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老师批作业不能只写"阅"!浙江中小学10门学科作业有管理标准了
2022-12-06 19:48:00 稿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戴欣怡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像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

  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

  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今天,浙江中小学10门学科有作业管理标准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刚刚发布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通知,供各地在教学中参考执行。旨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具体要求包括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四方面,根据各学科特点,作业要求非常具体和细化。

  比如在作业书写上,要求能运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小学语文要求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可以用钢笔(或水笔);小学英语建议三、四年级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用水笔或钢笔书写。小学数学中提到,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字不要写得太小,有利于保护视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小学英语基础性作业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建议布置适量的听说模仿和课外阅读作业。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比如小学科学,要求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小学英语建议学校教研组统一批改符号,采用书写质量加完成质量双等级制。

  小学数学批改建议中提到,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面批。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做个性化批阅,如通过画笑脸、写评语等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作业反馈上,以小学数学为例,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特殊作业,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

  小学英语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帮扶,可利用课后服务等时段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也可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10门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一起来看: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与教学紧密相关。作业要体现素养立意,促进知识巩固,启迪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第2条  作业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后的巩固与检测,更要融入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推进教师教学,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第3条  作业要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现由学习到迁移的过程;要立足课堂,既呈现学习思路,又提示教学路径,发挥导学助教功能;要重视语言实践,展开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体现弹性,结合学情提供一定的选择性,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情等因素优化作业内容,突出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课堂作业以教科书课后练习和省教研室编写的《语文课堂作业本(1-2年级)》《语文作业本(3-6年级)》为主,以精选其他相关内容为辅。课外作业以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等为主。

  第5条 作业规范。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各学段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做到联结教材、关注生活、情境真实、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命制或选用超越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的作业。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作业。

  第6条 作业形式。语文作业应体现学科特征,丰富作业形式,可以有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作业、即时作业和长作业、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等。除写字、阅读、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阅读与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跨学科作业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第7条 作业梯度。随着学段升高,语文作业还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让不同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

  (二)作业布置

  第8条 作业总量。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间,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控制口头作业时间;三至六年级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与其它学科协调控制在一小时内。节假日每天书面作业量不得高于平时;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注意适度、适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第9条 作业时机。课前布置适量的前置性预习作业,教师提前检查,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找准教学起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课中将作业融进教学环节,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推进教学进程。课后布置适量的巩固性、拓展性作业,诊断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实现学习能力迁移。

  第10条 作业书写。一般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可以用钢笔(或水笔)。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书写中有错误需要修正时,能运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三)作业批改

  第11条  批改时效。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及时全批全改,常规作业做到当天批改或下次上课前完成批改;习作要在下次习作课前批改完毕;阅读、综合性学习等长作业可按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评改。

  第12条 批改规范。作业批改不随意写“阅”或“查”,建议学校统一批改要求,如采用书写质量与完成质量双等级制。探索阅读作业评价机制,从阅读的数量、质量、习惯、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阅读品质;习作批改以鼓励为主,顺应学生语言表达习惯,多建议少修改,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尝试探索学生自评、互评作业的内容、形式与时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四)作业反馈

  第13条 反馈时效。作业反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课前教师先试做作业,课内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作业反馈实效。教师要收集并整理学生的错题和创意解答作为教学资源,及时讲评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效。跟踪评价学生作业,掌握学生作业发展变化轨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过程,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与成长。

  第14条 反馈规范。根据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护学生自尊心。积极开展阶段性优秀作业展示,细致落实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不单纯采用对答案形式进行作业讲评和反馈,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学习思维的培养,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更新作业反馈形式。

  (五)作业管理

  第15条 作业制度。学校建立“一校一案”作业管理机制,形成并实施“学科组+年级组”的作业统筹制度和每天作业公示制度;健全作业督导机制,将作业管理水平和效果纳入教研组、教师的考核内容。

  第16条 校本研修。学校要将语文作业设计与运用、批改与反馈等作为校本教研内容,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说评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定期了解学生作业总量,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以及完成质量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17条 区域教研。教研机构要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调研与指导,定期开展作业设计培训与研讨,及时总结并推广作业改革典型经验,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设计与实施应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第2条  作业有多种功能,设计与实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提升等功能,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科素养。

  第3条  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设计与实施须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全面要求与个别要求的统一,把握作业量与质的辩证关系。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时要立足单元整体视角,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作业的内容、数量与形式。

  第5条  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6条  课堂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并做好充分反馈与交流,便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第7条 作业设计要对课本例题和习题作深入解读,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取,适度改编,恰当应用。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自主进行改编、创编,但要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第8条  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探究说理、数学日记、项目化学习等,并根据不同作业内容、形式、难易度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可以有长、短作业,注重分层与选择。

  (二)作业布置

  第9条教师要严格控制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协调布置,回家作业每天完成总时间不超过 60分钟。

  第10条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先完整做一遍,如发现问题作及时调整。对布置的作业须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适当结合课后服务时段,对作业做必要的答疑与指导。

  第11条  三至六年级,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特点适当布置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先学等习惯。前置性作业数量要做到少而精,纳入作业时间总量。

  第12条  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字不要写得太小,有利于保护视力。书写中有错误的,要规范修改,不脏乱涂划,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  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不要求家长或学生批阅。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及时订正。对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面批。

  第14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做个性化批阅,如通过画笑脸、写评语等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作业反馈

  第15条  作业反馈是指教师在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诊断之后,对本次作业情况开展的集体讲评、个别辅导,注意师生、生生互动。要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复批。

  第16条  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特殊作业,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

  (五)其他

  第17条  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从同伴优秀作业中,学习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第18条  学校教研组和区域教研要经常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提升全体数学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探索建立作业资源库,充分发挥作业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第2条  作业设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3条  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先进理念的学习,用好省编《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作业本(三年级起始)》(以下简称《作业本》),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认真研读和用好《作业本》。《作业本》是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配套设计,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统一研制,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供全省学生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

  第5条 《作业本》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基础。《作业本》全面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单元为基础,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对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单元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6条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作业本》设计的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实践等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达成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让作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反思并改进教学;同时也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调整学习方式的依据,从而改进学习。

  第7条 《作业本》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丰富资源。《作业本》在确保政治导向正确和内容科学的同时,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要求,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活动类型多样;另外在版面设计、字体字号、图文编排、音频制作等方面统一标准,符合规范和审美要求,为教师作业设计提供丰富的图文和音频资源。

  第8条  合理设计发展性作业。根据不同年级设计听做、说唱、玩演、读写等多样化作业。合理安排听说模仿、课外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加强教研组对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关注课后作业的长效机制,关注作业的整体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1.听说模仿。通过听、跟读模仿、背诵等输入性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课堂所学的同时,扩大视听资源,关注口语表达,提高听说能力。

  2.课外阅读。整体设计阅读方案,推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根据教材主题和难易程度,精选或改编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外阅读资源。注重阅读材料的螺旋上升和不断递进,丰富阅读形式,如自主阅读、教师导读、多媒体助读、同伴共读、同伴助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品质。

  3.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根据教材单元主题或本学段的相关主题,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戏剧表演、调研采访、海报制作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发挥学习潜能,促进自主学习。

  4.个性化作业。节假日在完成相关作业,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各学校、各班级、各学生的特点,设计基于学校或班级特色,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切实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个性化作业。

