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组团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浙江两座万亿之城再联手
2022-06-27 20:18:00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杭州宁波,浙江两座万亿之城,就像“双核”一般,牵引带动着全省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那么“双城记”怎么唱?又如何组团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杭甬兄弟齐心,不仅关乎杭甬参与全国城市竞争的前景,更关乎浙江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最终能走多远。

  省党代会前后,记者采访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部分专家、企业,对标广州、深圳,联动对4883家公司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这4883家企业中,我们一窥端倪。

  产业“咬合力”

  杭州,数字经济强市;宁波,制造业强市。两座城市特色各异、优劣互补,可以像齿轮那样完美咬合,成为浙江着力塑造引领未来新增长极的核心动力源。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曾就杭甬“双城记”进行调研,涉及杭州和宁波289家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4883家一级子公司。

  这些企业就很好地体现了杭甬双城的产业特点:信息技术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均超过1000家,是数量最多的两大行业。

  再细细分析大数据,发现杭甬双城产业联动中有喜有忧。

  “喜的是很多企业在两地的关联布局多了起来,忧的是企业之间的产业互投比例还是偏低。”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杭州和宁波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895家、807家一级子公司投向市外,其中杭州向宁波投资100家子公司,占对外投资的5.3%;宁波向杭州投资64家子公司,占7.9%,整体比重都较低。

  杭甬企业互投比例低,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随着杭州都市圈的扩容与发展,杭州与嘉湖绍的产业合作更为密切。而宁波企业在上海、重庆、北京、深圳四地投资子公司的数量达250家,是对杭投资的3.9倍。

  合作层次有待提高是另一个难题。宁波企业投向杭州的子公司中,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达29.7%,超过了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科技服务、研发试验等四类子公司的占比总和;

  同时宁波企业仅将4.0%的研发部门设在杭州,而在北京、上海设立的研发部门比例为20.5%、18.0%。

  这反映出两地企业合作主要以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为考量,高端产业创新协同有待加强。

  宁波东部新城全景 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供图

  省党代会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宁波的硬核制造优势,如何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亟待进一步破题。

  不少企业就看中了“双城记”存在的巨大潜力。“过去全球几十亿人口接入互联网,现在制造业数百亿台机器接入工业互联网,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拥有巨大的机会。”网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网易已立足杭州、联动宁波,累计培育孵化的双创企业达704家。

  “缝”成一座城

  有竞争,才有合作。南海之滨,就有一个极佳的参照:在广州与深圳,同样是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一级子公司,有36.9%存在互投现象,远高于杭甬。

  为何广深产业互投程度高于杭甬?

  “区域能级决定了辐射的能力、半径、形态和深度。”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广深作为两座全球性城市,城市能级不断抬升,辐射半径无缝咬合,同时均处于珠江沿岸,经济流向一致,因此造就了更为频繁、发达的经济往来。

  “随着浙江‘四大建设’能级整体提升,杭甬目前存在的难点,在若干年后都不是问题。”

  秦诗立说,杭甬“双城记”写入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在愈发宏?的政策引导下,借助超常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一定能够激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作用。

  关键一步在于打通中间节点,让杭甬双城各自的辐射半径加速吻合。

  目光看向杭甬中间地带。有业内人士认为,杭州的辐射半径基本处于绍兴诸暨一带,而宁波的辐射半径是绍兴上虞、新昌、嵊州一带,两者之间没有明显重叠。

  此外,杭甬对周边的产业辐射同样没有明显交叉。

  好在,将两座万亿之城的辐射半径“缝”起来,已成省地共识。

  在顶层设计上,位于杭甬之间的绍兴,正跃入杭甬“双城记”舞台的中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两年之前,浙江省已出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绍兴也正在主动向杭甬“靠拢”。绍兴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绍兴科创大走廊正引入航空物流等产业,培育新增长点,争取成为环杭州湾连绵带产业带创新带的重要节点,在融杭联甬上形成更多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杭甬“双城记”同样需要注重与长三角的连接。两城既要综合自身特色和省域实际,更要站在沪杭甬的“金三角”格局中推进“双城记”,做到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高阶产业廊道

  近年来,杭甬GDP总和占全省比例不断抬升,去年达44.48%。占近“半壁江山”之后,杭甬如何塑造引领未来新增长极?

  目光依然看向4883家企业大数据。这些企业中,仅汽车制造业有150家,通信、仪器仪表等技术企业超过100家,一条汽车领域的产业廊道已经成型。

  “我们去年对省内车联网产业链布局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杭州宁波各有侧重、互补明显。”

  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管远华认为,相关企业完全可以联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高能级产业廊道,助力杭甬探索一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这条廊道并不孤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知名的褚健创立的“工业安卓系统”蓝卓工业互联网,就从杭州去往了宁波,现在又回到杭州布局。

  蓝卓副总经理陈玉龙介绍,他们充分借助宁波制造业场景优势和杭州数字信息技术发达的优势,将助力浙江打造中国产业数字化高地。

  随着一家家企业的加入,完全可能激发杭甬产业廊道效应的新“奇点”。

  细读省党代会报告,已经描绘了浙江未来经济版图蓝图:以“四大建设”能级整体提升为牵引,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支撑,构建“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空间格局。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政府去年举行唱好杭甬“双城记”新闻发布会时,已明确打造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之一便是实施杭绍甬产业创新带共建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

  这些标志性产业链将在德清、诸暨、柯桥等周边节点形成“研发总部+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助力浙江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组团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浙江两座万亿之城再联手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06-27 20:18:00

