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手术前病人想“临阵脱逃” 医生用一招稳住这位特殊患者
2024-01-11 07:35:5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医生正在为老人做白内障手术。

  “不要动噢,再动就要打屁屁了哦!”

  “很好很好,就是这样,你太棒了!”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样的对话竟然发生在眼科手术室。手持眼科手术刀的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陈峰主任医师,接受手术的是86岁的黄老太。

  黄老太得的是双眼白内障。对于陈峰来说,这是一个常规手术,之前他做过上万台。但黄老太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她同时也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手术前,她表现出各种不安和抗拒。陈峰像哄孩子一样稳住老人,手术的每一步都特别小心、谨慎,尽最大努力将病人不配合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损伤降到最低。手术一切顺利,老人被推出手术室时,不吵不闹,医护人员为她涂消炎眼膏和包扎纱布时,也很配合。

  风险太高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眼病手术难

  黄老太是宁波人,育有3个子女,老伴几年前已经过世。自从老伴去世后,黄老太仿佛变了一个人,原先开朗外向的她,变得郁郁寡欢,话也越来越少。3年前,子女发现她开始健忘,对时间逐渐失去了概念,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每况愈下。“老妈不会得老年痴呆症了吧?”子女一合计,带着老人去医院检查,一查真的是阿尔兹海默症。因为症状较轻,当时没有采取药物治疗。

  去年下半年开始,老人视力下降得愈发严重:吃饭看不到饭菜,喝水拿不到水杯,只能勉强看到手在眼前晃。

  想到眼前的世界、亲人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云里雾里、影影绰绰,子女们有些内疚:“本身脑子已经糊涂了,现在眼睛也看不清了,一切都是难上加难。”他们一商量,决定给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如果能通过手术给老人带来一点点帮助,也是好的,至少能保证老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个子女带着老人辗转求医,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手术风险太高!因为白内障手术往往“时间短、速度快”,一般表面麻醉下就能做,但很多像阿尔兹海默症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只能全身麻醉。然而,黄老太本身是高龄,又有各种基础疾病,全麻手术的风险大大增加。

  放手一搏 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手术

  去年12月底,黄老太的子女慕名找到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陈峰。面对这种特殊情况,陈峰特意为老人请来麻醉科专家会诊,但给出的意见是: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风险极高,术后可能面临不能拔管、转入重症监护室的风险。

  此时,老人子女的情绪又陷入两难的境地:全麻吧,妈妈可能会出现麻醉意外,住进ICU;不动手术吧,拖下去可能不仅仅是看不见,白内障过熟还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纠结了一天一夜,黄老太的子女找到陈峰,提出了局部麻醉的要求。局部麻醉具有较低的风险和更快的恢复时间,但需要患者安静配合,尤其是白内障这类还要植入人工晶体的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

  手术很棘手,老人的儿子生怕再次遭到拒绝,红着眼眶对陈峰说:“我妈妈生病前是一个很细致的人,洗个碗都要从内到外仔仔细细看一下,眼睛看不到,她该多难受。”

  陈峰再次与病人本人尝试沟通:“手术台上不动能做到吗?”

  老人说:“不动。”

  “想不想眼睛能看见?”

  “眼睛看不见饭吃不了了,要看见。”

  陈峰决定放手一搏,将老人收住院,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手术。

  为了保证手术能安全顺利进行,陈峰医疗团队为患者安排了全面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并向医务科备案提交了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备案,最终定下来的手术方案是神经阻滞麻醉下为老人右眼做白内障手术。

  状况百出 医生嘴上说着俏皮话,手心却渗出细汗

  第二天早上8:30,黄老太第一个被推进手术室。进手术室前,她紧紧抓住儿子的手,不肯松开。她儿子说:“她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可能很害怕,很紧张。”在手术前消毒铺巾等准备过程中,老人不停地摇头,多次想要起身就走。何雪菲医生温和地帮助她调整到正确又舒适的体位,并温柔地与老人沟通交流,耐心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但老人对陌生人的话根本没有反应,沟通起来很困难。

  手术刚刚开始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时,老人更加不安了。这时,陈峰灵机一动,一边打麻药,一边低头轻声地安抚老人:“头少动,人少动,眼睛就会亮。吃饭也能看见,儿子也能看见,女儿也能看见了。孩子都很孝顺,对你交关(宁波话:很)好,你要听他们的话,乖乖的,孩子可以去上班,就不用三天两头奔医院!”听到这些话,老人似乎有所触动,慢慢地停止了扭动。“很好很好,就是这样!”“不要动哦,再动要打屁屁了。”让人意外的是,老人突然“噗嗤”一声笑出声来。陈峰抓住时机,迅速一步步做角膜切口、撕囊、超乳、植入人工晶体等。虽说嘴上说着俏皮话,但实际上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汗。短短8分钟,手术一切顺利。

  手术效果不错。1月4日,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复查,家属反馈,老人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痴呆症状也有所缓解,与医生也能简单的交流,甚至能配合辨认视力表的方向。当医生指向0.6那行的视标时,老人竟然全部准确报出,诊室里的医生和家属都喜出望外。老人子女对陈峰等医护人员感激不已,临别时,老人还亲口向陈峰说:“谢谢医生!我看见了!”

