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千年鼓楼再次修缮 墙体植被该不该留?
2023-07-26 06:3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鼓楼开始闭馆修缮。记者 蒋晗炘 摄

  7月21日,宁波鼓楼文保区域开始闭馆修缮,预计工期4个月。

  目前城墙上方海曙楼部分已搭起脚手架,施工方正全方位检查文物残损情况,并对建筑屋面、外立面以及内部设施进行修缮作业。

  据了解,本次修缮将增补屋面,重新铺瓦,更换木窗,清理墙体植被,整改电器电路,就残损现状明确病害原因。

  当前鼓楼已闭馆,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鼓楼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历经多次修缮。现存楼阁建筑为清咸丰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督建,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17年底。

  鼓楼夜景(资料照片)。记者 顾嘉懿 摄

  历史上的几次毁建

  宁波鼓楼的历史可以溯源到唐朝。

  唐长庆元年(821),刺史韩察把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宝庆《四明志》载,“刺史(韩察)易县治为州,撤旧城,筑新城,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四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一般认为,鼓楼是子城南门所在。

  五代至宋,鼓楼曾用名“望海军门(楼)”“奉国军楼”等,含有军事功能。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鄞县县令王安石为奉国军楼的刻漏做过一篇《新刻漏铭》,表达要珍惜时光、勤勉努力的意思。

  元朝,蒙古统治者害怕汉人据险对抗,下令拆除全国城池。不过据推测,当时宁波鼓楼所在的子城城门可能被单独保留下来,只是名字不再含有“军”字,而称“明远楼”。

  元末,方国珍起义大军打到宁波,鼓楼遭火毁。

  明宣德九年(1434),太守黄永鼎重修鼓楼,楼上正南题名“四明伟观”,北面悬额“声闻于天”,形容此楼的壮观、高耸。

  明万历十三年(1585),鼓楼又遭大火,太守蔡贵易不仅重修了鼓楼,还请来一帮人写诗词歌赋,将新楼命名为“海曙楼”。万历年间的海曙楼,“楼为五间,前为复宇,左右为翼方,各有露台”。

  漫长的时空中,鼓楼一直都是宁波的地标。从旭日东升到月落星沉,看过风华千年。

  百年兴废数沧桑

  清代,宁波鼓楼经过多次修建。

  康熙五年(1666),太守崔维雅重修;康熙十二年(1673),邱业重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汪源泽重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太守李肃又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毁,嘉庆十八年(1813)建;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咸丰四年(1854)毁,咸丰五年(1855)重建。

  频率不可谓不高。

  在咸丰之后,鼓楼另一次重大改动是“开天窗”。约在1916年,宁波警察厅觉得鼓楼在城区中心,高可瞭远,决定在楼顶置警钟一口。现在登上瞭望台仍可见这口铜钟。

  1930年底,宁波城区的救火联合会再次“破顶而出”,在三层楼阁上方增设水泥钢骨正方形火警瞭望台、警钟台。警钟台上置标准时钟一座,四面如一,从此鼓楼正式成为宁波城内最具特色的古今相映、中西合璧的地标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鼓楼也经过多次修缮。

  1962年底,局部维修;1981年,房屋屋面调盖、门窗维修,部分梁架、椽更换,内外墙面粉刷。1989年4月,鼓楼落架大修,次年6月完工。大修后的鼓楼对原城楼上的匾额和重要碑记等予以修复。这次大修客观上构成我们今天所见鼓楼的样子——

  城墙部分高八米,拱形门深十米,石砌建筑,东北设有踏道;上方楼阁五开间,三层木结构檐歇山顶建筑。南面二层匾额上书“海曙楼”,周律之写,三层悬“四明伟观”匾,沙孟海写;北面二层悬“明远楼”匾,潘大久写,三层挂“声闻于天”,童衍方写。

  在1994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鼓楼也经过多次不同规模的修缮。2011年,宁波鼓楼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底,因中山路改造,鼓楼迎来最近的一次全面修缮工程,那次修缮出于保护目的,对墙体青苔、杂草和攀定植物进行了处理,并改善了排水系统,夯实地基,减缓雨水渗漏。2018年11月,修缮一新的鼓楼作为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交流的主要窗口和文化活动阵地向市民开放。

  墙体植被该不该清理?