  (二)作业布置

  第9条  严格控制作业量。每课时布置《作业本》设计的基础性作业,用于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基础性作业建议在课堂教学或课后服务时间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10条  控制书面作业,明确不同年级作业要求。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建议三、四年级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用水笔或钢笔书写。书写要求规范整洁、富有逻辑。书面表达中有错误时,应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第11条  布置适量的听说模仿和课外阅读作业。精选主题相符、内容丰富、难度适宜的优质资源,明确听读作业的要求与规范;并通过配音、表演、阅读分享等形式,定期进行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12条  利用假期结合相关教学主题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建立课堂所学和学生生活的关联。布置此类作业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协调,避免布置缺乏英语语言实践、加重学生负担的作业。

  第13条  作业布置注重分层。教师应关注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布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使不同层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14条  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明确作业要求与规范,通过设计口语、仿写等评价量表或通过举例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对于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与易错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点拨;重视习惯养成,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圈划关键信息,展示思维过程。

  (三)作业批改

  第15条  批改要及时。提倡基础性作业课堂面批、学生自评或互评,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订正要进行二次批改。

  第16条  批改要规范。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评语要恰当,多用激励性评语;建议学校教研组统一批改符号,采用书写质量加完成质量双等级制。

  第17条  重视听说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不同途径提交朗读、角色扮演等听说作业,并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从准确性、流利度和表达的丰富性等方面,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进行及时多元的评价。

  第18条  探索课外阅读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素材、阅读量和阅读习惯等维度作出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品质。

  第19条  实施增值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改变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的做法,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纵向比较,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肯定其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积极性。

  (四)作业反馈

  第20条  反馈要精准。教师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记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具体、明确的反馈,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解和书面评语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并养成良好习惯和态度。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作业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以作业诊断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阶段性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

  第21条  反馈要有持续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点,持续跟进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帮扶,可利用课后服务等时段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也可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丰富英语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小学科学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学习效果、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2条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统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作业质量,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3条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体现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注重作业差异性。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并有效控制作业难度与作业数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作业设计确保难度不超“课标”,书面作业的正确率能达到85%左右,实践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

  第5条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作业形式多样,要有具体应用情境,有些课可以增加短篇(200字左右)阅读题。

  (二)作业布置

  第6条  结合省编《科学课堂作业本》。在布置学生作业前,要求教师要先做一遍。作业本中的活动记录,在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中完成,课堂练习和科学阅读也在课内用3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课外不另外布置书面作业。

  第7条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布置一些种植、饲养、制作、长周期观察探究等实践作业。对于长周期作业,要定时提醒,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查阅完成情况,多指导,多鼓励,保证学生能坚持完成作业。

  第8条  假期时间充裕,建议结合教材、科技节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服务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推荐学生阅读科普读物,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作业批改

  第9条 批改要及时。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要求教师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

  第10条  批改要规范。作业的批改,要做到细致、规范。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第11条  批改有评价。强化作业批改的育人功能,遵循“激励”与“发展”原则。教师可以在等级评定基础上,增加激励性与启发式评语,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视性评语。

  (四)作业反馈

  第12条  反馈要及时。对于书面作业,课堂上有时间进行面批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一般要求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

  第13条  反馈面向全体。教师要从批改过的科学作业中筛选出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反馈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并成为讲评的主体,答对的同学分享经验,获得成功体验;答错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得到启示,获得提升,借助学生力量优势互补。

  第14条  反馈关注个体。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教师应个别辅导,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改进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五)其它

  第15条  可以为学生建立作业档案,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第16条  种植、饲养、制作等科学课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采用照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并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用过程检查、作品展示、编制评价量表等方式对不同学生在课外实践作业中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

  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并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作业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载体,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成效。

  第2条  作业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应从学习单元出发进行整体设计,是学生基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累、探究的系统呈现。作业是持续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性资料的方式与途径,能动态地反映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

  第3条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要紧扣学习目标,促成素养发展;重视听说读写,培养关键能力;控制作业总量,把握作业难度。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初中语文作业要重视并用好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和省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引导学生学习。

  第5条  教师要实施单元视域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以大概念为“锚点”创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结构化的单元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第6条  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听说读写”综合设置动态的任务,倡导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

  第7条  作业具有多种类型,应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提倡分层设计和布置作业。

  第8条  语文作业可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节假日中长期作业等,它们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教师要把握不同学习时间(环节)的作业功能与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

  第9条  课前作业,用于引导学生先行学习,例如可根据学情优化《语文作业本》中的“课前预学”,或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导学单,为后续学习提供依据和材料。

  第10条  课中作业,要努力关注重难点,紧扣学习过程设计进阶性任务,助推课堂学习。

  第11条  课后作业,教师要设计可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作业;提倡布置实践性作业、反思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自我建构和元认知能力,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学科素养。

  第12条  语文学习领域作业内容参考。

  识字与写字:设置情境,围绕汉字、书法等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表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布置汉字溯源等作业,探究规律;可以临摹名家书法,体会其审美价值;运用工具书,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规范写字的习惯。

  阅读与鉴赏:基于真实问题解决,设计能体现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整合等不同能力水平的阅读作业;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设置不同要求的阅读作业;设计多种形式作业,引导学生对作品创作动机、表达效果等作出合理评价。

  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可以借助阅读计划、导读单,规划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方法;围绕学生阅读中感兴趣的话题,布置专题探究任务,借助多种方式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表达与交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设计讲述、复述与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作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项训练。

  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等工具进行写作或修改。可以把写作与实践性、综合性活动融合,与项目化学习融合;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梳理与探究:基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设置整理性作业或探究性作业,如古诗文专题整理、小说风格探究等,提高学生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整分类等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布置

  第13条  根据 7-9 年级每日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的要求,严格控制语文作业的数量和学生完成语文书面作业的时间。

  第14条  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布置长周期作业时,要明确时间节点、阶段内容,做到要求清晰、操作性强。同时,教师要加强作业跟踪,聚焦学生个体,提升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

  第15条  教师要提供支持性工具,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语文作业。如提供知识、方法、程序等多种类型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完成作业;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等。

  (三)作业批改

  第16条  作业要全批全改,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检验是否达成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将作业情况作为下一次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17条  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二次批改。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疑难,尤其是在长周期作业进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适时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18条  作业批改要及时,尽量当天或隔天完成。写作及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批改建议在一定周期内分阶段完成。

  第19条  作业批改要基于语文特质,针对听说读写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合宜的评价方式,加强作业指导。

  第20条  作文批改可采用面批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要对照习作要求,欣赏优点,给出修改建议;重在点拨、引导、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四)作业反馈

  第21条  教师要改变“有批改无分析”现象,发挥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功能;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业的机会,可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尽量外显学生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第22条  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完成情况。

  第23条  学校语文教研组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不同阶段的作业要求,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定期组织作业设计、批改等各项评选,开展展示交流活动。

  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秉持素养导向,为落实学生的“四基”、“四能”提供载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2条  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把握作业的目标体系,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统整思考作业和教学的关系,让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目标整体实现。

  第3条  要从学习设计的视角来认识作业;作业应具有引导预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功能。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要注重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体现知识的结构化,问题的综合性;避免过多过于零散、孤立、割裂的习题式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知识结构,形成核心概念。

