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毕春芳艺术馆落成 这是宁波首个越剧名家纪念馆
2022-07-15 07:15:41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艺术馆内部。通讯员李超摄

  7月14日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派”创始人毕春芳的生日。今年的这一天,以她名字命名的毕春芳艺术馆在她的老家鄞州区东郊街道仇毕社区落成开馆。当晚,毕春芳的儿子吴越、学生丁小蛙,戚雅仙的女儿傅幸文及众多文艺界友人聚首宁波,用一场毕派演唱会庆祝艺术馆的开馆,并纪念这位离开我们6年的艺术家。

  艺术馆内展示着毕春芳的生平介绍、剧照、节目单、获奖证书等,并提供毕派剧目和唱段聆赏,还配套建了戏曲排练厅、室内小剧场、讲堂和演员化妆室等空间。未来,这里将为举办戏曲和社区活动提供方便。

  据了解,这也是我市首个越剧名家纪念馆。

  宁波是毕派艺术的土壤

  昨天是毕春芳95周年诞辰。出生在上海的她,父母都是宁波人,小时候毕春芳常常回到仇毕老家,住在外婆家,对这片土地一往情深。当时女子越剧已在宁波流行,在戏迷姑妈的影响下,毕春芳时常流连于宁波近郊祠堂庙宇的戏台,还曾到当时宁波最大的戏院天然舞台,看筱丹桂领衔的高升舞台班子演出《华丽缘》。

  1939年,毕春芳回到上海不久,就进入了鸿兴舞台科班学艺,很快崭露头角。1950年底,毕春芳和同岁的余姚姐妹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据我市越剧“活字典”孙世基先生介绍,该团编剧红枫、傅骏,作曲贺孝忠也都是宁波人,他们共同为毕派艺术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在合作越剧团期间,毕春芳先后塑造了《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等数十个动人形象。作为小生演员,她的唱腔发声清脆而富有弹性,唱喜剧明朗纯朴、流畅洒脱,唱悲剧低回抑郁、缠绵哀伤,艺术感染力很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毕春芳演出的黄金时代。1961年和1964年,合作越剧团两次来宁波天然舞台演出,轰动一时。据回忆,当时一天日夜两场演出,购票仍相当困难,有戏迷为了一睹毕春芳风采,在天然舞台门口熬夜排队。

丁小蛙(左)在与傅幸文合唱“拒子”。

  艺术馆将成传播越剧艺术的平台

  艺术馆开馆前夕,毕春芳的儿子吴越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看到艺术馆落成,心里满是感动,特别是看到仇毕的发展变化,有种“游子归乡”的亲切感。

  据了解,在筹建及展陈设计阶段,吴越就热情地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他一直希望毕春芳艺术馆“并不只是纪念母亲一个人的馆,而是要从中看到对一个时代、一代人的艺术风采的纪念”。吴越高兴地看到,艺术馆不仅有陈列,还有很多功能区域,未来将会成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基地。“希望艺术馆的开馆不是完成而是开始。”吴越说,“期待它能够持久地跟社会互动,特别是吸引年轻人,打动年轻人

  毕春芳和戚雅仙是一辈子的搭档,被合称为“戚毕”。当天戚雅仙的女儿傅幸文也来到宁波,“戚毕不分家,我和毕老师同住一栋楼,毕老师看着我出生、看着我学艺。”傅幸文说,“因为我母亲比较早过世,十几年里,她是我的另一个母亲。”

  当晚,毕派艺术传人、上海越剧院演员丁小蛙在与傅幸文合唱了一段“拒子”。她表示:“老师一生为人低调,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个艺术馆让弟子和戏迷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是毕派的魂和根,寻找毕派艺术的灵感可以从这里开始。”

  据了解,毕春芳艺术馆是鄞州打响的又一张乡贤文化闪亮名片。开馆仪式的同时还举行了浙江音乐学院实习基地揭牌仪式,浙江省戏剧家协会、鄞州区戏剧家协会与毕春芳艺术馆签约结对仪式,毕派艺术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毕派小生丁小蛙与鄞州越剧团励晓莉师徒结对仪式,“越音芳华”戏剧社成立暨“东郊毕粉”IP发布仪式等。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毕春芳艺术馆落成 这是宁波首个越剧名家纪念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7-15 07:15:41

