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无缘入选特大城市 宁波城区常住人口如何冲关?
2023-11-17 14:36:00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宁波市宣布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成为浙江省首个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的城市。

  自11月24日起,只要在宁波市城镇地区连续居住并登记满3年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就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宁波。

  此外,宁波还全面放宽了租房落户限制,只要在同一行政区租房满1年,就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所在地社区公共集体户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宁波的落户条件经过多轮调整,已经非常接近实现“零门槛落户”。

  近些年,宁波在吸引人才方面表现不俗。据《2023年宁波人才蓝皮书》,2021年以来,宁波每年新引进就业大学生均保持在20万人以上。

  另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宁波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954.4万人相比,增加7.4万人,距离千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近期住建部官网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尽管经济总量(GDP)高居全国第十二位,但由于城区人口只有367.7万,宁波仍无缘特大城市,还停留在Ⅰ型大城市。

  与此同时,杭州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长三角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超大城市;而此前与宁波在人口能级上相当的苏州和合肥,也因其城区人口突破500万大关,入围特大城市。

  冲关不易

  关于超、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提到,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需要注意的是,该通知中的统计口径为“城区常住人口”。

  而成为超大、特大城市,除了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实打实政策上的倾斜。一般来说各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往往会以城市等级来确定范围,例如《“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就曾提出,“支持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重点都市圈织密以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为骨干的轨道交通网络,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为了吸引更多人才,自2018年起,宁波已连续多次放宽户口准入条件。

  2018年3月,《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试行)》开始实施,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明确规定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

  2019年8月,宁波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宁波市户口准入条件的通知》,不仅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同时还取消了老年父母投靠落户限制,新增了投资创业落户及“有利于申请人落户”的其他相关政策,同时鼓励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

  2020年8月,宁波发布《进一步放开我市落户条件》最新政策,主要涉及放开放宽居住就业落户、投资创业落户、人才落户条件和便利长三角地区人员落户等4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长三角地区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缴纳年限。

  2022年10月,宁波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提出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取消原先“缴纳社保”要求。

  连续多年多次调整落户政策,落户门槛一再放宽,从“聚人才”到“增人口”,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宁波“抢人”之心越发迫切。

  经过多次调整落户政策,宁波的常住人口数量从2018年的911.5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961.8万人,短短几年间增长了50.3万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宁波的省外流入人口数量占全部常住人口的33.4%。换言之,在宁波常住人口中,每3个人中就有1人是来自省外的新宁波人。

  据了解,宁波此次推出的户籍新政,除了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还放宽了在宁波市六区(含高新区)居住落户、租赁落户、就业落户、人才落户的条件,简化了投资创业落户材料。

  如在居住落户方面,此前的政策是“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所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可以迁户。新政进一步放宽条件,将“未成年子女”所有的合法稳定住所放宽到“直系亲属”,只要“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市区城镇地区有合法稳定住所的,经房屋所有人同意”,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合法稳定住所处。

  在租赁落户方面,新政取消了此前要求的“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1年”的条件限制,现在只要连续租住同一区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地区的成套住宅登记满1年,就可申请将户口迁入申请时租赁房屋所在地社区公共集体户。

  对于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人才,新政取消原先要求的“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条件,现在只要在宁波市区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宁波社会保险,同样可以申请迁户。这些政策大幅放宽了迁户的限制。

  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理论与政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任正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从政府对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看,这是户籍制度改革迈向常住地人口登记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以此逐步淡化户籍的标签属性,过渡到以居住证为代表的常住地人口登记作为地方人口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任正委指出,从流动人口落户宁波的便利性来看,打破了原先落户政策中必须在某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连续居住或就业的规定,将范围扩大至宁波下辖的所有城镇地区,这一举措便于在宁波居住满3年,但工作或居住地点在市内流动性大的群体落户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然而,要冲击特大城市,关键在于城区人口。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宁波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0。这意味着,宁波要想继续维持常住人口的增长,只能依赖外来人口。而即便能够保持目前的增速,宁波要实现城区人口从367.7万突破500万的目标,仍需克服不小的挑战。

  “人口总量并非越多越好”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宁波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依托舟山港和良好的资源禀赋,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