  杭州宁波,浙江两座万亿之城,就像“双核”一般,牵引带动着全省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那么“双城记”怎么唱?又如何组团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杭甬兄弟齐心,不仅关乎杭甬参与全国城市竞争的前景,更关乎浙江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最终能走多远。

  省党代会前后,记者采访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部分专家、企业,对标广州、深圳,联动对4883家公司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这4883家企业中,我们一窥端倪。

  产业“咬合力”

  杭州,数字经济强市;宁波,制造业强市。两座城市特色各异、优劣互补,可以像齿轮那样完美咬合,成为浙江着力塑造引领未来新增长极的核心动力源。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曾就杭甬“双城记”进行调研,涉及杭州和宁波289家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4883家一级子公司。

  这些企业就很好地体现了杭甬双城的产业特点:信息技术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均超过1000家,是数量最多的两大行业。

  再细细分析大数据,发现杭甬双城产业联动中有喜有忧。

  “喜的是很多企业在两地的关联布局多了起来,忧的是企业之间的产业互投比例还是偏低。”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杭州和宁波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895家、807家一级子公司投向市外,其中杭州向宁波投资100家子公司,占对外投资的5.3%;宁波向杭州投资64家子公司,占7.9%,整体比重都较低。

  杭甬企业互投比例低,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随着杭州都市圈的扩容与发展,杭州与嘉湖绍的产业合作更为密切。而宁波企业在上海、重庆、北京、深圳四地投资子公司的数量达250家,是对杭投资的3.9倍。

  合作层次有待提高是另一个难题。宁波企业投向杭州的子公司中,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达29.7%,超过了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科技服务、研发试验等四类子公司的占比总和;

  同时宁波企业仅将4.0%的研发部门设在杭州,而在北京、上海设立的研发部门比例为20.5%、18.0%。

  这反映出两地企业合作主要以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为考量,高端产业创新协同有待加强。

  宁波东部新城全景 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供图

  省党代会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宁波的硬核制造优势,如何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亟待进一步破题。

  不少企业就看中了“双城记”存在的巨大潜力。“过去全球几十亿人口接入互联网,现在制造业数百亿台机器接入工业互联网,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拥有巨大的机会。”网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网易已立足杭州、联动宁波,累计培育孵化的双创企业达704家。

  “缝”成一座城

  有竞争,才有合作。南海之滨,就有一个极佳的参照:在广州与深圳,同样是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一级子公司,有36.9%存在互投现象,远高于杭甬。

  为何广深产业互投程度高于杭甬?

  “区域能级决定了辐射的能力、半径、形态和深度。”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广深作为两座全球性城市,城市能级不断抬升,辐射半径无缝咬合,同时均处于珠江沿岸,经济流向一致,因此造就了更为频繁、发达的经济往来。

  “随着浙江‘四大建设’能级整体提升,杭甬目前存在的难点,在若干年后都不是问题。”

  秦诗立说,杭甬“双城记”写入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在愈发宏?的政策引导下,借助超常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一定能够激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作用。

  关键一步在于打通中间节点,让杭甬双城各自的辐射半径加速吻合。

  目光看向杭甬中间地带。有业内人士认为,杭州的辐射半径基本处于绍兴诸暨一带,而宁波的辐射半径是绍兴上虞、新昌、嵊州一带,两者之间没有明显重叠。

  此外,杭甬对周边的产业辐射同样没有明显交叉。

  好在,将两座万亿之城的辐射半径“缝”起来,已成省地共识。

  在顶层设计上,位于杭甬之间的绍兴,正跃入杭甬“双城记”舞台的中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两年之前,浙江省已出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绍兴也正在主动向杭甬“靠拢”。绍兴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绍兴科创大走廊正引入航空物流等产业,培育新增长点,争取成为环杭州湾连绵带产业带创新带的重要节点,在融杭联甬上形成更多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杭甬“双城记”同样需要注重与长三角的连接。两城既要综合自身特色和省域实际,更要站在沪杭甬的“金三角”格局中推进“双城记”,做到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高阶产业廊道

  近年来,杭甬GDP总和占全省比例不断抬升,去年达44.48%。占近“半壁江山”之后,杭甬如何塑造引领未来新增长极?

  目光依然看向4883家企业大数据。这些企业中,仅汽车制造业有150家,通信、仪器仪表等技术企业超过100家,一条汽车领域的产业廊道已经成型。

  “我们去年对省内车联网产业链布局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杭州宁波各有侧重、互补明显。”

  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管远华认为,相关企业完全可以联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高能级产业廊道,助力杭甬探索一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这条廊道并不孤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知名的褚健创立的“工业安卓系统”蓝卓工业互联网,就从杭州去往了宁波,现在又回到杭州布局。

  蓝卓副总经理陈玉龙介绍,他们充分借助宁波制造业场景优势和杭州数字信息技术发达的优势,将助力浙江打造中国产业数字化高地。

  随着一家家企业的加入,完全可能激发杭甬产业廊道效应的新“奇点”。

  细读省党代会报告,已经描绘了浙江未来经济版图蓝图:以“四大建设”能级整体提升为牵引,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支撑,构建“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空间格局。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政府去年举行唱好杭甬“双城记”新闻发布会时,已明确打造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之一便是实施杭绍甬产业创新带共建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

  这些标志性产业链将在德清、诸暨、柯桥等周边节点形成“研发总部+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助力浙江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