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万永在台上分享。通讯员提供
中国宁波网记者潘苗 通讯员蒋攀 吴帅
“我们葛家村也跟这里一样,好山好水好风光,可曾经‘藏在深山人不知’。不过我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把村子‘炒’红了,每年游客就有数万人……”10月24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彝寨的“舞台”上,宁波宁海葛家村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兴奋地讲起了自己村庄的蜕变故事。
今天,葛万永的“身份”很特别,作为“‘千万工程’宣讲走进普格·今天我发布”的发布人之一,他带着葛家村的创新模式走上“发布台”。
四年前,葛家村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副教授团队,开启“艺术振兴乡村”行动,村民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就地取材,用毛竹、石头、旧布头、旧贝壳做装饰,原先的茅草丛、卫生死角,在村民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了一个个美观实用的公共空间、艺术节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
“今天我发布”是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打造的品牌活动,通过线下发布、线上网络直播等形式,为百姓发声搭台,让各行各业基层代表在最“烟火”的地方,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本次活动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宁海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与宁海县委宣传部发起的“‘千万工程’宣讲”活动结合,抓住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刚刚在浙江召开这一重要契机,由当地村书记主讲,把成功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分享到普格县的乡村,有在柑橘种植基地、油茶产业点、结对乡村等10场次的宣讲活动。
葛万永正是今天的第一位发布人。“艺术振兴乡村”行动作为“千万工程”经验在宁海实践的生动样本,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葛万永先后邀请60位普格村民赴宁海参加艺术振兴乡村带头人培训班,自己也两次来到普格县德育村交流指导。
葛万永总结了艺术振兴乡村的3条葛家经验:一是党支部、党员干部带头,为每个家庭配备了1名联户党员,指导开展工作;二是发挥老百姓这一主力军,让村民转变思想,人人都参与,实现个人价值;三是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葛家村每年都邀请高校学生、艺术家团队、创业先锋来村,与村民交流,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村民去了解美、创造美。
应刘意。
第二位发布人是宁海县强蛟镇下渔村第一书记应刘意。下渔村的蝶变见证了“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下渔村从无人、无地、无钱的“三无”村,以“艺术振兴乡村”行动激发村民主动创造性,引来了乡村流量,并转化为共富密码。
当村庄发展面临没地的困境时,她和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一起,提出党建引领“艺术振兴乡村”的口号,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产业,在全村掀起了“有地捐地、有钱捐钱、有力出力”的建设高潮。
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发挥示范作用,率先拆除自家老房子,带动了50多户村民主动捐出40多处宅基地,用作村里的公用地;67户村民主动让出近3米庭院,打造了一条崭新的滨海步道,成为村庄的网红打卡点,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有了流量后,如何“变现”这难题摆在了眼前。于是,他们开始着手产业多样化布局,一方面发动村民,通过农房租赁改造,打造海鲜餐厅、渔家嫂工作室等项目;另一方面,引入高素质文旅人才、乡建艺术家,推出望江潮糕点、薛味伴手礼、蓝湾研学等品牌。在今年夏天举行的“呷义夜市”上,村民摆摊的产品都会被一抢而空。
马日此拉(左)。
第三位发布人是来自普格县西洛油茶园的负责人马日此拉。西洛油茶园项目是宁海普格东西部协作项目之一,园区面积约2300亩,成功试种28个油茶品种,辐射带动全县万亩油茶产业。
两年多来,宁海与普格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0多万元,普格县各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初具规模,社会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马日此拉说,在艺术振兴乡村的推动下,老百姓加入村庄建设的渴望和热情也非常高涨。上门做土地流转工作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了园区后续发展的后顾之忧。现在园区每年可提供至少5000人次的临时用工岗位,还将已经流转的土地免费给村民套种作物,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发布会还现场连线了宁海县葛家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以‘今天我发布’的形式,让‘千万工程’的亲历者、实践者、受益者讲述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样讲出的故事是最生动最感人的。”丛志强认为,每一人努力干,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每一个人用心做,一定能实现共同富裕。
宁海与普格的双向奔赴,也让“千万工程”走出浙江,在千里之外的普格落地生根。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