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 图片由宁波市发改委提供
依海而生,逐梦深蓝,浩瀚海洋蕴藏无限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随着世界正在进入“蓝色创新时代”,东海之滨的宁波如何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经略海洋,激活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向海图强,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宁波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围绕“为谁增长、如何增长”关键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宁波市海洋经济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7)》,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坚持陆海统筹,做好蓝色文章,加快建设宁波海洋中心城市,着力推动甬舟共建现代海洋城市,书写了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建设的精彩篇章。
放眼宁波,海洋制造业持续做强,海洋新兴产业日益壮大,海洋科技日新月异,海洋生态底气氤氲。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60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2307亿元,年均增长14.4%;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2.6亿吨,连续14年蝉联世界第一,为“两个先行”贡献了蓝色力量。2023年1至3季度,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85%。
向高攀登
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
宁波拥有1678公里绵长海岸线和600多个美丽海岛,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20年前,“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年来,宁波海洋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加快集聚、港航物流和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一个向海而兴、向新而优的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渐次清晰。2023年1至3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1%。
把握宁波海洋产业的发展脉搏,可以从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创新势能看起。
在位于北仑的宁波东方电缆东部(北仑)基地数字化未来工厂内,一批批高质量、高科技海缆从这里生产出来,成为连接近岸与远洋的“动脉”。项目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达500亩,配备20000吨级专用码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缆智能化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高电压海缆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榭石化、万华等大型石化龙头企业集聚,带来了大型绿色石化项目相继落地;以锦浪科技、东力传动等代表的高科技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对标领先技术,走在国际前沿,带动海洋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激智新材料、钰烯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拉开框架,支撑起了宁波海洋经济的“四梁八柱”。
今年7月17日至19日,以“发展蓝色伙伴,助力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在宁波举行。
从2500年前的句章古港到现今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联通世界的“窗口”。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宁波连续两年跻身综合实力前十强。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是国内港口行业唯一入选此名单的企业。
从繁忙的港口,可以感知宁波海洋经济热度和海洋开放魅力,一个充满活力、向外而强的海洋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向新突破
科技兴海竞逐新赛道
蓝天白云、海风习习。象山西沪港湾内,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临港而建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年初获评国家级岱衢族大黄鱼良种场,现在全国沿海养殖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大多是“港湾水产”出品。
“今年5000余万尾大黄鱼的苗种6月份之前已经基本售完。”董事长郑根兴说,鱼类种苗繁育技术被称为水产种业的“芯片”。20余年来,公司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紧密合作,专攻种业“芯片”,共繁育出岱衢族大黄鱼、银鲳、黄姑鱼、小黄鱼、梅童鱼等26个品种,并因此拥有全省品种最齐、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原良种亲鱼库。
做大做强“海文章”,推动渔业等传统产业智慧化、现代化转型,宁波一直在努力。在宁海,南美白对虾育繁一体化研发“全数字化”养虾稳步推进,将实现捕捞亩产最高达3万斤;在余姚,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一个30多立方水体虾产量可超1000公斤……2023年1至3季度,宁波全市海洋渔业同比增加值15.07%。
一边是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另一边是新兴海洋经济插翅腾飞,宁波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聚焦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种业、绿色循环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持续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瞄准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宁波已布局实施涉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0余项。复合海底电缆、大长度海洋脐带缆、LNG运输船、南极磷虾船等多项研发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宁波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海洋研究院、中电科宁波海研院等19家涉海科研机构,正全力谋划东海海洋综合试验场等科技平台,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的通道。
向融聚力
滨海都市勾勒新蓝图
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拥有全省最长海岸线和海域面积的宁波,持续擦亮海洋生态底色,将海洋环境保护和蓝碳发展作为高质量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蓝色屏障”。
“为什么宁波的海鲜味道很好,秘密就藏在东海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里。东海的海水里面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造就了宁波海鲜的鲜美……”为了守护海岛岸线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繁多、可再生能源禀赋良好的蓝色家底,宁波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梅山岛、西沪港、花岙岛等一批国家“蓝色海湾”项目有序推进,北纬30度最美海上风景线魅力初显。
保护与发展并举,宁波蓝色海洋产业初步萌芽。今年上半年,宁波首个蓝碳试点——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评估与价值核算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为全国开展海岸带蓝碳工作提供了“宁波方案”;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象山举行,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每吨106元价格成功拍得此次2340.1吨碳汇量。
保护,重塑,宁波治海方略之下,是富民成果的逐步展现。作为全市美丽海湾先行试点,梅山湾已经率先完成宜居型美丽海湾建设,梅山湾度假区近三年年均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年均营收超亿元;象山从“卖资源”到“卖风景”,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迅猛,1至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24.2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总收入84.2亿元,同比增15.6%。描绘了一幅新时代共富“万象山海图”;与此同时,宁波兰湾游艇俱乐部、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三期、杭州湾新区熊出没文创园等项目加速推进,海洋文旅体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蓝色是海洋的颜色,是开放创新的底色。目前,宁波与舟山正联手打造海洋中心城市,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航运中心、海洋经济中心、海洋科创中心、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和滨海宜居之城。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的加快优化,港航物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推进,宁波将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个跻身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海洋中心城市美好愿景,正在东海之滨的宁波徐徐展现。潘高峰 黄丽丽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