  同时,他还提到,宁波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他认为这也是该市冲刺特大城市的困难所在,因为强大的县域经济构成了宁波经济和人口较为分散的格局。

  宁波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根据2022年的数据,象山县、宁海县、余姚市、慈溪市的常住人口分别为57.6万、70.9万、126.54万和186.5万,总计441.4万人。这四个县域的常住人口数量接近宁波总人口数量的近一半。

图片来源于宁波市统计局

  根据最近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宁波上述4个县级行政区全部上榜,均排在全国前50位。慈溪市作为“浙江县域一哥”,排名高居全国第4位,余姚、象山、宁海分别位列全国第14位、第39位、第45位。

  其中,慈溪市去年实现GDP2521.58亿元,位居浙江县市之首。它是中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诞生了方太、公牛等全国知名品牌,其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更是广阔。其经济体量,可以以一县之力超过全国半数以上的地级市。

  强大的县域经济带来的是多中心。不同于其他城市,郊区县的人口持续流入中心城区,从而增强了中心城区的人口饱和度和商业实力。宁波各郊区县市都拥有自己的产业,虽然部分人口流向中心城区,但流动速度相对缓慢。

  外部挑战则包括全国范围内人口负增长导致各地“抢人”竞争异常激烈,以及上海、杭州等超大城市的人才和人口虹吸效应,使得宁波的省外流入量难以高位持续。

  与此同时,浙江省内,杭州作为强省会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宁波吸引省内流动人口的比例。

  在牛凤瑞看来,宁波县域经济发达,但作为城区,如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也是一大挑战。他认为,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聚集越多,分工会更加深入,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会更高。

  他说,人口总量并非越多越好,城市规模过度扩大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

  任正委认为,宁波若想进一步提高城区人口,一是可以利用国际化基因,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发挥一带一路航运贸易平台优势,整合重组并延伸现有“低散”的制造业产业链,扩展腹地经济区域,增强总部经济功能;二是利用东方理工大学等高等教育和科学研发平台,提升以跨国教育交流、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与慈溪、余姚等下辖经济强县市的高频次互联互通,增强县市人口向中心城区的向心力。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无缘入选特大城市 宁波城区常住人口如何冲关?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1-17 14:36:00

  近日,宁波市宣布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成为浙江省首个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的城市。

  自11月24日起,只要在宁波市城镇地区连续居住并登记满3年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就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宁波。

  此外,宁波还全面放宽了租房落户限制,只要在同一行政区租房满1年,就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所在地社区公共集体户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宁波的落户条件经过多轮调整,已经非常接近实现“零门槛落户”。

  近些年,宁波在吸引人才方面表现不俗。据《2023年宁波人才蓝皮书》,2021年以来,宁波每年新引进就业大学生均保持在20万人以上。

  另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宁波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954.4万人相比,增加7.4万人,距离千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近期住建部官网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尽管经济总量(GDP)高居全国第十二位,但由于城区人口只有367.7万,宁波仍无缘特大城市,还停留在Ⅰ型大城市。

  与此同时,杭州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长三角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超大城市;而此前与宁波在人口能级上相当的苏州和合肥,也因其城区人口突破500万大关,入围特大城市。

  冲关不易

  关于超、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提到,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需要注意的是,该通知中的统计口径为“城区常住人口”。

  而成为超大、特大城市,除了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实打实政策上的倾斜。一般来说各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往往会以城市等级来确定范围,例如《“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就曾提出,“支持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重点都市圈织密以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为骨干的轨道交通网络,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为了吸引更多人才,自2018年起,宁波已连续多次放宽户口准入条件。

  2018年3月,《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试行)》开始实施,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明确规定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

  2019年8月,宁波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宁波市户口准入条件的通知》,不仅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同时还取消了老年父母投靠落户限制,新增了投资创业落户及“有利于申请人落户”的其他相关政策,同时鼓励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

  2020年8月,宁波发布《进一步放开我市落户条件》最新政策,主要涉及放开放宽居住就业落户、投资创业落户、人才落户条件和便利长三角地区人员落户等4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长三角地区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缴纳年限。

  2022年10月,宁波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提出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取消原先“缴纳社保”要求。

