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这位非遗传人的指尖功夫 来见识一下
2022-06-12 07:2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前两天刚好儿子高考,我特别给他做了两条锦鲤,图个好兆头。”6月11日,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居民曲海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

曲海地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面塑已有19年。在他手中,小小面人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横刀立马战沙场,各个栩栩如生。

当天刚好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见识下这位面塑达人的指尖功夫。

视频制作 记者 薛曹盛

年轻时的一次“偶遇”

他和面塑结下不解之缘

曲海地是河北沧州人,今年46岁。

他和面塑的缘分,要从2001年说起。那年,在宁波江北慈城的慈孝文化节上,曲海地偶遇非遗达人丁逸儿,她正在现场展示面塑。曲海地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个多小时,“没想到小小一团面粉能捏出这么多造型,太不可思议了!”

活动结束,曲海地怯生生地向丁逸儿老师表达了自己对面塑的喜爱,希望能跟着她学。“等你空了,就来我家看看吧。”丁老师说。在那以后,每到周末,曲海地都会去丁逸儿家学做面塑,一学就是一年。

“面塑看着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回到自己家后,曲海地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人物的每一个神态,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鲜花的每一个纹理,鸟儿的每一片羽毛,他都精益求精。

为了锻炼技艺,他经常带上材料和作品在江北白沙公园摆地摊,现做现卖。

“一般一个面人只卖5角钱或1块钱,有的索性免费送人。我就是想听一听大家真实的声音,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待改进。”曲海地说,那时候家人常笑他,起早摸黑连材料费都回不了本,他却乐在其中。“我学面塑,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只要作品能得到大家认可,这就够了!”

三度拜师学艺

白天学面塑,晚上住小旅馆

渐渐地,曲海地的面塑技艺越来越娴熟,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他捏的面塑作品往往保存期不长,不是发霉,就是容易开裂。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山东籍的街头面塑艺人张新德。在张新德的指点下,曲海地一次次改进材料配方,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更幸运的是,在张新德的引荐下,曲海地认识了山东面塑大师李俊兴的关门弟子何晓铮。

2008年10月,曲海地向亲戚借了5000元,专程赶到山东济南,向何晓铮拜师学艺。“那时住的是12元一晚的小旅馆,白天和几十个学生一起练习面塑,晚上12点回到小旅馆,条件真的很艰苦,但收获很大。”在山东学艺的日子,曲海地至今记忆犹新。

为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艺,2017年,曲海地又赶赴天津,找到了全国面塑大师王玓,又一次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下,曲海地的面塑技艺提高很快。2022年年初,他的作品《吴彩鸾骑虎归山》参加了全国民协组织的“华夏福瑞生肖邀请展—2022壬寅虎年”,成功入围并展出。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曲海地前后耗时3个月,细心打磨,在仕女姿态、色彩碰撞、线条流畅等方面精益求精。

“做面塑最重要的是四方面,构图、开脸、衣纹和体型,只要有一个没做好,出来的作品肯定不完整。” 工作台上,曲海地手中拿着面块,捏、搓、揉、掀,几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带着非遗作品走出国门

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

2017年,曲海地正式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以前,面塑对他而言是一种兴趣爱好,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他觉得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

“面塑这项民间技艺不能失传,应该发扬光大!”曲海地经常受邀到学校、社区、文化馆等授课,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儿子、姐姐都学起了面塑,连古稀之年的岳父母都捏上了。

2018年,曲海地代表宁波市非遗项目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把面塑带出了国门。

“当一群外国大小朋友围在我的展台前,要我教他们捏面人时,我觉得太自豪了!”曲海地说,看到他的面塑作品,很多外国友人都竖起大拇指。

他还是金色水岸社区达人课堂的讲师,每年都会在社区开办公益面塑课。今年暑假未到,已经有很多家长提前来预订名额。“孩子们对这门课感兴趣,我觉得很欣慰。”曲海地说。

宁波晚报记者 薛曹盛 文/摄 

通讯员张珂宁 傅琳洁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这位非遗传人的指尖功夫 来见识一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12 07:21:00

