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国家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照国际《儿童权利公约》标准,我市18周岁以下儿童约有144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5.3%。
这座城市,如何为百万儿童而改变?今年我市启动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儿童健康、教育、福利、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六一”前夕,宁波日报报网特别策划“关爱儿童 护航成长”专题报道,派出六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全场景营造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环境
中国宁波网记者 徐欣 通讯员 胡青蓝
小象微家、小象之家、小象社区、儿童议事厅……经过大半年的谋划与改造,宁波万象汇实现了亲子空间全龄覆盖,为儿童提供了一处可看、可学、可玩的生活公共空间。通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这里成为我市打造的首个儿童友好商圈。
而在北仑区,最近许多孩子发现,“上学路变得有趣了。”泰河幼儿园、泰河学校、岷山学校、吉的堡幼儿园周边,10条黑白斑马线经过彩绘喷涂,成为首批儿童友好斑马线。
我市各地都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切口,贯彻儿童友好理念,推动儿童友好工作。如海曙区积极打造“十五分钟儿童关护圈”;江北区从校园安全步行通道项目入手,建设儿童友好型校园安全通行环境;象山县注重结合当地海洋特色,融合发展“乡村+海洋+亲子游”的儿童友好研学模式……
“我们要将‘儿童优先’理念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提升宁波市在儿童健康、教育、福利、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市妇儿工委办负责人表示,为此我市将打造一批儿童友好设施,加快社区(街区)、医院、学校、公园、图书馆等设施适儿化改造,推动城市建设更加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
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宁波网记者 徐欣 通讯员 骆承
儿童节到了,很多家长可能都在犯愁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消防部门叮嘱各位家长,不管带孩子去哪里,都要时刻记住“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始终把孩子安全摆在首位。由于儿童缺乏安全常识,加上贪玩好动,在带孩子出门玩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尽量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今年以来,儿童安全警钟不断敲响——
2月11日,宁海县桃源街道紫云轩足浴店,一名小朋友被卡按摩椅洞里。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处置,救援人员尝试将其解救,奈何小朋友因为年纪小不肯配合,每次眼看要成功了却因孩子反抗而失败。经过10分钟的“折腾”,救援人员成功将小脑袋瓜从按摩椅上解救出来。
5月17日,在宁波市妇儿医院共享自行车租赁点,一名五岁幼童因好奇玩耍停靠在一旁的自行车,不小心手指被卡在轮盘内。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实施营救。经过紧张的救援,小男孩的手被成功解救出来。经初步检查后,小男孩左手的小拇指指间变形,消防人员建议其母亲赶紧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事后了解到,小男孩趁母亲正在编辑手机信息之际,蹲在一旁玩弄自行车脚踏板,谁曾想手给卷入了轮盘内。
5月17日,镇海区古塘丽景小区一住户外出时,将22个月幼儿独自留在家中,不料孩子调皮触碰电子按钮将家门反锁,一家人在求助开锁师傅无果后,向消防寻求帮助。
5月27日,余姚市凤山街道望湖公园内一名女孩,玩耍时右手食指不慎被一辆共享单车链条夹住,无法挣脱。家长随即接警求救。
采访中,消防人员介绍儿童卡手、溺水、摔伤等事故多发,大多是因家长疏忽导致。此外,小区、公园的健身器材由于是按照成人标准设计,孩子玩耍时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在此,他们呼吁我市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起,充分考虑到保护儿童安全因素。同时希望各位家长都能在“六一”期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依法带娃,不可忽视儿童安全。
主题活动常常见 交通安全伴“童”行
现场视频。王晓峰 剪辑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章煜 陈嘉玥
今天(5月31日)下午3点,鄞州交警东部新城中队邀请一群小朋友前往位于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内的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领取”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主题为“一盔一带,‘童’享安全”的交通安全实践课。
鄞州交警为这群孩子送上特殊的儿童节礼物,图为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 王晓峰 摄
在这里,一群很飒又很酷的交警女铁骑,以及两只“团宠”点点与滴滴,纷纷上场与孩子们互动。参观警用装备、骑上警用摩托车、学习各类交通标识知识、了解车辆视觉盲区、骑车注意要点、公交车逃生指南……孩子们在模拟场景中玩得很“嗨”,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同样满满!