  鼓楼修缮,最集中的讨论莫过于外墙天然植物的清理。

  附着在古城墙墙体上的枝枝蔓蔓,自带天然的沧桑感,无语诉光阴。既营造清凉,又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几分古旧的气息,墙体仿佛有生命,寄托市民的情感。

  从感性层面而言,清理有生命的植被总让市民有诸多不舍。据了解,本次修缮依然有“清理墙体植被”的计划。那么,这些植被是不是非清不可?

  在“清理派”看来,植物对墙体主要有“三宗罪”:植物根系长在砖缝里,会破坏砖缝,造成城砖松动;植物根系在墙体上增加城墙的湿度,会风化和破坏墙体;茂密的绿色植物覆盖下,影响对城墙的现状调查和险情查看,不利于保护城墙。

  关于古城墙上植被是否要清理,如何清理,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他山之石”。比如在南京,每次说要清理明城墙墙面,都会引起南京市民的广泛讨论。

  有专家提出“定点精准打击”的建议,比如城墙周围生长的爬山虎、薜荔、络石等攀援藤本植物,只是附着于墙体表面。枝蔓生长和枯萎之后,风吹雨打变为有机腐质,再被雨水冲刷下来,对墙体无害。而构树根系生长于墙体,对城墙确实有破坏作用。总之,对于植物的不同属性,该清除的清除,该保留的保留。

  在实际清理过程中,南京市城墙管理部门也基本维持这种做法,根系在城墙上的构树等植物、根系中有支根扎进城墙的藤本植物,在清除之列;对于其他无碍墙体的草本小株植物,则让其自然生长。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许静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千年鼓楼再次修缮 墙体植被该不该留?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7-26 06:37:00

  鼓楼开始闭馆修缮。记者 蒋晗炘 摄

  7月21日,宁波鼓楼文保区域开始闭馆修缮,预计工期4个月。

  目前城墙上方海曙楼部分已搭起脚手架,施工方正全方位检查文物残损情况,并对建筑屋面、外立面以及内部设施进行修缮作业。

  据了解,本次修缮将增补屋面,重新铺瓦,更换木窗,清理墙体植被,整改电器电路,就残损现状明确病害原因。

  当前鼓楼已闭馆,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鼓楼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历经多次修缮。现存楼阁建筑为清咸丰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督建,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17年底。

  鼓楼夜景(资料照片)。记者 顾嘉懿 摄

  历史上的几次毁建

  宁波鼓楼的历史可以溯源到唐朝。

  唐长庆元年(821),刺史韩察把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宝庆《四明志》载,“刺史(韩察)易县治为州,撤旧城,筑新城,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四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一般认为,鼓楼是子城南门所在。

  五代至宋,鼓楼曾用名“望海军门(楼)”“奉国军楼”等,含有军事功能。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鄞县县令王安石为奉国军楼的刻漏做过一篇《新刻漏铭》,表达要珍惜时光、勤勉努力的意思。

  元朝,蒙古统治者害怕汉人据险对抗,下令拆除全国城池。不过据推测,当时宁波鼓楼所在的子城城门可能被单独保留下来,只是名字不再含有“军”字,而称“明远楼”。

  元末,方国珍起义大军打到宁波,鼓楼遭火毁。

  明宣德九年(1434),太守黄永鼎重修鼓楼,楼上正南题名“四明伟观”,北面悬额“声闻于天”,形容此楼的壮观、高耸。

  明万历十三年(1585),鼓楼又遭大火,太守蔡贵易不仅重修了鼓楼,还请来一帮人写诗词歌赋,将新楼命名为“海曙楼”。万历年间的海曙楼,“楼为五间,前为复宇,左右为翼方,各有露台”。

