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张振生:“走不出”大凉山的宁波小伙
2023-10-24 07: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爱慕小学

  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几十公里,记者终于找到四川凉山尔马千村爱慕小学。隔着锈迹斑斑的铁门,脸侧泛着高原红的张振生向我们迎面走来。爱慕小学借用尔马千村村委会的场地作为临时校舍,已经有两个多月。

  2017年,张振生放弃宁波外贸公司优厚的待遇,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凉山州支教,原本打算待一学期,没想到一待就是6年。

  张振生出生于1987年,老家在安徽宿州,因父母在宁波工作,他从小在宁波长大。从小到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进入社会工作后,因为受到很多热心老乡的帮助和照顾,所以想把这份温暖和善意回馈给社会。

学生们在讨论问题

  教学之外,生活方面的指导,他也十分用心

  2016年,张振生看到凉山招募支教老师的相关信息,因大学时在陕西延安有过短期支教经历,一时心动,他报了名。

  但机械专业的张振生并未接触过师范课程,他需要通过公益组织半个月的培训和试讲,这对他来说并不容易。第一次糟糕的试讲经历也让他的支教起步困难重重,最后他强烈的支教愿望打动了组织老师,第二次试讲合格后如愿站上美姑县尔马千村爱慕小学讲台,成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

  初到凉山,张振生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水土不服让张振生身体出现不适,弯弯绕绕的盘山路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无法通行,山上的信号时有时无,联系外界全凭运气。

  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彝语和上课纪律也让他无所适从,“记得第一次上课乱七八糟,自己没啥经验,不知道怎么把控课堂纪律”。经过一个多月,他慢慢摸索和总结出教学方法,孩子们的平均分从30多分提高到80多分,这让他信心倍增,也为留下支教埋下了种子。

  教学之外,生活方面的指导,张振生也十分用心。他要求孩子们见到陌生人必须打招呼,收到东西必须说谢谢。“爱心人士送来的物资,我们不希望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振生说。

  改变是一点点发生的,从最初的刷牙洗漱到打招呼、说谢谢,孩子们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懂礼貌。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张振生的用心付出照亮了孩子们,也让他们的父母对孩子们的未来有了憧憬。“以前村民把孩子送来只想解决一顿饭,现在就想让小孩认真学习,让他们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张振生上课中

  “只要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会一直教到你们毕业”

  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但长期相处、以心交心的深厚感情让张振生有了留下来的念头。“那时班上有几个女生因故辍学,我担心她们无法继续接受教育,为了让她们重返校园,我和她们约定,只要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会一直教到你们毕业”。

  于是,这些女生克服阻碍如约返校,张振生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始终认为“特别是女生,教育对她们来说尤其重要,她们对身边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张振生的“短期支教”也因为当地村民和孩子们的淳朴和热情,变成了“长期工作”。

  2019年冬天,大雪封山,食物无法送上来,学校的水管都冻住了,村民们冒着大雪,跋涉几十公里把水和食物送到学校里来。村民们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支教老师们的感谢,这一件件小事也像一把把燃起的柴火,温暖着张振生。如今的张振生,已成了这所学校240多名学生的校长。

  6年时间,张振生只回家过三次。“平时要做的事情太多,墙壁坏了要修,孩子们的基础薄弱,寒暑假也要帮他们抓紧补课。”每当谈及父母,张振生总是忍不住落泪,出门在外不想让父母牵肠挂肚,报喜不报忧也成了他的常态。虽然不确定自己能够坚持到哪一天,但孩子们纯粹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让张振生从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

  和张振生一样,学校里还有9名支教老师也在默默付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这里的孩子们上更好的学,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建设家乡。

  看着眼前正在建设的新校舍,张振生充满了希望,他希望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也希望更多在偏僻山村长大的孩子,也能看到宽阔的大海。(记者石奕懿/文 陈金辉 朱佳凯/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张振生:“走不出”大凉山的宁波小伙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3-10-24 07:22:00