  第5条  作业设计要突破封闭式、指向单点知识的习题式作业,将作业作为学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设计的角度设计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整理、自主探究提供学习支架。重视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第6条  作业类型要丰富,形式多样。除书面形式的作业外,应适时增加实践探究类、项目设计类等多种形式作业;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短周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相结合;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7条  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参照所学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定位作业难度,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不刻意拔高难度,不人为增加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第8条  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层次上应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展示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作业布置

  第9条  精选与本课时内容匹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利于知识和技能巩固的适量习题作为基础性课时作业。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富有思维含量、利于学生观点表达和同伴项目学习的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内容作为课外作业。

  第10条  充分利用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数学作业本》,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改编相应试题。严格控制作业量,难度适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11条  布置作业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统一布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尝试探索基于学情的弹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12条  所有作业教师必须在布置前做一遍,对每个试题的目标定位、水平要求、难度系数进行研判和把握,确保作业设计科学、严谨,作业量与作业难度合理。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  作业批改不仅是督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更是教师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重要证据与载体。作业批改应及时有效,教师应全批全改,杜绝让学生或家长批改作业。

  第14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和沟通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指导学生学习,指出学生错误原因,并给出激励性中肯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15条  批改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充分发挥作业的研究功能,根据学生作业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与策略。

  第16条  定期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面批;既是更真实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思考过程的方式,也是深入、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同时对学生作业错误,应要求规范订正,教师再次批改。

  (四)作业反馈与指导

  第17条  作业反馈不仅仅是作答结果本身,包括学生作业态度与习惯、过程性思考、作业整理与反思等,应将作业反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习惯与方法的重要渠道。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重视针对性与有效性。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反馈,凸显问题本质,通过充分变式与辨析,引导学生突破认知迷思点;个别、非典型性问题,可进行个别指导,单独辅导。

  第19条  作业反馈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仅仅是告知错误点或是正确作答,更要关注对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强调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发挥作业诊断与补偿功能。

  第20条  根据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业反馈与指导方式多样化,如:教师主导分析、学生自我剖析、同伴间相互启发、优秀作业案例或典型作业展示等。

  (五)其他

  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链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枢纽,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作业设计能力,将作业设计融于教与学,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加强作业设计、实施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第21条  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学校要指导教师科学合理设置作业目标、明晰作业所属的属性、加强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22条  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改进功能。作业作为形成性评价,是反映日常教与学状态最常态、最真实的证据,要充分重视作业的研究功能,开展基于作业的学生学情诊断与研究,常态化监控日常教与学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改进。

  第23条  学校要加强对作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关注作业批改情况,更要通过多种方式向教师反映作业设计质量,与教师共同研讨作业反馈方式、作业诊断与运用等,以任务驱动方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浙江省初中英语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功能定位。初中英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2条 教师理念要求。教师要研读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了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了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明了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在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深入理解作业的育人功能,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第3条  作业原则要求。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发挥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实践性;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明确作业功能。渗透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第5条  清晰作业目的。巩固课堂所学语言知识,提升课堂聚焦的语言技能,塑造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6条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准确把握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针对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第7条  注重学评一体。体现以评促学,建立作业与课堂教学间的关联,明确课堂教什么、学什么,作业做什么的要求,使作业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8条  丰富作业类型。创设真实的作业情境,建立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生活实践体验的关联,设计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朗读、角色扮演、复述、书面表达、故事创编、调研采访、海报制作、戏剧表演、课外阅读等。

  第9条 确保作业质量。在解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实情,研究并使用好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英语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等作业资源;也可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情况,设计体现能力与素养、质量保证的校本作业,丰富作业内容。

  第10条 关注能力指向。围绕单元或模块主题,依据与课型特点精心选择与设计课时作业和综合作业,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体现听、说、读、看、写等语言能力的作业,如听力作业、口语作业、听说作业、阅读作业、写作作业、读写作业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

  第11条  提升设计能力。提倡作业设计培训,加强对优秀试题及优秀作业的研究,看清摸透优秀作业承载的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校本作业资源库。

  (二)作业布置

  第12条  严控作业总量。研究并使用好省编《作业本》,基于课时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布置作业,作业数量合理,难度恰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第13条  分层布置作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学情合理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必做和选做作业,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作业的成就感;在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重视迁移和创新,布置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

  第14条  体现五育融合。鼓励布置跨学科作业,融合其它文化学科及音、体、美、劳等学科要求,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业,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

  第15条  规范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布置指令清楚、明确,控制作业总量;各类型作业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周末、假期等分时段布置推进。

  第16条  加强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与规范,必要时可以给出示例,确保学生解答作业的规范;可以设计口语、写作等评价量表明确作业评价标准;重视作业习惯养成,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思维过程。

  (三)作业批改

  第17条  及时批改作业。做到作业的全批全改,鼓励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个性化批改;可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批改与评价,以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及时记录、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工作。

  第18条  规范作业批改。使用准确规范的批改符号,恰当撰写评语,多用激励性评语;在批改时记录作业完成、书写、质量及订正等情况,为作业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鼓励教师使用不同维度的等级评价制,如完成度、正确率、创新性等。

  (四)作业反馈

  第19条  分析作业情况。全面、正确、深入地对作业情况进行归因分析,养成以作业的诊断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的良好习惯;鼓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统计和分析,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学习档案,以改进后续的教学与作业设计。

  第20条  精心讲评作业。在精准分析的基础上,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寻找作业讲评突破口,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解和书面评语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以激励和指导学生不断进步;做好作业跟踪评价,既关注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又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以及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初中科学学科作业的功能定位

  第1条  作业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科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科学作业是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重要举措。

  第2条  作业要基于科学本质,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3条  作业要聚焦核心概念,坚持素养导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所需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二)初中科学学科教师的作业理念

  第4条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5条  把握核心概念进阶,加强作业编排的序列化和阶梯性,落实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

  第6条  作业不仅要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更要赋予其生命意义,让作业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挖掘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初中科学学科作业的原则性要求

  第7条  关注知识的巩固,通过作业培养习惯、提升能力和形成态度责任,通过设置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等不同认知水平的作业,达成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8条  依据学习单元主题建构作业体系,有层次地设计单元作业,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的作业系统。对课时作业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各类作业题型的数量和比例,促进知识结构化。关注不同章节中同一主题内容的纵向进阶和不同主题内容的横向联系。

  第9条  基于学情设计“基础与巩固”、“拓展与提高”等难度依次递增的作业类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采用统一布置作业与自主选择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布置弹性作业。

  第10条  基于学习目标,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力基础,充分利用教材作业素材,通过重组、整合、改进,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的作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除书面作业外,需要布置一定比例的跨学科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等。适量、适度、有效地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在各种真实情境中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11条  作业的内容与设计要遵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立足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12条  实施“核心概念”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强调作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单元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

  第13条  作业的主要来源是教科书课后练习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作业本。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每类作业按难易程度或不同认知水平,设计若干层次作业,提出不同的完成要求。

  第14条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可结合学习内容适时布置实践类拓展作业,如科普小论文、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发明,以及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等作业,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与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作业布置

  第15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初中每日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后托管,严格控制科学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学生完成科学书面作业的时间。