“安全意识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提升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根据交警部门对各类涉儿童交通事故分析,发现孩子发生意外的情况通常有这几类。
交警女铁骑姐姐们在带娃体验警用摩托车。
从交通出行工具上分类:机动车出行方面,主要表现为乘坐时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头、手等伸出窗外;非机动车出行方面,主要是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没有给孩子佩戴好安全头盔,另外各种交通违法也给孩子安全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步行出行方面,孩子过马路时横冲直撞、突然加速猛跑、中途折返类事故最为突出,尤其要注意的就是“鬼探头”式事故。
孩子们在“实践”公交车逃生之怎么打开天窗。
而从年龄上看:8到12岁的儿童是事故高发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外出很多已经脱离父母的管控,但自身又没有足够预测和规避交通风险的能力。
有鉴于此,宁波交警通过不断深化交通安全正面教育,引导家长、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交通安全理论知识。如今,特殊节假日期间,交警部门会组织警力将“礼让斑马线”“一盔一带”“交通事故小剧场”等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带进校园,还积极利用开学典礼、班会课、课间十分钟,进行浇灌式渗透宣传;平日里,则巧妙通过建立学校、家长和班级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开展“云课堂”“网络直播”等宣教工作。
“团宠”在带娃。
效果也极为明显,不少宁波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浓厚。从校园门口的交通标识、标线、“护苗队”的志愿者,到学校的公告栏、宣传窗、LED屏,孩子们无论是上课、做作业,还是在校园内活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交通安全知识的熏陶。
多一点关心和爱护 让孩子远离伤害和犯罪
检察官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宁波网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张琪苑 胡婷婷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仍时有发生。而这些受侵害或犯罪背后,大多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
“我们办理的一起聚众斗殴案件中,当事人小西年仅16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正读中学的孩子,会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参与斗殴,把对方打成了轻伤。”鄞州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七色花”团队负责人陈祺讲述,后来检察官通过调查了解到,小西在读小学时成绩优异,作文还在全校获过奖。但他初中时父母离异,母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小西,父亲也是对他不闻不问,亲子关系存在严重的问题。小西在学校被欺负,也无人诉说,这让他产生了“只有混社会才能不被欺负”的错误想法。“可以说,正是小西父母的监护失职,致使小西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法治进校园活动
监护不力、教育失当等,已成为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重要诱因。从司法实践来看,致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失当、家庭监管缺失三个方面。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今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如鄞州检察院出台了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督促引导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海曙检察院还牵头成立了“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展开精准帮教。同时,全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据统计,2020年至今,共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323场,覆盖492所学校23.8万人。
在东钱湖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普法活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努力做好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陈祺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的特殊日子里,呼吁各位家长朋友们努力承担起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为孩子守好这“第一道防线”,努力让孩子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家长的关心下、学校的爱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双减”下的精彩课堂
中国宁波网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乌雯雯 文/摄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孩子们学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兴趣、享受童趣。放学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奉化区莼湖中心小学的“鱼灯手工作坊”,看看孩子们都在做什么。
在作坊里,教师毛佳欣、王勇正带领学生制作有莼湖滨海特色的鱼灯。这项具有地方特色,能激发创意、提高动手能力的托管服务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王一品说:“我和同学们制作的十几盏鱼灯,已经在学校展示。参加鱼灯制作真的非常快乐!”
为优化课后服务质量,莼湖中心小学结合特色海洋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课程。
该校先后在课后托管时段开出了“鱼灯制作”“传统射箭”“海味油画”“趣味沙画”等20多个课程项目,以组织学生社团形式开展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
“孩子有了一些新变化:做作业的效率高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有时还帮着做家务。”说这话时,家长竺巧娜满脸欣喜。
莼湖中心小学副校长毛燕介绍,课后托管时段推出特色课程,不仅是一种工艺制作、技能习得,更是让学生走出课业压力,近距离轻松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奉化区教育局加快推进中小学作业改革,丰富课后托管资源和内容,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奉化区教育局普教科马金山介绍,本学期,该区义务段学校课后服务在全覆盖基础上,推出了六大类90多门课后服务综合素养提升课程,共有4万余名学生参加。
多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别只盯着学习成绩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孙梦璐 徐芷菲
就在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计划着如何欢度儿童节时,记者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门诊和心理咨询预约量爆满,病房里的小患者爆满。该诊疗中心主治医师胡长舟坦言:这几年,各种因为家庭矛盾、学习困难导致的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调查显示,1/5左右的孩子会有心理方面问题,但得到合理诊疗的比例却不到20%。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在孩子情绪障碍的早期并没有及时发现。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不发烧不头疼,没病没灾就可以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关注甚少。
小涛是一名13岁的初中生,常因注意力不集中被罚站。到了初中,小涛的学习任务日益增多,恨铁不成钢的小涛妈妈严加“镇压”。不被家人理解的小涛开始沉迷于游戏,结果考试成绩在班上垫底。觉得没面子的小涛干脆放弃上学,整日躺在家里玩手机、点外卖。
高一学生小丽从小品学兼优,因中考失利,患上了抑郁症。据了解,妈妈对小丽一直高期望,小丽曾因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妈妈连饭都不让吃。中考失利的小丽深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力,每天郁郁寡欢。
采访中,胡长舟医生叹息说: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的眼里只有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小丽和小涛的家长就是典型,但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以小丽为例,因为家庭对她过高的学习期望、自我对考试结果的歪曲和扩大错误认知,导致她难以接纳考试失利,从而形成心理创伤,继而引发并加重抑郁情绪。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胡长舟开出了五大“处方”:
重视亲子沟通。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加强和孩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控制情绪。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受了委屈时,去评理可能不如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体育、音乐、绘画、陶艺等兴趣爱好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寻求专业帮助。当察觉孩子的心理可能出现严重问题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