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余姚鹿亭中村的白云桥在台风“梅花”中受损 维修方案已启动设计
2022-09-20 07: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有一处台阶已经不见了踪影。记者边城雨摄

台风“梅花”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带来的次生灾害还远没有结束。9月18日记者接到报料称,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中村的省级文保单位白云桥在台风中部分设施损坏。

有一处台阶已不见踪影

记者在中村看到,当地由台风“梅花”带来的损害正在进一步清理之中,溪两岸还有倒伏的树和被冲到岸边的垃圾。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已经清理两天了,但还没有清理完毕。

白云桥位于中村东头,南端桥两侧的石板有多处脱落,有一处台阶已经不见了踪影。

“水当时都漫到了这个地方。我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村民郑先生一边比划一边对记者说,桥板与台阶的损坏都是洪水过后才发现的,当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查看。

当年完好无损的白云桥。杨古城先生供图

白云桥有1000多年历史

白云桥位于海曙区和余姚市的交界处,因为独特的建筑风格及文化价值,2011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白云桥初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

白云桥是单孔石桥,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有石阶22级,桥南有石阶24级。白云桥仿佛一条彩虹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距仙圣庙仅50米左右。

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极富艺术性。两边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空中走廊凌空飞架。桥孔两侧均镌有桥联,西联为:“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为:“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个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1890)小字。

“白云桥的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气氛非常吻合,对研究浙东一带桥梁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1987年10月,它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我市知名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告诉记者。“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这是宋代明州文士楼钥的诗句,说的就是白云桥。

有设施受损。记者边城雨摄

设计维修方案已启动

“这桥古色古香,岁月感极强。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中村优美的风景,再看看桥下的潺潺流水,一幅江南风情画卷浑然天成,真是百看不厌。”见到记者在此采访,游客周女士感慨地说。

在现场,不少游客看到白云桥损坏的样子也深感惋惜,“不知会不会对桥的安全造成影响,应该早日鉴定并做出维修!”游客郑先生对记者说。

9月19日下午,记者与余姚市文保所及鹿亭乡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初步认为台风“梅花”对古桥表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桥的结构没有改变,还是安全的。对于损坏的部分,目前已由文物部门牵头,请上海的古建设计院来鉴定并设计修复方案,然后进行修复。

“白云桥这个位置以前也被水冲坏过,后来进行了重砌,桥墙也改用水泥浇筑。”我市民间文保专家朱永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事件再次对田野文物的安全敲响了警钟,特别是遇到天灾的时候,应该对置于野外的文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其进一步受到损害。”杨古城先生说。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余姚鹿亭中村的白云桥在台风“梅花”中受损 维修方案已启动设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9-20 07:22:00

有一处台阶已经不见了踪影。记者边城雨摄

台风“梅花”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带来的次生灾害还远没有结束。9月18日记者接到报料称,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中村的省级文保单位白云桥在台风中部分设施损坏。

有一处台阶已不见踪影

记者在中村看到,当地由台风“梅花”带来的损害正在进一步清理之中,溪两岸还有倒伏的树和被冲到岸边的垃圾。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已经清理两天了,但还没有清理完毕。

白云桥位于中村东头,南端桥两侧的石板有多处脱落,有一处台阶已经不见了踪影。

“水当时都漫到了这个地方。我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村民郑先生一边比划一边对记者说,桥板与台阶的损坏都是洪水过后才发现的,当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查看。

当年完好无损的白云桥。杨古城先生供图

白云桥有1000多年历史

白云桥位于海曙区和余姚市的交界处,因为独特的建筑风格及文化价值,2011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白云桥初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

白云桥是单孔石桥,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有石阶22级,桥南有石阶24级。白云桥仿佛一条彩虹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距仙圣庙仅50米左右。

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极富艺术性。两边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空中走廊凌空飞架。桥孔两侧均镌有桥联,西联为:“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为:“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个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1890)小字。

“白云桥的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气氛非常吻合,对研究浙东一带桥梁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1987年10月,它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我市知名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告诉记者。“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这是宋代明州文士楼钥的诗句,说的就是白云桥。

有设施受损。记者边城雨摄

设计维修方案已启动

“这桥古色古香,岁月感极强。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中村优美的风景,再看看桥下的潺潺流水,一幅江南风情画卷浑然天成,真是百看不厌。”见到记者在此采访,游客周女士感慨地说。

在现场,不少游客看到白云桥损坏的样子也深感惋惜,“不知会不会对桥的安全造成影响,应该早日鉴定并做出维修!”游客郑先生对记者说。

9月19日下午,记者与余姚市文保所及鹿亭乡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初步认为台风“梅花”对古桥表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桥的结构没有改变,还是安全的。对于损坏的部分,目前已由文物部门牵头,请上海的古建设计院来鉴定并设计修复方案,然后进行修复。

“白云桥这个位置以前也被水冲坏过,后来进行了重砌,桥墙也改用水泥浇筑。”我市民间文保专家朱永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事件再次对田野文物的安全敲响了警钟,特别是遇到天灾的时候,应该对置于野外的文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其进一步受到损害。”杨古城先生说。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