  第16条  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整合各种作业资源,布置不同类型和要求的作业,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需求。改进作业的呈现方式、要求,实施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低质量、重复性的书面作业,杜绝误导学生“机械刷题”的作业。

  第17条  布置的作业应结合学习过程,符合基本认知规律,各类作业要有机结合,比例协调。

  第18条  结合综合学习方式,布置小组合作类作业。利用周末、假期布置一些研究类实践活动,如“观察当地植被”“饲养小动物”“利用扦插方式种植植物”“观察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并撰写观察报告”“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三)作业批改

  第19条  有效控制作业总量,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不能只选择部分内容或部分学生进行批改。总体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可给予恰当的批注和评语,对于有价值的答案应有局部评价,通过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和积极性。

  第20条  作业的批改不随意写“阅”或“查”,一般要求以小题为单位进行批阅,杜绝一页简单打一个“√”的批改。对于错误之处,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记,方便学生可以快速找到错误原因,并自主订正作业。

  第21条  在作业反馈讲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二次批阅,督促学生及时反思纠错,确保理清知识结构,突破错误前概念,促进知识点的落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第22条  注重归因,精准讲评,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批改记录本”,对学生作业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记录,全面、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为精准讲评提供依据。收集学生作业里的创意解答,培养学生多元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反馈

  第23条  学生要在教师批改作业后,及时对错题进行自评,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以此确立更清晰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24条  教师在获取学生的自评反馈后,对于少数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典型错题和优秀解题思路可以进行集中讲评,从而实现作业反馈的层次性、适切性和精准性。定期整理归纳上交教研组,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定期开展学生作业的小组评价,展示优秀作业范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25条  教研组要研究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创编包括典型错题和优秀解题思路等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作业,为二次测评编制试题创设基础。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的本质是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广义而言,作业泛指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狭义而言,作业特指学校学生依据一定目的完成的任务,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家庭作业)两大类。

  第2条 作业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还具有学习功能与课程(教科书)功能。因此,作业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成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成效。同时,它也是教师学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第3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融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4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应类型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能激发兴趣,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征;强调思维支架,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满足意义建构,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坚决杜绝重复机械、题海式作业。

  第5条 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创造性设计作业,加强校本作业的研究和开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设计自主性作业,不得将教辅材料中的习题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6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突显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导向,贴近学情,情境真实。

  第7条 要依据课标内容要求,确定作业目标;围绕作业目标,创设作业情境;基于作业情境,设计作业活动;根据作业活动,拟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特别要任务明确,逻辑合理,答案合理。

  第8条 根据课标、学情,优化历史与社会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形式,如书面作业、表演作业与实物作业,即时作业和长作业等,探索跨学科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

  第9条 要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学习内容、载体形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体现学习进阶,内容和形式适宜,容量适中。

  第10条 基础性作业要注重典型性,紧扣核心知识,突显学科关键能力。活动性作业要突显开放性和创造性,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历史与社会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挑战。

  第11条 课堂作业以教科书中的习题和配套作业本为主,作业本可用来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助学。提倡每一课时教学当堂完成配套作业本。

  (1)课前预学:通读教科书内容和配套图册,划出重点,尝试探寻知识关联,构建知识结构;完成配套作业本的基础性练习,并提出本课学习的困惑点。

  (2)课中导学:深入研究教科书课后活动与配套作业本课中导学的习题,根据本课重难点分析和学情研判,将其转化为突破教学关键问题的核心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后助学:重点完成教科书课后活动与配套作业本课后助学的习题,强调知识巩固,诊断本课学习效果。

  第12条 课后作业要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科思维,突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1)课外阅读: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推荐与教科书主题相同的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等。让阅读史地类书籍成为重要且长期坚持的历史与社会作业。

  (2)研学旅行: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近距离的研学旅行活动,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展历史与社会综合性活动,包括文物展览、人物访谈、编演历史剧、绘制环境地图、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服务等。提倡“一周一评”等形式的小论文写作和源自学生真实生活的项目化学习。

  第13条 基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核心素养设计单元作业,进一步突显单元整体意识,强化认知结构。倡导基于单元目标的项目作业,突显真实情境下的知识迁移。

  (二)作业布置

  第14条 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合理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超标、超前的历史与社会作业。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和时长,书面作业要各学科协调布置,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

  (三)作业批改

  第15条 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第16条 加强对学生完成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指导。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历史与社会书面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17条 强化作业批改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对作业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做作业的过程包括时间、效率、答题思路等进行评价。

  (四)作业反馈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及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反馈形式,对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例及时讲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与成长。

  第19条 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作业所反馈的情况,以巩固促进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作为着眼点,及时改进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既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要通过作业评价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第20条 实践性作业成果要有记录、有交流、有分享。提高实践性作业的教育和激励功能。

  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观念、塑造健全人格和提高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2条  作业应价值导向正确。道德与法治作业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以阳光乐观的态度去剖析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

  第3条  作业要知行要求明确。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年级特点对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制订具体、适切和可操作的作业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设计要彰显适切性。作业应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指向核心素养。要在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依标据本,结合实际设计作业。

  第5条  作业设计要确保科学性。作业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应首先遵循科学性原则,做到准确无误,语言表述简炼明确,无歧义;对客观性题目,提供准确答案;对开放性题目,提供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

  第6条  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要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要求、难度的作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第7条  作业设计要坚持多样性。注重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结合,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结合,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同时要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二)作业布置

  第8条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作业布置需加强与其他各科协调,严格控制每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根据年段实际,一般学生每次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5分钟。节假日期间,各年级可适量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加强作业统筹,积极开展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第9条  精选作业内容。一是体现基础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突出核心素养导向;二是要善于对试卷或教辅资料进行选编、改编或创编,鼓励各学校教研组开发高质量校本作业;三是坚持教师先做先练,挑选出适合学生的习题,严禁出现错题、超标题、重复题。

  第10条 丰富作业形式。作业设计应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作业相结合;坚持学科与综合、短程与长程作业相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主要有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第11条  严控作业难度。作业内容要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设计多梯级、分层作业,满足学优生、学困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第12条  拓展作业广度。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的广度与效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和参与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第13条  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及时完成书面作业,对有难度的作业给予必要的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浙里问学”平台,自主学习,解决作业疑难问题。

  (三)作业批改

  第14条  作业批改要及时。及时批改、及时下发,杜绝几次作业集中、随意、简单化的批改现象,提倡建立错题档案。增加面批频次,更好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

  第15条  作业批改要规范。一律用红笔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改要有日期、等第,加强表扬性、鼓励性等个性化评语运用。作业批改认真细致,无漏批、不批或错批现象,有发必批、有收必批、有错必纠。

  第16条  作业批改要多元。对不同形式的作业,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和策略。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第17条  作业批改要到位。教师要全批全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同时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作业反馈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及时。教师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随时做好标注、摘记并及时反馈,以引起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养成订正错误、归纳整理的习惯,及时做好二次批改。

  第19条  反馈方式可多样。基础性作业以课堂反馈为主;实践性作业要加强过程指导,通过口头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进行反馈。综合运用质性分析和量化评定,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

  第20条  反馈效果要保证。教师要做好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及时总结、反思作业反馈成效。实践性作业成果要有记录、有交流、有分享。教研组要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作业品质,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这份作业指导意见

  你怎么看?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老师批作业不能只写"阅"!浙江中小学10门学科作业有管理标准了

