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昔日的明星"小白西瓜"如何从"濒临绝迹" 到"东山再起"?
2022-06-13 08:1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生长中的“甬蜜6号”。

  又到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那些甜丝丝的瓜瓤,不仅挑动着吃瓜群众的味蕾,更勾起了不少美好回忆。

  30多年前,在鄞州区东吴镇的小白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西瓜,彼时,小白西瓜在各类西瓜品种中,可以说是一个明星瓜种,备受吃瓜群众的喜爱。

  然而,由于经济效益、土地肥力、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小白西瓜一度从大众视线消失,其种质资源也几近绝迹。

  而如今,在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王毓洪研究员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白西瓜已实现了从“濒临绝迹”到“东山再起”。

  两株宝贵的瓜苗

  说起小白西瓜的“没落”往事,现任小白村党支部书记的史清来颇有感触。他说,小白西瓜对于像他这样的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而言,是始终无法忘怀的一个“老底子味道”。

  “小白西瓜个小、皮薄、又甜又脆,在当时全省的西瓜品种中,它的口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史清来说,可随着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外地瓜种的推广,小白西瓜逐渐被冷落,并最终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那么,小白西瓜为什么会敌不过外地瓜种的“挑战”呢?原来,当时的小白西瓜虽然口感和营养俱佳,但相比于商品化品种有着不少“短板”,例如它的卖相不好,生育期又太长,产量也不如商品化品种来得高。于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地农户便逐渐放弃了小白西瓜,转而种植起外地瓜种。

  到了2004年,小白村已基本看不到农户种植小白西瓜。正是在这一年,得知情况后的王毓洪带领其团队成员来到了小白村,志在挽救小白西瓜这一品种于“危急存亡之秋”。

  “当时,农户那里已经没有小白西瓜的种子,我们只能自己跑到山上去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被遗落的瓜苗。”王毓洪说,事实证明,他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在漫山遍野地找了几天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两株半野生的小白西瓜苗,当时大家推测这两株苗可能是以前野兽吃了农户的瓜后,把籽落在那里而无意中长起来的。

  王毓洪一行人便把两株苗带回了农科院进行研究。不过,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两株苗的种质已经出现了退化,可能要经过一系列培育工作,才能重新得到“血统”纯正的小白西瓜种质资源。

  优秀“血统”的延续

  就这样,新的难题摆在了王毓洪团队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把小白西瓜昔日的纯正“血统”延续下去,把它的优秀基因保存好,利用好。

  经过了多年屡败屡战的研究和培育,终于,小白西瓜的杰出后代——“甬蜜6号”诞生了。“甬蜜6号”不仅继承了小白西瓜的优秀“血统”,还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经过不断改良后的“甬蜜6号”,卖相更好了,生育期也缩短到与一般平原西瓜差不多时间。不仅如此,它还具备突出的环境适应性、抗病性、耐裂性、坐果性……加上原本就具有的肉质松脆、糖度高等优势,其“身价”比同期上市的一般平原西瓜要高出整整一倍。

  “我们对小白西瓜进行了一些改良,育成了‘甬蜜6号’,全方位提升了它的竞争力。以往农户种植早佳(8424)等原有品种比较多,但这些品种由于不抗枯萎病、易裂果等缺点,不适宜露地栽培,而我们的‘甬蜜6号’则具备强大适应能力,甚至在宁夏的戈壁滩都能种植,现在已经推广了两年,受到种植户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王毓洪介绍道。

  据介绍,目前“甬蜜6号”已在浙江省的慈溪、象山、奉化、鄞州、常山、临安、平湖、磐安、温岭、遂昌、新昌等11个区(县、市)以及安徽省的蚌埠、淮南和黔西南的望谟进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超300亩。

