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十天,2023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将如期开考。
和往年不同的是,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申请异地借考。这一消息接连多日都成为微博热点话题。
异地借考,意味着考生在原地不动、试卷动。考研的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考科目两种类型。其中,自考科目由高校自主命制,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试卷都不一样,类目类型成百上千。要让已经到达借考考生原定考点的试卷再“流动”到借考考点,难度、工作量都极大。启动异地借考申请背后,是为了让考生应考尽考,并且考得顺利。
去年,同样因为受疫情影响,浙江和陕西为保障省内考生如期考研,曾探索尝试借考模式,并在经历大规模调卷、精细化复核等过程后,成功为几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机会。
有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全国各地借考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
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考生们还顺利吗?本端记者采访了3位在浙江借考的外地考生,请他们讲述了自己申请异地借考的经历——
小甘 女生 24岁 杭州某电商公司职员
“姐姐,我刚查到借考申请通过了!我的老乡也都申请成功了。”14日下午16时35分,在杭州工作的西北女生小甘兴奋地向记者报喜。
24岁的小甘,二战研考。
虽然两次研考都在疫情期间,感受却大为不同。第一次,还是西北某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读大四的在校生小甘,在学校参加了考试。过程顺利,但因为还差一些分数,与心仪的浙江高校失之交臂。
毕业后的小甘选择来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浙江工作生活,成为杭州某电商公司运营。虽然在杭州的生活很开心,但因为没能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小甘常觉遗憾。
今年夏天,她再次冲刺考研。
一边工作一边备战,本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小甘说,相比辛苦,这两个月最影响自己备战状态的还是因为心焦。
按照相关要求,小甘必须选择户籍所在地的考点参加考试。但老家数月前疫情就已比较严重,长时间处于管控状态,不建议返乡。况且,回去不仅路途遥远、感染风险大,还需要在宾馆自费隔离7天。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返乡考试面临身心双重负担。
“其实,11月上旬教育部就开放过异地借考,我和两个同在杭州备战第二次考研的老乡都申请了。但我们的申请都被当地教育考试院驳回,浙江教育考试院根本没有收到我们的借考信息。”小甘说,申请被驳回,当地教育考试院没有给出具体原因。这让小甘对这次二战有点灰心。
小甘告诉记者,之后的近一个月,正好赶上电商旺季,自己就在晚上休息时拿出书继续复习。
坚持给小甘带来了好运——12月7日,教育部再次开放异地借考申请。这次申请前,小甘和朋友们给浙江教育考试院打了电话。“电话里的工作人员跟我们说,浙江肯定会同意我们借考。像我们这类情况,还是挺有希望申请成功的。”小甘说。
现在,她终于如愿了。祝她继续好运。
小方 女生 22岁 河北保定某大学大四学生
小方是金华人。过去的小半年,过得颇为峰回路转。
9月中旬开学刚回到位于保定的大学,学校就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封校了。11月底学校解封了,但保定的疫情依然很严重。
小方做了一个当时看来很冒险,如今发现很英明的决定——回家。
“当时也犹豫过。毕竟距离考研只有不到1个月了,回家后万一返校困难,考研就可能有麻烦。正因如此,我们班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留校。”小方说,但她跟父母商量后觉得,保定疫情严重,金华相对好得多,不如回家待大半月后再看想办法回保定。
所以,当12月7日晚看到异地借考申请再次开放时,她高兴坏了,第一时间报名申请。
“我对家乡浙江很有信心,几乎没担心过申请会不通过。”小方说,14号下午,当她查到异地借考申请通过后,已经成为不少同学的羡慕对象。
现在,唯一让小方有点担心的是,距离研考不足10天,这么多异地借考考生,大家的自考科目试卷都需要在考前从原考点考试院“流动”到借考地的考试院,能在考前不出纰漏地全部到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要到研考期间才能揭晓。“浙江去年已探索过,应该比较有经验了。我觉得还是多操心下我的复习进度。”小方安慰自己。
乐乐 女生 22岁 天津某大学大四学生
相比小甘和小方,金华姑娘乐乐的异地借考申请之路开始得更早。
乐乐告诉记者,刚开学时,因为义乌有疫情,学校不建议她返校;义乌疫情结束后,天津的疫情又“无缝衔接”上了,学校还不建议她返校。
就这样,乐乐在家一直住到了11月中旬。
正当她为12月怎么去天津参加研考而焦虑时,教育部开放了首次异地借考。“第一次异地借考知道的人不多,我是接到学校通知才知道。”乐乐说。
“我是11月16日填写的申请书,11月26日就让我填写异地借考确认书了,整个过程虽然有曲折但总体还是顺利的。”乐乐说,这对于她平复考前的焦虑心情,帮助特别大。
乐乐还在这次申请异地借考经历中知道,浙江绝大多数地市都支持户籍地应届生报名。“这太友好了。”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