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品尝泰餐。受访者供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崔宁 李海宁
远离寒冷,在温暖的室内喝上一口冬阴功汤,雯雯感叹,惬意人生不外如是。
这两年,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RCEP的深入实施,宁波与泰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日趋频繁,市民对泰餐的热情高涨。
记者在某点评种草平台将定位选在宁波,搜索“泰国菜”,显示结果约2.6万个。以泰餐为主力军的东南亚菜系,已经成为继西餐、日料和韩料之后宁波第四大受欢迎非本土菜系,冬阴功汤这一泰餐菜式几乎每桌必点。
泰餐走红背后,藏着什么消费逻辑?
泰餐大多色彩艳丽。受访者供图
从“尝鲜”到“家常”
昨天中午,在天一广场附近上班的白领邱邱和同事们直奔一家泰餐餐厅,“幸好来得早,晚半小时就要排队了。”
这是常态。目前,天一广场有金胡椒、鱼露、傣泰等多家市民熟悉的泰餐厅,生意很不错。到了周末,大部分泰餐厅需要排队等位。
记者观察到,不只是天一广场,过去几年,泰餐厅在宁波遍地开花。
“多年前,宁波的泰餐厅不多,店内多是新顾客来尝鲜的。如今,老顾客成绝对主力,将泰国菜当家常菜,逢年过节或想不出吃什么的时候,都会来。”迷你椰·泰式大排档月湖盛园店店长韩刚说。
泰式料理的口味以酸辣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冬阴功汤。因此在大部分泰餐厅,冬阴功汤是招牌菜。随着市民对泰式料理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气温一降,冬阴功汤便随之流行起来。
在金胡椒、星叶、鱼露等连锁泰餐厅,冬阴功汤、咖喱类菜品、虾酱炒时蔬,以及颜值味道双重在线的泰式特调饮品等,同样俘获了不少市民的芳心,包括程序员陈浩。
“工作忙,又缺少运动,总觉得胃口不佳,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刺激味蕾的食物,泰式料理就很合适。”陈浩说,有时候他会专门跑去吃冬阴功汤和寿喜锅双拼自助火锅,前者煮海鲜,后者涮肥牛,主打“惬意”二字。
泰式料理种类繁多。孙佳丽 摄
泰餐已入寻常百姓家
当市民对泰式料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大家不再满足于去泰餐餐厅打卡,反而开始购买食材在家烹饪,或者直接在线上点外卖。
近日的一个下午,家住海曙区的市民陈女士直接在叮咚买菜平台下单了一份泰式冬阴功汤底,并前往家附近的三江超市购买可以涮的海鲜与蔬菜。一个小时后,她家的电煮锅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一家人围着火锅大快朵颐。
在鄞州区,白领姚姚结束一天的工作,开始在饿了么平台寻找心仪的晚餐。很快,她就看中一家新派泰式料理店,下单了一份冬阴功虾汤和一份海鲜凤梨炒饭。
“今年1月,点泰国菜的市民明显增加。数据显示,本周,饿了么平台上宁波地区泰国菜的下单量环比增加100%以上,冬阴功汤、泰式酸辣凤爪、咖喱大头虾等均是热门菜品。”饿了么宁波地区相关负责人说。
美团外卖平台提供的2023年海外美食榜单也预示着,2024年,中国人在选择海外美食时,很可能仍倾向于口感较好的快餐类西餐,对少油少盐、加工较少的日韩料理、泰餐等将投注更大的热情。
“80后”宁波老板刘先生看到了泰餐日常化的趋势,于是在去年创立了一个新的餐饮品牌,将泰式料理作为招牌,甚至推出了多个泰式年夜饭套餐,前来咨询预订的顾客很多。
泰餐走红背后是什么?
冬阴功飘香彰显了泰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美食吸引力。
业内人士透露说,泰餐进入宁波的时间并不短,但真正走红始于2020年。特别在2020年至2022年,市民无法出国旅行,于是将热情转移到异国风情餐饮上,宁波餐饮市场掀起一股不小的“泰餐风”。
泰餐怎么就红起来了?
“泰餐虽然本身风味独特,但与国人的喜好高度契合。大多数宁波市民乐于接受色彩鲜艳、酸辣刺激的泰国菜。”博洋研究院宏观分析师蔡竣帆说。
同时,随着宁波与泰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互通、人文交流等越来越频繁,旅游带动泰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企业则将越来越多的泰国农产品和食品送到市民眼前。
自RCEP生效后,有3.9万种泰国产品获得关税优惠,其中2.9万种实现零关税。
记者从宁波海关了解到,2023年,宁波与泰国双边贸易额达249.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宁波自泰国进口农产品近9亿元。
“得益于国际贸易的畅通,店里很多调味品是从泰国进口的。菜品开发方面,我们会结合顾客的口味适当改良,在口感与‘原汁原味’间取得平衡。”韩刚说。
在口味契合、市场培育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运营泰餐厅的老板们在就餐环境上也动足了脑筋,往往会精心布置芭蕉、藤编、椰树以及各式雕塑摆件,展现浓浓东南亚风情,吸引年轻人打卡拍照。
泰餐走红的思路能否复制?
蔡竣帆认为,体验感强、新鲜感足、性价比高是目前宁波消费者对线下餐饮的基本要求。泰餐能站上餐饮“风口”,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在宁波,主打全球各类菜系的餐厅不少,土耳其菜系、越南菜系、墨西哥菜系、印度菜系等都能找到。但想真正火起来,还需迎合大众口味,提供个性化体验,并‘放低身价’让品类变丰富,让门店类型和客单价覆盖范围更多元,才能让更多市民愿意尝试。”蔡竣帆说。
【新闻多一点】
2023年宁波从泰国进口农产品货值排行榜中,干鲜瓜果及坚果排在第一位,进口额超过5亿元,主要包括鲜椰子、鲜榴莲、鲜龙眼、山竹、榛子、扁桃仁等。
排在第二位的,是木薯淀粉,进口额达1.6亿元;
冷冻的水果及坚果排在第三位,进口额超4600万元,大多是冷冻榴莲肉;
糖浆类则排在第四位,进口额超3800万元,包括甘蔗糖浆、甜菜糖水等。
排在后面还有水产品、肉类、膨化或烘炒谷物食品等,进口额分别近2000万元、780万元、670万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