稿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2022-12-06 19:48: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戴欣怡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像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

  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

  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今天,浙江中小学10门学科有作业管理标准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刚刚发布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通知,供各地在教学中参考执行。旨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具体要求包括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四方面,根据各学科特点,作业要求非常具体和细化。

  比如在作业书写上,要求能运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小学语文要求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可以用钢笔(或水笔);小学英语建议三、四年级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用水笔或钢笔书写。小学数学中提到,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字不要写得太小,有利于保护视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小学英语基础性作业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建议布置适量的听说模仿和课外阅读作业。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比如小学科学,要求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小学英语建议学校教研组统一批改符号,采用书写质量加完成质量双等级制。

  小学数学批改建议中提到,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面批。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做个性化批阅,如通过画笑脸、写评语等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作业反馈上,以小学数学为例,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特殊作业,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

  小学英语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帮扶,可利用课后服务等时段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也可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10门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一起来看: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与教学紧密相关。作业要体现素养立意,促进知识巩固,启迪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第2条  作业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后的巩固与检测,更要融入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推进教师教学,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第3条  作业要紧扣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现由学习到迁移的过程;要立足课堂,既呈现学习思路,又提示教学路径,发挥导学助教功能;要重视语言实践,展开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体现弹性,结合学情提供一定的选择性,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情等因素优化作业内容,突出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课堂作业以教科书课后练习和省教研室编写的《语文课堂作业本(1-2年级)》《语文作业本(3-6年级)》为主,以精选其他相关内容为辅。课外作业以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等为主。

  第5条 作业规范。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各学段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做到联结教材、关注生活、情境真实、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命制或选用超越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的作业。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作业。

  第6条 作业形式。语文作业应体现学科特征,丰富作业形式,可以有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作业、即时作业和长作业、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等。除写字、阅读、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阅读与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跨学科作业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第7条 作业梯度。随着学段升高,语文作业还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让不同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

  (二)作业布置

  第8条 作业总量。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间,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控制口头作业时间;三至六年级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与其它学科协调控制在一小时内。节假日每天书面作业量不得高于平时;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注意适度、适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第9条 作业时机。课前布置适量的前置性预习作业,教师提前检查,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找准教学起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课中将作业融进教学环节,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推进教学进程。课后布置适量的巩固性、拓展性作业,诊断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实现学习能力迁移。

  第10条 作业书写。一般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可以用钢笔(或水笔)。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书写中有错误需要修正时,能运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三)作业批改

  第11条  批改时效。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及时全批全改,常规作业做到当天批改或下次上课前完成批改;习作要在下次习作课前批改完毕;阅读、综合性学习等长作业可按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评改。

  第12条 批改规范。作业批改不随意写“阅”或“查”,建议学校统一批改要求,如采用书写质量与完成质量双等级制。探索阅读作业评价机制,从阅读的数量、质量、习惯、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阅读品质;习作批改以鼓励为主,顺应学生语言表达习惯,多建议少修改,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尝试探索学生自评、互评作业的内容、形式与时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四)作业反馈

  第13条 反馈时效。作业反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课前教师先试做作业,课内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作业反馈实效。教师要收集并整理学生的错题和创意解答作为教学资源,及时讲评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效。跟踪评价学生作业,掌握学生作业发展变化轨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过程,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与成长。

  第14条 反馈规范。根据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护学生自尊心。积极开展阶段性优秀作业展示,细致落实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不单纯采用对答案形式进行作业讲评和反馈,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学习思维的培养,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更新作业反馈形式。

  (五)作业管理

  第15条 作业制度。学校建立“一校一案”作业管理机制,形成并实施“学科组+年级组”的作业统筹制度和每天作业公示制度;健全作业督导机制,将作业管理水平和效果纳入教研组、教师的考核内容。

  第16条 校本研修。学校要将语文作业设计与运用、批改与反馈等作为校本教研内容,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说评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定期了解学生作业总量,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以及完成质量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17条 区域教研。教研机构要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调研与指导,定期开展作业设计培训与研讨,及时总结并推广作业改革典型经验,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设计与实施应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第2条  作业有多种功能,设计与实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提升等功能,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科素养。

  第3条  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设计与实施须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全面要求与个别要求的统一,把握作业量与质的辩证关系。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时要立足单元整体视角,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作业的内容、数量与形式。

  第5条  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6条  课堂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并做好充分反馈与交流,便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第7条 作业设计要对课本例题和习题作深入解读,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取,适度改编,恰当应用。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自主进行改编、创编,但要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第8条  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探究说理、数学日记、项目化学习等,并根据不同作业内容、形式、难易度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可以有长、短作业,注重分层与选择。

  (二)作业布置

  第9条教师要严格控制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协调布置,回家作业每天完成总时间不超过 60分钟。

  第10条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先完整做一遍,如发现问题作及时调整。对布置的作业须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适当结合课后服务时段,对作业做必要的答疑与指导。

  第11条  三至六年级,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特点适当布置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先学等习惯。前置性作业数量要做到少而精,纳入作业时间总量。

  第12条  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字不要写得太小,有利于保护视力。书写中有错误的,要规范修改,不脏乱涂划,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  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不要求家长或学生批阅。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及时订正。对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面批。

  第14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做个性化批阅,如通过画笑脸、写评语等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作业反馈

  第15条  作业反馈是指教师在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诊断之后,对本次作业情况开展的集体讲评、个别辅导,注意师生、生生互动。要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复批。

  第16条  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特殊作业,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

  (五)其他

  第17条  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从同伴优秀作业中,学习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第18条  学校教研组和区域教研要经常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提升全体数学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探索建立作业资源库,充分发挥作业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第2条  作业设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3条  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先进理念的学习,用好省编《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作业本(三年级起始)》(以下简称《作业本》),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认真研读和用好《作业本》。《作业本》是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配套设计,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统一研制,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供全省学生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

  第5条 《作业本》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基础。《作业本》全面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单元为基础,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对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单元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6条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作业本》设计的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实践等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达成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让作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反思并改进教学;同时也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调整学习方式的依据,从而改进学习。

  第7条 《作业本》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丰富资源。《作业本》在确保政治导向正确和内容科学的同时,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要求,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活动类型多样;另外在版面设计、字体字号、图文编排、音频制作等方面统一标准,符合规范和审美要求,为教师作业设计提供丰富的图文和音频资源。

  第8条  合理设计发展性作业。根据不同年级设计听做、说唱、玩演、读写等多样化作业。合理安排听说模仿、课外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加强教研组对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关注课后作业的长效机制,关注作业的整体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1.听说模仿。通过听、跟读模仿、背诵等输入性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课堂所学的同时,扩大视听资源,关注口语表达,提高听说能力。

  2.课外阅读。整体设计阅读方案,推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根据教材主题和难易程度,精选或改编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外阅读资源。注重阅读材料的螺旋上升和不断递进,丰富阅读形式,如自主阅读、教师导读、多媒体助读、同伴共读、同伴助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品质。

  3.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根据教材单元主题或本学段的相关主题,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戏剧表演、调研采访、海报制作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发挥学习潜能,促进自主学习。

  4.个性化作业。节假日在完成相关作业,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各学校、各班级、各学生的特点,设计基于学校或班级特色,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切实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个性化作业。