  连续多年多次调整落户政策,落户门槛一再放宽,从“聚人才”到“增人口”,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宁波“抢人”之心越发迫切。

  经过多次调整落户政策,宁波的常住人口数量从2018年的911.5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961.8万人,短短几年间增长了50.3万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宁波的省外流入人口数量占全部常住人口的33.4%。换言之,在宁波常住人口中,每3个人中就有1人是来自省外的新宁波人。

  据了解,宁波此次推出的户籍新政,除了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还放宽了在宁波市六区(含高新区)居住落户、租赁落户、就业落户、人才落户的条件,简化了投资创业落户材料。

  如在居住落户方面,此前的政策是“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所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可以迁户。新政进一步放宽条件,将“未成年子女”所有的合法稳定住所放宽到“直系亲属”,只要“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市区城镇地区有合法稳定住所的,经房屋所有人同意”,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合法稳定住所处。

  在租赁落户方面,新政取消了此前要求的“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1年”的条件限制,现在只要连续租住同一区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地区的成套住宅登记满1年,就可申请将户口迁入申请时租赁房屋所在地社区公共集体户。

  对于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人才,新政取消原先要求的“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条件,现在只要在宁波市区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宁波社会保险,同样可以申请迁户。这些政策大幅放宽了迁户的限制。

  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理论与政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任正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从政府对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看,这是户籍制度改革迈向常住地人口登记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以此逐步淡化户籍的标签属性,过渡到以居住证为代表的常住地人口登记作为地方人口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任正委指出,从流动人口落户宁波的便利性来看,打破了原先落户政策中必须在某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连续居住或就业的规定,将范围扩大至宁波下辖的所有城镇地区,这一举措便于在宁波居住满3年,但工作或居住地点在市内流动性大的群体落户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然而,要冲击特大城市,关键在于城区人口。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宁波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0。这意味着,宁波要想继续维持常住人口的增长,只能依赖外来人口。而即便能够保持目前的增速,宁波要实现城区人口从367.7万突破500万的目标,仍需克服不小的挑战。

  “人口总量并非越多越好”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宁波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依托舟山港和良好的资源禀赋,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

  同时,他还提到,宁波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他认为这也是该市冲刺特大城市的困难所在,因为强大的县域经济构成了宁波经济和人口较为分散的格局。

  宁波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根据2022年的数据,象山县、宁海县、余姚市、慈溪市的常住人口分别为57.6万、70.9万、126.54万和186.5万,总计441.4万人。这四个县域的常住人口数量接近宁波总人口数量的近一半。

图片来源于宁波市统计局

  根据最近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宁波上述4个县级行政区全部上榜,均排在全国前50位。慈溪市作为“浙江县域一哥”,排名高居全国第4位,余姚、象山、宁海分别位列全国第14位、第39位、第45位。

  其中,慈溪市去年实现GDP2521.58亿元,位居浙江县市之首。它是中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诞生了方太、公牛等全国知名品牌,其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更是广阔。其经济体量,可以以一县之力超过全国半数以上的地级市。

  强大的县域经济带来的是多中心。不同于其他城市,郊区县的人口持续流入中心城区,从而增强了中心城区的人口饱和度和商业实力。宁波各郊区县市都拥有自己的产业,虽然部分人口流向中心城区,但流动速度相对缓慢。

  外部挑战则包括全国范围内人口负增长导致各地“抢人”竞争异常激烈,以及上海、杭州等超大城市的人才和人口虹吸效应,使得宁波的省外流入量难以高位持续。

  与此同时,浙江省内,杭州作为强省会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宁波吸引省内流动人口的比例。

  在牛凤瑞看来,宁波县域经济发达,但作为城区,如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也是一大挑战。他认为,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聚集越多,分工会更加深入,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会更高。

  他说,人口总量并非越多越好,城市规模过度扩大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

  任正委认为,宁波若想进一步提高城区人口,一是可以利用国际化基因,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发挥一带一路航运贸易平台优势,整合重组并延伸现有“低散”的制造业产业链,扩展腹地经济区域,增强总部经济功能;二是利用东方理工大学等高等教育和科学研发平台,提升以跨国教育交流、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与慈溪、余姚等下辖经济强县市的高频次互联互通,增强县市人口向中心城区的向心力。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