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51年手抄1500万字红色经典 这是宁波86岁老党员献给党的礼物
2022-06-30 20:2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许裕香正在认真抄写。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程 通讯员 孙逸锴 文/摄

  屋外,艳阳高照;屋内,86岁的老党员许裕香在安静地抄写手稿。一支钢笔、一张书桌、一双不停歇的手……51年手抄1500多万字红色经典。许裕香说,这是他献礼建党101周年的礼物。

  今天(30日)中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前湾新区庵东镇宏兴村的许裕香老人家中。在二楼的书房里,老人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成果”。历史事件类86册、人物事迹类75册、史料类54册,总字数超过1500万字的215册手抄笔记,分门别类,详细记录着祖国往昔的峥嵘岁月。

许裕香手抄作品(部分)。

  在书房坐定,书香油墨味阵阵袭来。许裕香老伴笑盈盈地说:“老许这人以前除了工作,就爱好看书、看报,没有其他爱好。”50多年来,他的卧室、书房堆满了从各处收集来的资料,每天他都要花上大量时间阅读、研究、整理。为了方便翻阅查找,他在书房东侧放置了铁质书架,上面堆满了资料报刊。人民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时报、宁波日报……107种不同的报刊被许裕香分门别类地摆放好,方便查阅。

  半个世纪的磨砺塑造了许裕香朴实纯真的党性,抄写的每个字都浸润了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直到今天,许裕香还记得1980年7月1日宣誓入党的那个中午,成为一名党员的骄傲到今天仍保留在心中。

许裕香手抄作品(部分)。

  1950年小学毕业后,13岁的许裕香开始在家务农。“那时还想继续认字看书,我一分一厘地攒,花了两年时间攒下2元钱买了一本字典。当时看报经常碰到不认识的字,都是在查阅字典后才明白的。”

  结婚生子后,不高的工资需要养家糊口,订购报刊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开支成了难题。为了坚持自己的追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工厂做兼职会计贴补家用,才使得自己的读书摘抄得以继续。

  从1971年开始,许裕香一得空便在书房里忙活,到今天依旧如此。2017年,他不慎摔断腿骨,因为上下楼不便,他在一楼卧室布置了张书桌,没有丝毫中断的意思。“我这个年纪,眼睛还看得清,笔也拿得动,没有停下的道理。”这些天,许裕香又开始着手摘抄起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料。

作品在老党员书屋内陈列。

  七一前夕,许裕香将自己51年来整理摘抄的书稿全部无偿赠送给了宏兴村党委。为此,他还特地给每一册书稿用毛笔新写了封面。宏兴村党委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后,马上着手布置了一间“老党员书屋”,其中陈列展示了老人的215册手抄笔记,引导年轻党员们沿着先辈的道路继续前进。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51年手抄1500万字红色经典 这是宁波86岁老党员献给党的礼物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30 20:24:00

许裕香正在认真抄写。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程 通讯员 孙逸锴 文/摄

  屋外,艳阳高照;屋内,86岁的老党员许裕香在安静地抄写手稿。一支钢笔、一张书桌、一双不停歇的手……51年手抄1500多万字红色经典。许裕香说,这是他献礼建党101周年的礼物。

  今天(30日)中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前湾新区庵东镇宏兴村的许裕香老人家中。在二楼的书房里,老人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成果”。历史事件类86册、人物事迹类75册、史料类54册,总字数超过1500万字的215册手抄笔记,分门别类,详细记录着祖国往昔的峥嵘岁月。

许裕香手抄作品(部分)。

  在书房坐定,书香油墨味阵阵袭来。许裕香老伴笑盈盈地说:“老许这人以前除了工作,就爱好看书、看报,没有其他爱好。”50多年来,他的卧室、书房堆满了从各处收集来的资料,每天他都要花上大量时间阅读、研究、整理。为了方便翻阅查找,他在书房东侧放置了铁质书架,上面堆满了资料报刊。人民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时报、宁波日报……107种不同的报刊被许裕香分门别类地摆放好,方便查阅。

  半个世纪的磨砺塑造了许裕香朴实纯真的党性,抄写的每个字都浸润了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直到今天,许裕香还记得1980年7月1日宣誓入党的那个中午,成为一名党员的骄傲到今天仍保留在心中。

许裕香手抄作品(部分)。

  1950年小学毕业后,13岁的许裕香开始在家务农。“那时还想继续认字看书,我一分一厘地攒,花了两年时间攒下2元钱买了一本字典。当时看报经常碰到不认识的字,都是在查阅字典后才明白的。”

  结婚生子后,不高的工资需要养家糊口,订购报刊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开支成了难题。为了坚持自己的追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工厂做兼职会计贴补家用,才使得自己的读书摘抄得以继续。

  从1971年开始,许裕香一得空便在书房里忙活,到今天依旧如此。2017年,他不慎摔断腿骨,因为上下楼不便,他在一楼卧室布置了张书桌,没有丝毫中断的意思。“我这个年纪,眼睛还看得清,笔也拿得动,没有停下的道理。”这些天,许裕香又开始着手摘抄起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料。

作品在老党员书屋内陈列。

  七一前夕,许裕香将自己51年来整理摘抄的书稿全部无偿赠送给了宏兴村党委。为此,他还特地给每一册书稿用毛笔新写了封面。宏兴村党委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后,马上着手布置了一间“老党员书屋”,其中陈列展示了老人的215册手抄笔记,引导年轻党员们沿着先辈的道路继续前进。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