“前两天刚好儿子高考,我特别给他做了两条锦鲤,图个好兆头。”6月11日,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居民曲海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

曲海地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面塑已有19年。在他手中,小小面人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横刀立马战沙场,各个栩栩如生。

当天刚好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见识下这位面塑达人的指尖功夫。

视频制作 记者 薛曹盛

年轻时的一次“偶遇”

他和面塑结下不解之缘

曲海地是河北沧州人,今年46岁。

他和面塑的缘分,要从2001年说起。那年,在宁波江北慈城的慈孝文化节上,曲海地偶遇非遗达人丁逸儿,她正在现场展示面塑。曲海地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个多小时,“没想到小小一团面粉能捏出这么多造型,太不可思议了!”

活动结束,曲海地怯生生地向丁逸儿老师表达了自己对面塑的喜爱,希望能跟着她学。“等你空了,就来我家看看吧。”丁老师说。在那以后,每到周末,曲海地都会去丁逸儿家学做面塑,一学就是一年。

“面塑看着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回到自己家后,曲海地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人物的每一个神态,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鲜花的每一个纹理,鸟儿的每一片羽毛,他都精益求精。

为了锻炼技艺,他经常带上材料和作品在江北白沙公园摆地摊,现做现卖。

“一般一个面人只卖5角钱或1块钱,有的索性免费送人。我就是想听一听大家真实的声音,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待改进。”曲海地说,那时候家人常笑他,起早摸黑连材料费都回不了本,他却乐在其中。“我学面塑,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只要作品能得到大家认可,这就够了!”

三度拜师学艺

白天学面塑,晚上住小旅馆

渐渐地,曲海地的面塑技艺越来越娴熟,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他捏的面塑作品往往保存期不长,不是发霉,就是容易开裂。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山东籍的街头面塑艺人张新德。在张新德的指点下,曲海地一次次改进材料配方,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更幸运的是,在张新德的引荐下,曲海地认识了山东面塑大师李俊兴的关门弟子何晓铮。

2008年10月,曲海地向亲戚借了5000元,专程赶到山东济南,向何晓铮拜师学艺。“那时住的是12元一晚的小旅馆,白天和几十个学生一起练习面塑,晚上12点回到小旅馆,条件真的很艰苦,但收获很大。”在山东学艺的日子,曲海地至今记忆犹新。

为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艺,2017年,曲海地又赶赴天津,找到了全国面塑大师王玓,又一次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下,曲海地的面塑技艺提高很快。2022年年初,他的作品《吴彩鸾骑虎归山》参加了全国民协组织的“华夏福瑞生肖邀请展—2022壬寅虎年”,成功入围并展出。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曲海地前后耗时3个月,细心打磨,在仕女姿态、色彩碰撞、线条流畅等方面精益求精。

“做面塑最重要的是四方面,构图、开脸、衣纹和体型,只要有一个没做好,出来的作品肯定不完整。” 工作台上,曲海地手中拿着面块,捏、搓、揉、掀,几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带着非遗作品走出国门

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

2017年,曲海地正式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以前,面塑对他而言是一种兴趣爱好,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他觉得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

“面塑这项民间技艺不能失传,应该发扬光大!”曲海地经常受邀到学校、社区、文化馆等授课,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儿子、姐姐都学起了面塑,连古稀之年的岳父母都捏上了。

2018年,曲海地代表宁波市非遗项目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把面塑带出了国门。

“当一群外国大小朋友围在我的展台前,要我教他们捏面人时,我觉得太自豪了!”曲海地说,看到他的面塑作品,很多外国友人都竖起大拇指。

他还是金色水岸社区达人课堂的讲师,每年都会在社区开办公益面塑课。今年暑假未到,已经有很多家长提前来预订名额。“孩子们对这门课感兴趣,我觉得很欣慰。”曲海地说。

宁波晚报记者 薛曹盛 文/摄 

通讯员张珂宁 傅琳洁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