爱慕小学

  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几十公里,记者终于找到四川凉山尔马千村爱慕小学。隔着锈迹斑斑的铁门,脸侧泛着高原红的张振生向我们迎面走来。爱慕小学借用尔马千村村委会的场地作为临时校舍,已经有两个多月。

  2017年,张振生放弃宁波外贸公司优厚的待遇,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凉山州支教,原本打算待一学期,没想到一待就是6年。

  张振生出生于1987年,老家在安徽宿州,因父母在宁波工作,他从小在宁波长大。从小到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进入社会工作后,因为受到很多热心老乡的帮助和照顾,所以想把这份温暖和善意回馈给社会。

学生们在讨论问题

  教学之外,生活方面的指导,他也十分用心

  2016年,张振生看到凉山招募支教老师的相关信息,因大学时在陕西延安有过短期支教经历,一时心动,他报了名。

  但机械专业的张振生并未接触过师范课程,他需要通过公益组织半个月的培训和试讲,这对他来说并不容易。第一次糟糕的试讲经历也让他的支教起步困难重重,最后他强烈的支教愿望打动了组织老师,第二次试讲合格后如愿站上美姑县尔马千村爱慕小学讲台,成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

  初到凉山,张振生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水土不服让张振生身体出现不适,弯弯绕绕的盘山路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无法通行,山上的信号时有时无,联系外界全凭运气。

  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彝语和上课纪律也让他无所适从,“记得第一次上课乱七八糟,自己没啥经验,不知道怎么把控课堂纪律”。经过一个多月,他慢慢摸索和总结出教学方法,孩子们的平均分从30多分提高到80多分,这让他信心倍增,也为留下支教埋下了种子。

  教学之外,生活方面的指导,张振生也十分用心。他要求孩子们见到陌生人必须打招呼,收到东西必须说谢谢。“爱心人士送来的物资,我们不希望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振生说。

  改变是一点点发生的,从最初的刷牙洗漱到打招呼、说谢谢,孩子们逐渐变得自信开朗、懂礼貌。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张振生的用心付出照亮了孩子们,也让他们的父母对孩子们的未来有了憧憬。“以前村民把孩子送来只想解决一顿饭,现在就想让小孩认真学习,让他们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张振生上课中

  “只要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会一直教到你们毕业”

  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但长期相处、以心交心的深厚感情让张振生有了留下来的念头。“那时班上有几个女生因故辍学,我担心她们无法继续接受教育,为了让她们重返校园,我和她们约定,只要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会一直教到你们毕业”。

  于是,这些女生克服阻碍如约返校,张振生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始终认为“特别是女生,教育对她们来说尤其重要,她们对身边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张振生的“短期支教”也因为当地村民和孩子们的淳朴和热情,变成了“长期工作”。

  2019年冬天,大雪封山,食物无法送上来,学校的水管都冻住了,村民们冒着大雪,跋涉几十公里把水和食物送到学校里来。村民们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支教老师们的感谢,这一件件小事也像一把把燃起的柴火,温暖着张振生。如今的张振生,已成了这所学校240多名学生的校长。

  6年时间,张振生只回家过三次。“平时要做的事情太多,墙壁坏了要修,孩子们的基础薄弱,寒暑假也要帮他们抓紧补课。”每当谈及父母,张振生总是忍不住落泪,出门在外不想让父母牵肠挂肚,报喜不报忧也成了他的常态。虽然不确定自己能够坚持到哪一天,但孩子们纯粹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让张振生从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

  和张振生一样,学校里还有9名支教老师也在默默付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这里的孩子们上更好的学,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建设家乡。

  看着眼前正在建设的新校舍,张振生充满了希望,他希望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也希望更多在偏僻山村长大的孩子,也能看到宽阔的大海。(记者石奕懿/文 陈金辉 朱佳凯/摄)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