  (二)作业布置

  第9条  严格控制作业量。每课时布置《作业本》设计的基础性作业,用于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基础性作业建议在课堂教学或课后服务时间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10条  控制书面作业,明确不同年级作业要求。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建议三、四年级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用水笔或钢笔书写。书写要求规范整洁、富有逻辑。书面表达中有错误时,应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第11条  布置适量的听说模仿和课外阅读作业。精选主题相符、内容丰富、难度适宜的优质资源,明确听读作业的要求与规范;并通过配音、表演、阅读分享等形式,定期进行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12条  利用假期结合相关教学主题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建立课堂所学和学生生活的关联。布置此类作业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协调,避免布置缺乏英语语言实践、加重学生负担的作业。

  第13条  作业布置注重分层。教师应关注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布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使不同层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14条  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明确作业要求与规范,通过设计口语、仿写等评价量表或通过举例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对于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与易错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点拨;重视习惯养成,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圈划关键信息,展示思维过程。

  (三)作业批改

  第15条  批改要及时。提倡基础性作业课堂面批、学生自评或互评,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订正要进行二次批改。

  第16条  批改要规范。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评语要恰当,多用激励性评语;建议学校教研组统一批改符号,采用书写质量加完成质量双等级制。

  第17条  重视听说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不同途径提交朗读、角色扮演等听说作业,并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从准确性、流利度和表达的丰富性等方面,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进行及时多元的评价。

  第18条  探索课外阅读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素材、阅读量和阅读习惯等维度作出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阅读品质。

  第19条  实施增值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改变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的做法,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纵向比较,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肯定其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积极性。

  (四)作业反馈

  第20条  反馈要精准。教师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记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具体、明确的反馈,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解和书面评语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并养成良好习惯和态度。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作业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以作业诊断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阶段性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

  第21条  反馈要有持续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点,持续跟进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帮扶,可利用课后服务等时段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也可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丰富英语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小学科学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学习效果、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2条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统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作业质量,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3条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体现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注重作业差异性。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并有效控制作业难度与作业数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作业设计确保难度不超“课标”,书面作业的正确率能达到85%左右,实践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

  第5条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作业形式多样,要有具体应用情境,有些课可以增加短篇(200字左右)阅读题。

  (二)作业布置

  第6条  结合省编《科学课堂作业本》。在布置学生作业前,要求教师要先做一遍。作业本中的活动记录,在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中完成,课堂练习和科学阅读也在课内用3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课外不另外布置书面作业。

  第7条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布置一些种植、饲养、制作、长周期观察探究等实践作业。对于长周期作业,要定时提醒,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查阅完成情况,多指导,多鼓励,保证学生能坚持完成作业。

  第8条  假期时间充裕,建议结合教材、科技节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服务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推荐学生阅读科普读物,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作业批改

  第9条 批改要及时。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要求教师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

  第10条  批改要规范。作业的批改,要做到细致、规范。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

  第11条  批改有评价。强化作业批改的育人功能,遵循“激励”与“发展”原则。教师可以在等级评定基础上,增加激励性与启发式评语,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视性评语。

  (四)作业反馈

  第12条  反馈要及时。对于书面作业,课堂上有时间进行面批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一般要求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

  第13条  反馈面向全体。教师要从批改过的科学作业中筛选出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反馈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并成为讲评的主体,答对的同学分享经验,获得成功体验;答错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得到启示,获得提升,借助学生力量优势互补。

  第14条  反馈关注个体。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教师应个别辅导,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改进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五)其它

  第15条  可以为学生建立作业档案,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第16条  种植、饲养、制作等科学课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采用照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并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用过程检查、作品展示、编制评价量表等方式对不同学生在课外实践作业中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

  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并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作业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载体,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成效。

  第2条  作业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应从学习单元出发进行整体设计,是学生基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累、探究的系统呈现。作业是持续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性资料的方式与途径,能动态地反映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

  第3条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要紧扣学习目标,促成素养发展;重视听说读写,培养关键能力;控制作业总量,把握作业难度。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初中语文作业要重视并用好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和省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引导学生学习。

  第5条  教师要实施单元视域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以大概念为“锚点”创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结构化的单元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第6条  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听说读写”综合设置动态的任务,倡导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

  第7条  作业具有多种类型,应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提倡分层设计和布置作业。

  第8条  语文作业可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节假日中长期作业等,它们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教师要把握不同学习时间(环节)的作业功能与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

  第9条  课前作业,用于引导学生先行学习,例如可根据学情优化《语文作业本》中的“课前预学”,或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导学单,为后续学习提供依据和材料。

  第10条  课中作业,要努力关注重难点,紧扣学习过程设计进阶性任务,助推课堂学习。

  第11条  课后作业,教师要设计可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作业;提倡布置实践性作业、反思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自我建构和元认知能力,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学科素养。

  第12条  语文学习领域作业内容参考。

  识字与写字:设置情境,围绕汉字、书法等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表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布置汉字溯源等作业,探究规律;可以临摹名家书法,体会其审美价值;运用工具书,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规范写字的习惯。

  阅读与鉴赏:基于真实问题解决,设计能体现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整合等不同能力水平的阅读作业;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设置不同要求的阅读作业;设计多种形式作业,引导学生对作品创作动机、表达效果等作出合理评价。

  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可以借助阅读计划、导读单,规划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方法;围绕学生阅读中感兴趣的话题,布置专题探究任务,借助多种方式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表达与交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设计讲述、复述与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作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项训练。

  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等工具进行写作或修改。可以把写作与实践性、综合性活动融合,与项目化学习融合;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梳理与探究:基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设置整理性作业或探究性作业,如古诗文专题整理、小说风格探究等,提高学生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整分类等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布置

  第13条  根据 7-9 年级每日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的要求,严格控制语文作业的数量和学生完成语文书面作业的时间。

  第14条  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布置长周期作业时,要明确时间节点、阶段内容,做到要求清晰、操作性强。同时,教师要加强作业跟踪,聚焦学生个体,提升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

  第15条  教师要提供支持性工具,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语文作业。如提供知识、方法、程序等多种类型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完成作业;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等。

  (三)作业批改

  第16条  作业要全批全改,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检验是否达成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将作业情况作为下一次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17条  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二次批改。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疑难,尤其是在长周期作业进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适时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18条  作业批改要及时,尽量当天或隔天完成。写作及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批改建议在一定周期内分阶段完成。

  第19条  作业批改要基于语文特质,针对听说读写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合宜的评价方式,加强作业指导。

  第20条  作文批改可采用面批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要对照习作要求,欣赏优点,给出修改建议;重在点拨、引导、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四)作业反馈

  第21条  教师要改变“有批改无分析”现象,发挥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功能;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业的机会,可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尽量外显学生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第22条  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完成情况。

  第23条  学校语文教研组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不同阶段的作业要求,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定期组织作业设计、批改等各项评选,开展展示交流活动。

  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秉持素养导向,为落实学生的“四基”、“四能”提供载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2条  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把握作业的目标体系,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统整思考作业和教学的关系,让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目标整体实现。

  第3条  要从学习设计的视角来认识作业;作业应具有引导预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功能。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要注重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体现知识的结构化,问题的综合性;避免过多过于零散、孤立、割裂的习题式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知识结构,形成核心概念。