艺术馆内部。通讯员李超摄

  7月14日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派”创始人毕春芳的生日。今年的这一天,以她名字命名的毕春芳艺术馆在她的老家鄞州区东郊街道仇毕社区落成开馆。当晚,毕春芳的儿子吴越、学生丁小蛙,戚雅仙的女儿傅幸文及众多文艺界友人聚首宁波,用一场毕派演唱会庆祝艺术馆的开馆,并纪念这位离开我们6年的艺术家。

  艺术馆内展示着毕春芳的生平介绍、剧照、节目单、获奖证书等,并提供毕派剧目和唱段聆赏,还配套建了戏曲排练厅、室内小剧场、讲堂和演员化妆室等空间。未来,这里将为举办戏曲和社区活动提供方便。

  据了解,这也是我市首个越剧名家纪念馆。

  宁波是毕派艺术的土壤

  昨天是毕春芳95周年诞辰。出生在上海的她,父母都是宁波人,小时候毕春芳常常回到仇毕老家,住在外婆家,对这片土地一往情深。当时女子越剧已在宁波流行,在戏迷姑妈的影响下,毕春芳时常流连于宁波近郊祠堂庙宇的戏台,还曾到当时宁波最大的戏院天然舞台,看筱丹桂领衔的高升舞台班子演出《华丽缘》。

  1939年,毕春芳回到上海不久,就进入了鸿兴舞台科班学艺,很快崭露头角。1950年底,毕春芳和同岁的余姚姐妹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据我市越剧“活字典”孙世基先生介绍,该团编剧红枫、傅骏,作曲贺孝忠也都是宁波人,他们共同为毕派艺术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在合作越剧团期间,毕春芳先后塑造了《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等数十个动人形象。作为小生演员,她的唱腔发声清脆而富有弹性,唱喜剧明朗纯朴、流畅洒脱,唱悲剧低回抑郁、缠绵哀伤,艺术感染力很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毕春芳演出的黄金时代。1961年和1964年,合作越剧团两次来宁波天然舞台演出,轰动一时。据回忆,当时一天日夜两场演出,购票仍相当困难,有戏迷为了一睹毕春芳风采,在天然舞台门口熬夜排队。

丁小蛙(左)在与傅幸文合唱“拒子”。

  艺术馆将成传播越剧艺术的平台

  艺术馆开馆前夕,毕春芳的儿子吴越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看到艺术馆落成,心里满是感动,特别是看到仇毕的发展变化,有种“游子归乡”的亲切感。

  据了解,在筹建及展陈设计阶段,吴越就热情地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他一直希望毕春芳艺术馆“并不只是纪念母亲一个人的馆,而是要从中看到对一个时代、一代人的艺术风采的纪念”。吴越高兴地看到,艺术馆不仅有陈列,还有很多功能区域,未来将会成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基地。“希望艺术馆的开馆不是完成而是开始。”吴越说,“期待它能够持久地跟社会互动,特别是吸引年轻人,打动年轻人

  毕春芳和戚雅仙是一辈子的搭档,被合称为“戚毕”。当天戚雅仙的女儿傅幸文也来到宁波,“戚毕不分家,我和毕老师同住一栋楼,毕老师看着我出生、看着我学艺。”傅幸文说,“因为我母亲比较早过世,十几年里,她是我的另一个母亲。”

  当晚,毕派艺术传人、上海越剧院演员丁小蛙在与傅幸文合唱了一段“拒子”。她表示:“老师一生为人低调,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个艺术馆让弟子和戏迷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是毕派的魂和根,寻找毕派艺术的灵感可以从这里开始。”

  据了解,毕春芳艺术馆是鄞州打响的又一张乡贤文化闪亮名片。开馆仪式的同时还举行了浙江音乐学院实习基地揭牌仪式,浙江省戏剧家协会、鄞州区戏剧家协会与毕春芳艺术馆签约结对仪式,毕派艺术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毕派小生丁小蛙与鄞州越剧团励晓莉师徒结对仪式,“越音芳华”戏剧社成立暨“东郊毕粉”IP发布仪式等。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