  如今,通过“甬蜜6号”新品种的改良和推广,小白西瓜已然迎来了再度翻红。“我们以前都没想到自己能种上小白西瓜,多亏了市农科院专家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品种,还为我们提供了这多的指导。现在,我们已经亲眼见识了这个瓜的好处,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收入。”小白村农户王小龙笑着说道。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让农户欣喜的是,“甬蜜6号”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下应用于露地西瓜与主粮轮作,既解决了农户的种粮效益问题,也减少了西瓜田间病害,提高了品质。这也充分展现了“甬蜜6号”出色的品种价值,它对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农业之“芯”守护者

  采访中,王毓洪告诉记者,除了“甬蜜6号”外,他们还将努力培育出更多具有小白西瓜“血统”的新品种,逐步形成一个系列,建立小白西瓜“家族”。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白西瓜种质资源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我们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芯片’中的‘硅片’,意思是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保护好了种质资源,就相当于保护好了农业的根本。”王毓洪说,对于任何一个地方而言,种质资源保护都是一项不简单的系统工程,它有很强的公益性导向,兼具很高的技术性要求,必须要有一群深耕于此的专业人员才能做好,而他们团队正是当仁不让的那些人。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种质资源研究者和守护者,王毓洪已匍匐于大地数十年,他不仅把自己当成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总是奔波于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之间,致力于保护和培育好种、好卖、好吃的瓜菜品种,助推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小白西瓜外,王毓洪及其团队已保护培育了邱隘雪菜、余姚榨菜、慈溪菜瓜、宁波白大头等众多优秀的瓜菜品种。

  不仅如此,作为科技特派员,王毓洪及其团队还通过高频率的“上山下乡”送服务,帮助农户大大提升了种植技术、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引领农户走上了一条扎根宁波大地的共富之路。

  在宁波,像王毓洪这样的农业科技耕耘者还有很多,他们也是宁波打造现代种业强市的坚定守望者。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宁波良种走向浙江乃至全国。据悉,目前宁波已培育育种企业近百家,年产值超35亿元,2021年通过国家登记、省级审(认)定的新品种多达55个。宁波晚报记者吴正彬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昔日的明星"小白西瓜"如何从"濒临绝迹" 到"东山再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13 08:18:00

  生长中的“甬蜜6号”。

  又到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那些甜丝丝的瓜瓤,不仅挑动着吃瓜群众的味蕾,更勾起了不少美好回忆。

  30多年前,在鄞州区东吴镇的小白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西瓜,彼时,小白西瓜在各类西瓜品种中,可以说是一个明星瓜种,备受吃瓜群众的喜爱。

  然而,由于经济效益、土地肥力、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小白西瓜一度从大众视线消失,其种质资源也几近绝迹。

  而如今,在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王毓洪研究员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白西瓜已实现了从“濒临绝迹”到“东山再起”。

  两株宝贵的瓜苗

  说起小白西瓜的“没落”往事,现任小白村党支部书记的史清来颇有感触。他说,小白西瓜对于像他这样的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而言,是始终无法忘怀的一个“老底子味道”。

  “小白西瓜个小、皮薄、又甜又脆,在当时全省的西瓜品种中,它的口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史清来说,可随着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外地瓜种的推广,小白西瓜逐渐被冷落,并最终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那么,小白西瓜为什么会敌不过外地瓜种的“挑战”呢?原来,当时的小白西瓜虽然口感和营养俱佳,但相比于商品化品种有着不少“短板”,例如它的卖相不好,生育期又太长,产量也不如商品化品种来得高。于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地农户便逐渐放弃了小白西瓜,转而种植起外地瓜种。

  到了2004年,小白村已基本看不到农户种植小白西瓜。正是在这一年,得知情况后的王毓洪带领其团队成员来到了小白村,志在挽救小白西瓜这一品种于“危急存亡之秋”。

  “当时,农户那里已经没有小白西瓜的种子,我们只能自己跑到山上去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被遗落的瓜苗。”王毓洪说,事实证明,他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在漫山遍野地找了几天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两株半野生的小白西瓜苗,当时大家推测这两株苗可能是以前野兽吃了农户的瓜后,把籽落在那里而无意中长起来的。