  第5条  作业设计要突破封闭式、指向单点知识的习题式作业,将作业作为学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设计的角度设计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整理、自主探究提供学习支架。重视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第6条  作业类型要丰富,形式多样。除书面形式的作业外,应适时增加实践探究类、项目设计类等多种形式作业;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短周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相结合;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7条  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参照所学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定位作业难度,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不刻意拔高难度,不人为增加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第8条  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层次上应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展示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作业布置

  第9条  精选与本课时内容匹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利于知识和技能巩固的适量习题作为基础性课时作业。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富有思维含量、利于学生观点表达和同伴项目学习的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内容作为课外作业。

  第10条  充分利用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数学作业本》,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改编相应试题。严格控制作业量,难度适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11条  布置作业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统一布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尝试探索基于学情的弹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12条  所有作业教师必须在布置前做一遍,对每个试题的目标定位、水平要求、难度系数进行研判和把握,确保作业设计科学、严谨,作业量与作业难度合理。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  作业批改不仅是督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更是教师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重要证据与载体。作业批改应及时有效,教师应全批全改,杜绝让学生或家长批改作业。

  第14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和沟通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指导学生学习,指出学生错误原因,并给出激励性中肯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15条  批改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充分发挥作业的研究功能,根据学生作业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与策略。

  第16条  定期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面批;既是更真实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思考过程的方式,也是深入、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同时对学生作业错误,应要求规范订正,教师再次批改。

  (四)作业反馈与指导

  第17条  作业反馈不仅仅是作答结果本身,包括学生作业态度与习惯、过程性思考、作业整理与反思等,应将作业反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习惯与方法的重要渠道。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重视针对性与有效性。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反馈,凸显问题本质,通过充分变式与辨析,引导学生突破认知迷思点;个别、非典型性问题,可进行个别指导,单独辅导。

  第19条  作业反馈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仅仅是告知错误点或是正确作答,更要关注对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强调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发挥作业诊断与补偿功能。

  第20条  根据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业反馈与指导方式多样化,如:教师主导分析、学生自我剖析、同伴间相互启发、优秀作业案例或典型作业展示等。

  (五)其他

  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链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枢纽,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作业设计能力,将作业设计融于教与学,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加强作业设计、实施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第21条  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学校要指导教师科学合理设置作业目标、明晰作业所属的属性、加强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22条  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改进功能。作业作为形成性评价,是反映日常教与学状态最常态、最真实的证据,要充分重视作业的研究功能,开展基于作业的学生学情诊断与研究,常态化监控日常教与学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改进。

  第23条  学校要加强对作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关注作业批改情况,更要通过多种方式向教师反映作业设计质量,与教师共同研讨作业反馈方式、作业诊断与运用等,以任务驱动方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浙江省初中英语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功能定位。初中英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2条 教师理念要求。教师要研读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了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了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明了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在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深入理解作业的育人功能,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第3条  作业原则要求。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发挥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实践性;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明确作业功能。渗透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第5条  清晰作业目的。巩固课堂所学语言知识,提升课堂聚焦的语言技能,塑造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6条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准确把握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针对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第7条  注重学评一体。体现以评促学,建立作业与课堂教学间的关联,明确课堂教什么、学什么,作业做什么的要求,使作业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8条  丰富作业类型。创设真实的作业情境,建立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生活实践体验的关联,设计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朗读、角色扮演、复述、书面表达、故事创编、调研采访、海报制作、戏剧表演、课外阅读等。

  第9条 确保作业质量。在解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实情,研究并使用好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英语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等作业资源;也可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情况,设计体现能力与素养、质量保证的校本作业,丰富作业内容。

  第10条 关注能力指向。围绕单元或模块主题,依据与课型特点精心选择与设计课时作业和综合作业,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体现听、说、读、看、写等语言能力的作业,如听力作业、口语作业、听说作业、阅读作业、写作作业、读写作业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

  第11条  提升设计能力。提倡作业设计培训,加强对优秀试题及优秀作业的研究,看清摸透优秀作业承载的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校本作业资源库。

  (二)作业布置

  第12条  严控作业总量。研究并使用好省编《作业本》,基于课时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布置作业,作业数量合理,难度恰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第13条  分层布置作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学情合理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必做和选做作业,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作业的成就感;在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重视迁移和创新,布置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

  第14条  体现五育融合。鼓励布置跨学科作业,融合其它文化学科及音、体、美、劳等学科要求,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业,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

  第15条  规范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布置指令清楚、明确,控制作业总量;各类型作业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周末、假期等分时段布置推进。

  第16条  加强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与规范,必要时可以给出示例,确保学生解答作业的规范;可以设计口语、写作等评价量表明确作业评价标准;重视作业习惯养成,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思维过程。

  (三)作业批改

  第17条  及时批改作业。做到作业的全批全改,鼓励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个性化批改;可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批改与评价,以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及时记录、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工作。

  第18条  规范作业批改。使用准确规范的批改符号,恰当撰写评语,多用激励性评语;在批改时记录作业完成、书写、质量及订正等情况,为作业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鼓励教师使用不同维度的等级评价制,如完成度、正确率、创新性等。

  (四)作业反馈

  第19条  分析作业情况。全面、正确、深入地对作业情况进行归因分析,养成以作业的诊断结果为依据改进教学的良好习惯;鼓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统计和分析,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学习档案,以改进后续的教学与作业设计。

  第20条  精心讲评作业。在精准分析的基础上,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寻找作业讲评突破口,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解和书面评语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以激励和指导学生不断进步;做好作业跟踪评价,既关注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又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以及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初中科学学科作业的功能定位

  第1条  作业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科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科学作业是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重要举措。

  第2条  作业要基于科学本质,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3条  作业要聚焦核心概念,坚持素养导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所需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二)初中科学学科教师的作业理念

  第4条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5条  把握核心概念进阶,加强作业编排的序列化和阶梯性,落实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

  第6条  作业不仅要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更要赋予其生命意义,让作业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挖掘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初中科学学科作业的原则性要求

  第7条  关注知识的巩固,通过作业培养习惯、提升能力和形成态度责任,通过设置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等不同认知水平的作业,达成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8条  依据学习单元主题建构作业体系,有层次地设计单元作业,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的作业系统。对课时作业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各类作业题型的数量和比例,促进知识结构化。关注不同章节中同一主题内容的纵向进阶和不同主题内容的横向联系。

  第9条  基于学情设计“基础与巩固”、“拓展与提高”等难度依次递增的作业类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采用统一布置作业与自主选择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布置弹性作业。

  第10条  基于学习目标,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力基础,充分利用教材作业素材,通过重组、整合、改进,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的作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除书面作业外,需要布置一定比例的跨学科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等。适量、适度、有效地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在各种真实情境中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11条  作业的内容与设计要遵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立足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12条  实施“核心概念”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强调作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单元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

  第13条  作业的主要来源是教科书课后练习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作业本。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每类作业按难易程度或不同认知水平,设计若干层次作业,提出不同的完成要求。

  第14条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可结合学习内容适时布置实践类拓展作业,如科普小论文、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发明,以及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等作业,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与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作业布置

  第15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初中每日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后托管,严格控制科学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学生完成科学书面作业的时间。

