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牛头山观测点
被称为“万里测控第一棒”
这里有文武双全的航天“牛人”
还有一套待命20年
却从未用过的设备……
跟踪测量“黄金5秒”
保障任务成功
火箭发射升空后
需要遍布全球的跟踪测量控制系统
实时监视
牛头山观测点
是离西昌卫星发射场最近
海拔最高、设备最齐全的测控站点
承担首区的测控任务
被称为“万里测控第一棒”

为了保证火箭发射后
“第一棒”的跟踪测量任务
万无一失
这里的测控设备涵盖了
光学、雷达、遥测、遥控、通信
等多个专业

火箭发射后飞行初始段的跟踪测量
有着至关重要的“黄金5秒”
王术高
是一名雷达伺服岗位操作手

他介绍
“火箭初始段
其中12秒到17秒
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在火箭起飞后的12秒后
我们要迅速组织设备对火箭进行跟踪捕获
并向中心发送有效数据”

为了保证第12秒到第17秒
这“黄金5秒”里的
快速跟踪、快速捕获
他们练就了“一抓就准”的绝活

在某次任务中
由于意外导致设备信号丢失
危急时刻
操作手迅速调整为手动作业
一连调整多个数值
2秒后
雷达再次成功捕获目标

多年来
他们以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保障一次次发射任务
这套安控系统随时待命
但20年从未使用过
在牛头山观测点
有这样一套安控系统
它是火箭发射
出现意外情况时的非常措施

在火箭升空后
如果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偏离轨道时
它会向火箭发射一道安控指令
让故障的火箭炸毁

20年来
它随时待命
却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工程师马忠权和他的团队
多年来在这个“随时待命”
却“从未使用”的岗位上
守护火箭飞行的最后一道保险

虽然在每次任务准备过程中
需要和其他设备的岗位人员一样
进行全区的、系统的合练
保证设备的状态指标正常

但马忠权说:
“希望这台设备永远不要使用
永远做一把不出鞘的‘利剑’”
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