  漫长的时空中,鼓楼一直都是宁波的地标。从旭日东升到月落星沉,看过风华千年。

  百年兴废数沧桑

  清代,宁波鼓楼经过多次修建。

  康熙五年(1666),太守崔维雅重修;康熙十二年(1673),邱业重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汪源泽重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太守李肃又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毁,嘉庆十八年(1813)建;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咸丰四年(1854)毁,咸丰五年(1855)重建。

  频率不可谓不高。

  在咸丰之后,鼓楼另一次重大改动是“开天窗”。约在1916年,宁波警察厅觉得鼓楼在城区中心,高可瞭远,决定在楼顶置警钟一口。现在登上瞭望台仍可见这口铜钟。

  1930年底,宁波城区的救火联合会再次“破顶而出”,在三层楼阁上方增设水泥钢骨正方形火警瞭望台、警钟台。警钟台上置标准时钟一座,四面如一,从此鼓楼正式成为宁波城内最具特色的古今相映、中西合璧的地标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鼓楼也经过多次修缮。

  1962年底,局部维修;1981年,房屋屋面调盖、门窗维修,部分梁架、椽更换,内外墙面粉刷。1989年4月,鼓楼落架大修,次年6月完工。大修后的鼓楼对原城楼上的匾额和重要碑记等予以修复。这次大修客观上构成我们今天所见鼓楼的样子——

  城墙部分高八米,拱形门深十米,石砌建筑,东北设有踏道;上方楼阁五开间,三层木结构檐歇山顶建筑。南面二层匾额上书“海曙楼”,周律之写,三层悬“四明伟观”匾,沙孟海写;北面二层悬“明远楼”匾,潘大久写,三层挂“声闻于天”,童衍方写。

  在1994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鼓楼也经过多次不同规模的修缮。2011年,宁波鼓楼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底,因中山路改造,鼓楼迎来最近的一次全面修缮工程,那次修缮出于保护目的,对墙体青苔、杂草和攀定植物进行了处理,并改善了排水系统,夯实地基,减缓雨水渗漏。2018年11月,修缮一新的鼓楼作为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交流的主要窗口和文化活动阵地向市民开放。

  墙体植被该不该清理?

  鼓楼修缮,最集中的讨论莫过于外墙天然植物的清理。

  附着在古城墙墙体上的枝枝蔓蔓,自带天然的沧桑感,无语诉光阴。既营造清凉,又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几分古旧的气息,墙体仿佛有生命,寄托市民的情感。

  从感性层面而言,清理有生命的植被总让市民有诸多不舍。据了解,本次修缮依然有“清理墙体植被”的计划。那么,这些植被是不是非清不可?

  在“清理派”看来,植物对墙体主要有“三宗罪”:植物根系长在砖缝里,会破坏砖缝,造成城砖松动;植物根系在墙体上增加城墙的湿度,会风化和破坏墙体;茂密的绿色植物覆盖下,影响对城墙的现状调查和险情查看,不利于保护城墙。

  关于古城墙上植被是否要清理,如何清理,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他山之石”。比如在南京,每次说要清理明城墙墙面,都会引起南京市民的广泛讨论。

  有专家提出“定点精准打击”的建议,比如城墙周围生长的爬山虎、薜荔、络石等攀援藤本植物,只是附着于墙体表面。枝蔓生长和枯萎之后,风吹雨打变为有机腐质,再被雨水冲刷下来,对墙体无害。而构树根系生长于墙体,对城墙确实有破坏作用。总之,对于植物的不同属性,该清除的清除,该保留的保留。

  在实际清理过程中,南京市城墙管理部门也基本维持这种做法,根系在城墙上的构树等植物、根系中有支根扎进城墙的藤本植物,在清除之列;对于其他无碍墙体的草本小株植物,则让其自然生长。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许静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