  王毓洪一行人便把两株苗带回了农科院进行研究。不过,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两株苗的种质已经出现了退化,可能要经过一系列培育工作,才能重新得到“血统”纯正的小白西瓜种质资源。

  优秀“血统”的延续

  就这样,新的难题摆在了王毓洪团队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把小白西瓜昔日的纯正“血统”延续下去,把它的优秀基因保存好,利用好。

  经过了多年屡败屡战的研究和培育,终于,小白西瓜的杰出后代——“甬蜜6号”诞生了。“甬蜜6号”不仅继承了小白西瓜的优秀“血统”,还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经过不断改良后的“甬蜜6号”,卖相更好了,生育期也缩短到与一般平原西瓜差不多时间。不仅如此,它还具备突出的环境适应性、抗病性、耐裂性、坐果性……加上原本就具有的肉质松脆、糖度高等优势,其“身价”比同期上市的一般平原西瓜要高出整整一倍。

  “我们对小白西瓜进行了一些改良,育成了‘甬蜜6号’,全方位提升了它的竞争力。以往农户种植早佳(8424)等原有品种比较多,但这些品种由于不抗枯萎病、易裂果等缺点,不适宜露地栽培,而我们的‘甬蜜6号’则具备强大适应能力,甚至在宁夏的戈壁滩都能种植,现在已经推广了两年,受到种植户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王毓洪介绍道。

  据介绍,目前“甬蜜6号”已在浙江省的慈溪、象山、奉化、鄞州、常山、临安、平湖、磐安、温岭、遂昌、新昌等11个区(县、市)以及安徽省的蚌埠、淮南和黔西南的望谟进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超300亩。

  如今,通过“甬蜜6号”新品种的改良和推广,小白西瓜已然迎来了再度翻红。“我们以前都没想到自己能种上小白西瓜,多亏了市农科院专家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品种,还为我们提供了这多的指导。现在,我们已经亲眼见识了这个瓜的好处,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收入。”小白村农户王小龙笑着说道。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让农户欣喜的是,“甬蜜6号”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下应用于露地西瓜与主粮轮作,既解决了农户的种粮效益问题,也减少了西瓜田间病害,提高了品质。这也充分展现了“甬蜜6号”出色的品种价值,它对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农业之“芯”守护者

  采访中,王毓洪告诉记者,除了“甬蜜6号”外,他们还将努力培育出更多具有小白西瓜“血统”的新品种,逐步形成一个系列,建立小白西瓜“家族”。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白西瓜种质资源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我们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芯片’中的‘硅片’,意思是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保护好了种质资源,就相当于保护好了农业的根本。”王毓洪说,对于任何一个地方而言,种质资源保护都是一项不简单的系统工程,它有很强的公益性导向,兼具很高的技术性要求,必须要有一群深耕于此的专业人员才能做好,而他们团队正是当仁不让的那些人。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种质资源研究者和守护者,王毓洪已匍匐于大地数十年,他不仅把自己当成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总是奔波于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之间,致力于保护和培育好种、好卖、好吃的瓜菜品种,助推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小白西瓜外,王毓洪及其团队已保护培育了邱隘雪菜、余姚榨菜、慈溪菜瓜、宁波白大头等众多优秀的瓜菜品种。

  不仅如此,作为科技特派员,王毓洪及其团队还通过高频率的“上山下乡”送服务,帮助农户大大提升了种植技术、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引领农户走上了一条扎根宁波大地的共富之路。

  在宁波,像王毓洪这样的农业科技耕耘者还有很多,他们也是宁波打造现代种业强市的坚定守望者。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宁波良种走向浙江乃至全国。据悉,目前宁波已培育育种企业近百家,年产值超35亿元,2021年通过国家登记、省级审(认)定的新品种多达55个。宁波晚报记者吴正彬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