  “我们的办法虽然简单,但很好地安抚了患者,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陈峰感慨,每一个患者都值得被真心对待。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手术前病人想“临阵脱逃” 医生用一招稳住这位特殊患者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1-11 07:35:50

  医生正在为老人做白内障手术。

  “不要动噢,再动就要打屁屁了哦!”

  “很好很好,就是这样,你太棒了!”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样的对话竟然发生在眼科手术室。手持眼科手术刀的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陈峰主任医师,接受手术的是86岁的黄老太。

  黄老太得的是双眼白内障。对于陈峰来说,这是一个常规手术,之前他做过上万台。但黄老太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她同时也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手术前,她表现出各种不安和抗拒。陈峰像哄孩子一样稳住老人,手术的每一步都特别小心、谨慎,尽最大努力将病人不配合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损伤降到最低。手术一切顺利,老人被推出手术室时,不吵不闹,医护人员为她涂消炎眼膏和包扎纱布时,也很配合。

  风险太高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眼病手术难

  黄老太是宁波人,育有3个子女,老伴几年前已经过世。自从老伴去世后,黄老太仿佛变了一个人,原先开朗外向的她,变得郁郁寡欢,话也越来越少。3年前,子女发现她开始健忘,对时间逐渐失去了概念,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每况愈下。“老妈不会得老年痴呆症了吧?”子女一合计,带着老人去医院检查,一查真的是阿尔兹海默症。因为症状较轻,当时没有采取药物治疗。

  去年下半年开始,老人视力下降得愈发严重:吃饭看不到饭菜,喝水拿不到水杯,只能勉强看到手在眼前晃。

  想到眼前的世界、亲人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云里雾里、影影绰绰,子女们有些内疚:“本身脑子已经糊涂了,现在眼睛也看不清了,一切都是难上加难。”他们一商量,决定给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如果能通过手术给老人带来一点点帮助,也是好的,至少能保证老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个子女带着老人辗转求医,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手术风险太高!因为白内障手术往往“时间短、速度快”,一般表面麻醉下就能做,但很多像阿尔兹海默症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只能全身麻醉。然而,黄老太本身是高龄,又有各种基础疾病,全麻手术的风险大大增加。

  放手一搏 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手术

  去年12月底,黄老太的子女慕名找到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陈峰。面对这种特殊情况,陈峰特意为老人请来麻醉科专家会诊,但给出的意见是: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风险极高,术后可能面临不能拔管、转入重症监护室的风险。

  此时,老人子女的情绪又陷入两难的境地:全麻吧,妈妈可能会出现麻醉意外,住进ICU;不动手术吧,拖下去可能不仅仅是看不见,白内障过熟还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纠结了一天一夜,黄老太的子女找到陈峰,提出了局部麻醉的要求。局部麻醉具有较低的风险和更快的恢复时间,但需要患者安静配合,尤其是白内障这类还要植入人工晶体的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

  手术很棘手,老人的儿子生怕再次遭到拒绝,红着眼眶对陈峰说:“我妈妈生病前是一个很细致的人,洗个碗都要从内到外仔仔细细看一下,眼睛看不到,她该多难受。”

  陈峰再次与病人本人尝试沟通:“手术台上不动能做到吗?”

  老人说:“不动。”

  “想不想眼睛能看见?”

  “眼睛看不见饭吃不了了,要看见。”

  陈峰决定放手一搏,将老人收住院,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手术。

  为了保证手术能安全顺利进行,陈峰医疗团队为患者安排了全面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并向医务科备案提交了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备案,最终定下来的手术方案是神经阻滞麻醉下为老人右眼做白内障手术。

  状况百出 医生嘴上说着俏皮话,手心却渗出细汗

  第二天早上8:30,黄老太第一个被推进手术室。进手术室前,她紧紧抓住儿子的手,不肯松开。她儿子说:“她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可能很害怕,很紧张。”在手术前消毒铺巾等准备过程中,老人不停地摇头,多次想要起身就走。何雪菲医生温和地帮助她调整到正确又舒适的体位,并温柔地与老人沟通交流,耐心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但老人对陌生人的话根本没有反应,沟通起来很困难。

  手术刚刚开始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时,老人更加不安了。这时,陈峰灵机一动,一边打麻药,一边低头轻声地安抚老人:“头少动,人少动,眼睛就会亮。吃饭也能看见,儿子也能看见,女儿也能看见了。孩子都很孝顺,对你交关(宁波话:很)好,你要听他们的话,乖乖的,孩子可以去上班,就不用三天两头奔医院!”听到这些话,老人似乎有所触动,慢慢地停止了扭动。“很好很好,就是这样!”“不要动哦,再动要打屁屁了。”让人意外的是,老人突然“噗嗤”一声笑出声来。陈峰抓住时机,迅速一步步做角膜切口、撕囊、超乳、植入人工晶体等。虽说嘴上说着俏皮话,但实际上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汗。短短8分钟,手术一切顺利。

  手术效果不错。1月4日,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复查,家属反馈,老人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痴呆症状也有所缓解,与医生也能简单的交流,甚至能配合辨认视力表的方向。当医生指向0.6那行的视标时,老人竟然全部准确报出,诊室里的医生和家属都喜出望外。老人子女对陈峰等医护人员感激不已,临别时,老人还亲口向陈峰说:“谢谢医生!我看见了!”

  “我们的办法虽然简单,但很好地安抚了患者,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陈峰感慨,每一个患者都值得被真心对待。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