落地宁波、了解相关行业、精准对接地方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的优质科创资源,立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吸纳高层次的专职科技转化人才、组建队伍、搭建平台,阎军团队已逐步形成“点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式,更加有效且高效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文字:吴正彬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