  第16条  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整合各种作业资源,布置不同类型和要求的作业,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需求。改进作业的呈现方式、要求,实施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低质量、重复性的书面作业,杜绝误导学生“机械刷题”的作业。

  第17条  布置的作业应结合学习过程,符合基本认知规律,各类作业要有机结合,比例协调。

  第18条  结合综合学习方式,布置小组合作类作业。利用周末、假期布置一些研究类实践活动,如“观察当地植被”“饲养小动物”“利用扦插方式种植植物”“观察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并撰写观察报告”“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三)作业批改

  第19条  有效控制作业总量,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不能只选择部分内容或部分学生进行批改。总体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可给予恰当的批注和评语,对于有价值的答案应有局部评价,通过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和积极性。

  第20条  作业的批改不随意写“阅”或“查”,一般要求以小题为单位进行批阅,杜绝一页简单打一个“√”的批改。对于错误之处,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记,方便学生可以快速找到错误原因,并自主订正作业。

  第21条  在作业反馈讲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二次批阅,督促学生及时反思纠错,确保理清知识结构,突破错误前概念,促进知识点的落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第22条  注重归因,精准讲评,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批改记录本”,对学生作业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记录,全面、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为精准讲评提供依据。收集学生作业里的创意解答,培养学生多元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反馈

  第23条  学生要在教师批改作业后,及时对错题进行自评,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以此确立更清晰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24条  教师在获取学生的自评反馈后,对于少数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典型错题和优秀解题思路可以进行集中讲评,从而实现作业反馈的层次性、适切性和精准性。定期整理归纳上交教研组,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定期开展学生作业的小组评价,展示优秀作业范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25条  教研组要研究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创编包括典型错题和优秀解题思路等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作业,为二次测评编制试题创设基础。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的本质是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广义而言,作业泛指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狭义而言,作业特指学校学生依据一定目的完成的任务,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家庭作业)两大类。

  第2条 作业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还具有学习功能与课程(教科书)功能。因此,作业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成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成效。同时,它也是教师学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第3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融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4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应类型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能激发兴趣,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征;强调思维支架,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满足意义建构,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坚决杜绝重复机械、题海式作业。

  第5条 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创造性设计作业,加强校本作业的研究和开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设计自主性作业,不得将教辅材料中的习题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6条 历史与社会作业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突显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导向,贴近学情,情境真实。

  第7条 要依据课标内容要求,确定作业目标;围绕作业目标,创设作业情境;基于作业情境,设计作业活动;根据作业活动,拟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特别要任务明确,逻辑合理,答案合理。

  第8条 根据课标、学情,优化历史与社会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形式,如书面作业、表演作业与实物作业,即时作业和长作业等,探索跨学科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

  第9条 要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学习内容、载体形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体现学习进阶,内容和形式适宜,容量适中。

  第10条 基础性作业要注重典型性,紧扣核心知识,突显学科关键能力。活动性作业要突显开放性和创造性,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历史与社会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挑战。

  第11条 课堂作业以教科书中的习题和配套作业本为主,作业本可用来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助学。提倡每一课时教学当堂完成配套作业本。

  (1)课前预学:通读教科书内容和配套图册,划出重点,尝试探寻知识关联,构建知识结构;完成配套作业本的基础性练习,并提出本课学习的困惑点。

  (2)课中导学:深入研究教科书课后活动与配套作业本课中导学的习题,根据本课重难点分析和学情研判,将其转化为突破教学关键问题的核心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后助学:重点完成教科书课后活动与配套作业本课后助学的习题,强调知识巩固,诊断本课学习效果。

  第12条 课后作业要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科思维,突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1)课外阅读: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推荐与教科书主题相同的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等。让阅读史地类书籍成为重要且长期坚持的历史与社会作业。

  (2)研学旅行: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近距离的研学旅行活动,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展历史与社会综合性活动,包括文物展览、人物访谈、编演历史剧、绘制环境地图、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服务等。提倡“一周一评”等形式的小论文写作和源自学生真实生活的项目化学习。

  第13条 基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核心素养设计单元作业,进一步突显单元整体意识,强化认知结构。倡导基于单元目标的项目作业,突显真实情境下的知识迁移。

  (二)作业布置

  第14条 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合理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超标、超前的历史与社会作业。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和时长,书面作业要各学科协调布置,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

  (三)作业批改

  第15条 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第16条 加强对学生完成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指导。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历史与社会书面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17条 强化作业批改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对作业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做作业的过程包括时间、效率、答题思路等进行评价。

  (四)作业反馈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及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反馈形式,对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例及时讲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与成长。

  第19条 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作业所反馈的情况,以巩固促进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作为着眼点,及时改进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既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要通过作业评价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第20条 实践性作业成果要有记录、有交流、有分享。提高实践性作业的教育和激励功能。

  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作业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观念、塑造健全人格和提高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2条  作业应价值导向正确。道德与法治作业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以阳光乐观的态度去剖析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

  第3条  作业要知行要求明确。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年级特点对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制订具体、适切和可操作的作业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作业设计要彰显适切性。作业应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指向核心素养。要在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依标据本,结合实际设计作业。

  第5条  作业设计要确保科学性。作业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应首先遵循科学性原则,做到准确无误,语言表述简炼明确,无歧义;对客观性题目,提供准确答案;对开放性题目,提供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

  第6条  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要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要求、难度的作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第7条  作业设计要坚持多样性。注重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结合,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结合,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同时要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二)作业布置

  第8条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作业布置需加强与其他各科协调,严格控制每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根据年段实际,一般学生每次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5分钟。节假日期间,各年级可适量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加强作业统筹,积极开展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第9条  精选作业内容。一是体现基础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突出核心素养导向;二是要善于对试卷或教辅资料进行选编、改编或创编,鼓励各学校教研组开发高质量校本作业;三是坚持教师先做先练,挑选出适合学生的习题,严禁出现错题、超标题、重复题。

  第10条 丰富作业形式。作业设计应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作业相结合;坚持学科与综合、短程与长程作业相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主要有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第11条  严控作业难度。作业内容要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设计多梯级、分层作业,满足学优生、学困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第12条  拓展作业广度。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的广度与效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和参与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第13条  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及时完成书面作业,对有难度的作业给予必要的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浙里问学”平台,自主学习,解决作业疑难问题。

  (三)作业批改

  第14条  作业批改要及时。及时批改、及时下发,杜绝几次作业集中、随意、简单化的批改现象,提倡建立错题档案。增加面批频次,更好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

  第15条  作业批改要规范。一律用红笔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改要有日期、等第,加强表扬性、鼓励性等个性化评语运用。作业批改认真细致,无漏批、不批或错批现象,有发必批、有收必批、有错必纠。

  第16条  作业批改要多元。对不同形式的作业,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和策略。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第17条  作业批改要到位。教师要全批全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同时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作业反馈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及时。教师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随时做好标注、摘记并及时反馈,以引起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养成订正错误、归纳整理的习惯,及时做好二次批改。

  第19条  反馈方式可多样。基础性作业以课堂反馈为主;实践性作业要加强过程指导,通过口头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进行反馈。综合运用质性分析和量化评定,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

  第20条  反馈效果要保证。教师要做好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及时总结、反思作业反馈成效。实践性作业成果要有记录、有交流、有分享。教研组要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作业品质,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这份作业指导意见

  你怎么看?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