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文 陈结生/摄
6月18日上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和1000平方米发掘基坑的紧张施工之后,井头山遗址第二期考古发掘启动仪式在工地现场举行。为深化河姆渡文化研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三家单位决定合作共建“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活动现场,举行了“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
井头山遗址发现于2013年,2019年至2020年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获得重大成果,突破了河姆渡文化7000年的历史界限,将宁波人文历史纵深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出土的滨海环境下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海洋元素遗迹、遗物,让井头山遗址成为浙江又一处史前文化高地,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六大)”,并列入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国海洋文化探源和全新世界海洋环境变迁等领域取得重大学术价值,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一期发掘区保存遗物非常丰富,但处于原始海岸村落较边缘位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介绍,国家文物局从全球视野和海洋文化考古、聚落形态考古的角度,很快于2021年初同意井头山遗址开展第二期发掘,且空前地给予700多万的大笔主动性专项经费。2022年5月下旬再次签批井头山遗址2022年度的发掘执照,在严控主动性发掘面积的原则下仍同意800平方米的较大发掘面积。
第二期发掘主要目标是寻找古海岸边的居住区房屋和相关生活遗迹,并考虑出土遗迹的现场保护和长期展示。“为了确保这一目标,2021年下半年至今,进行了1000平方米的基坑工程建设。如此规模如此形式的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模式在中国沿海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孙国平说道。
中国内陆考古极少见到类似结构的基坑。“这是井头山遗址埋藏的特殊环境决定的。”孙国平解释,根据一期发掘经验,井头山遗存深及地表以下7-10米,且周边均为海相沉积,若无此结构围护,极易引起坍塌。
二期基坑的位置在一期的西北角靠近山坡的方向,因为靠近山脚,具备发现干栏式村落遗址建筑的可能性。“在基坑的东北方向,根据钻探结果,还可能发现村落边上的小型码头,类似先民往海上去找出路的小港口。”如果运气足够好,孙国平还期待能发现一艘独木舟,“但地下的东西仍然有一定意外的可能性。”
宁波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根据第一期发掘的丰富收获,这次有更大的信心期待带来新发现和突破,部分重现中国先民探索海洋、以海为生的身影和足迹。同时,契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要求,配合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目标,协同做好考古、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将井头山遗址打造成为综合性展示中国海洋文化的地标,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精神支撑。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