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石承承
过冬的棉袄都已经晒得香喷喷、松松软软,结果天气却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周(11月20日-11月26日),宁波最高气温将重新回升至20℃以上,最高可达24℃左右。
不过,回暖的背后也“危机四伏”,比如高达14℃-16℃的日温差,又比如“蠢蠢欲动”的冷空气……
大回暖持续大半周
随着晴好天气上线,气温开始大步反弹。
从市气象台11月19日发布的预报看,一直到11月23日,我市最高气温将回升并稳定在20℃以上,其中气温最高可达24℃左右。
秋日暖阳笼罩下,漫山遍野的杏叶黄了、枫叶红了……
这是一场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回暖。
中央气象台在11月19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提到,未来十天(11月19日-11月28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及黑龙江西北部地区气温偏高2℃-3℃;唯有黑龙江东部、华南东部气温偏低1℃-2℃。
不过,天气形势大好下,还是“危机四伏”的。
就拿宁波来说,别看白天,尤其是午后,气温分分钟飙升到20℃以上,可是早晚气温仍旧在个位数徘徊,最高不超过10℃,日温差在14℃及以上。
一日恍如两季,大家在穿衣上要多费些心思,最好是随身备一件厚外套,早出晚归时披上。
此外,晴朗干燥天气还带来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的静电。大家日常要多补水,增加空气湿润度,可有效减少“触电”现象。
冷空气正在“蓄力”
气温回暖的同时,冷空气也没有歇着,而是在暗暗积蓄力量。
中央气象台在11月19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提到,11月21日到11月24日,将有一股新的寒潮自西向东影响我国。
届时,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局部地区风力可达9级;
降温幅度普遍在6℃-10℃,其中,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以上,局部地区降温可能超过16℃;
此外,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南部、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或暴雪。
宁波市气象台在11月19日发布的8-10天天气趋势中也提到这股冷空气,称预计会在11月24日影响我市,带来明显降温,尤其是最高气温将“跳水式”跌至“1”字头。
不过,距离这股冷空气影响我们还有些时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尽情享受眼下五彩斑斓的秋色,还有“所剩无几”的温暖,等临近11月24日,气象部门将发布更为精准的预报。
“蓄以御冬”的小雪来了
11月22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群芳谱》中写“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好像到了小雪节气,就是要飘些小雪才算应景。
实际上,小雪节气的气候变化,更像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小雪后书事》一诗中写的:“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意思是小雪时节,江南的寒色如约而至,尤其是冷空气南下变得频繁,北风日渐凛冽,空气也变得日渐干燥。
天变冷,风变猛,空气变干燥……小雪,很适合“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过去,从小雪开始,人们就会准备灌香肠、做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用。
如果你有仔细留意身边的变化,每年小雪节气一到,用来腌咸菜的雪里蕻,用来风鱼干的米鱼、鲤鱼,就“蹭蹭”从街头巷尾冒出来。心急的人家,窗台、阳台上早已挂得满满当当。
当然,眼下这种温吞吞的天气,还不适合做酱肉。倒是看到有人在自己腌咸菜。眼下这个时节,最适合的还是腌菜,也难怪民间谚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用来腌咸齑的原料叫雪里蕻,最好挑黄叶子的,因为绿叶子的水分太多,腌制的口感不好。
将雪里蕻洗干净后,晒上2-3天,看着叶子干瘪下去,才能开始放盐。
一层菜一层盐,放多放少,有时只能凭手感。不过,也有个大致的标准:50公斤菜要加1.5公斤盐,普通食盐即可,底层和顶层多放些,中间少放些。
地道的宁波人都知道,好吃的咸齑都是踩出来的,一直踩到晒干的雪里蕻出了汁,才算好。之后用石头压在雪里蕻上腌15-20天,刨出来翻一翻,再等上一周,就可以吃了。
这两天天气还有些“热”,但大家如果有兴致的话,不妨先买点原料准备起来,等冷空气一来,北风一起,就可以动手做了。
过去生活拮据,冬季菜色品种少,像咸齑这样高盐的腌制食物最“下饭”,小小一撮,就能扒拉下好几口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龙头鲓”。一根咸到齁的“龙头鲓”能“过”下一碗饭。
如今,穷苦日子一去不复返,可人们对咸齑的念想却从未间断,尤其是宁波人,仍保留了“三天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的饮食习惯。
不光是因为它的鲜脆爽口,还因为它如同君子一般“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不管是与海鲜、河鲜,还是肉禽、蛋类,抑或其他蔬菜,都能搭配烹调,似乎少了它,整道菜就不完整了。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