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今天我发布”宁海长街西岙行大龙专场发布会举行
2024-02-27 21:5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海玉 摄影杨辉 通讯员 宇航 丹丹

  在长街镇西岙村习俗里,春节是过“小年”,正月十八才是过“大年”。当地村民以一场老习俗——“行大龙”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康如意。2月27日晚,在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文化礼堂,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县政府新闻办和长街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迈向共富路·今天我发布”宁海长街西岙行大龙专场发布会举行。“西岙行大龙”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万珍、民间宋韵文化研究学者蒋善岳和长街镇西岙村村干部陈国宝作为发布人,讲述了长街“西岙行大龙”等历史文化和村庄故事。

  根据西岙村《陈氏宗谱》的记载,“西岙行大龙”始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直到1927年因战乱而中止。为了挖掘和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民俗,2003年,西岙村仿制了一条头高3.8米、身长32米的白龙,在长街镇政府及乡贤的多方支持下,于2004年正月十八恢复了“行大龙”仪式。2008年,西岙村又新增了一条头高3.5米、身长39米的青龙,被称为“江南第一大龙”,自此“双龙飞游”的盛景在千年石村西岙再现。在2012年,“西岙行大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传承人讲述“西岙行大龙”文化

  第一位发布人陈万珍上台讲述了“西岙行大龙”非遗文化。“‘正月十八,西岙行大龙’在西岙村是一项沿袭770多年的古老习俗。”陈万珍表示,这个习俗主要是以夸张性的形象,进行神秘性的巡游和古老的祭祀形式来实现赞颂龙、激励人的节庆活动,尤其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经过多年发展,“行大龙”已经有着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通常,正月十八晚上八时许,双龙都在祠堂桥汇集,而后“双龙飞游”,以期达成村民美好的愿景。“行大龙”主要以观赏为主,因为龙体庞大,游龙时需要80位健壮男子共同用肩膀抬着一起游走前行,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分别从祠堂一侧、丞相广场抬出,抬龙者步伐必须协调,力量统一,以展现巨龙的威严和雄姿。大龙的前方有民间艺人敲锣打鼓,长龙穿过古村街巷,绕走一圈巡村至村口沙头庙举行祭龙盛典至亥时(晚上十时许),“行大龙”结束。

  古村西岙延续宋韵文化

  “古时的西岙曾称西洲,是个‘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钟灵毓秀之地,自宋至道咸平年间陈姓先祖怀其公从福建迁居于此,西岙建村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也是长街最早有人烟的地方。”发布人蒋善岳讲述了长街西岙宋韵文化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历程。

  西岙村发展到宋代,达到最鼎盛,有1000多户,十六大姓,人才辈出,经济繁荣,在京为官就达36位,被誉为“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村内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月十八夜“行大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岙石拱桥(惠德桥、寺前桥、祠堂桥)和西岙石碾群,并保存着古祠堂、古道、古墓、古寺、古牌坊等多处文物古迹,于2013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提升村貌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回顾这些年,我们西岙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和众多乡贤们的支持下,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发布人陈国宝说,近年来,西岙古村在开发的过程中秉持保护与传承并举的理念,深入挖掘深厚的宋韵文化底蕴,推动村庄不断加快发展。

  一方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通过邀请专家实地走访,对西岙进行了系统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盘点,并出版了《西洲古村》书籍;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从长远的角度对全村的道路交通、生产生活、农房环境、古村落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发展,同时,按照整理式改造原则,先后新建了丞相公园、梦鼎书院,修缮改建集福寺、宋韵文史馆,并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仿古改建。今年1月被评为省级未来乡村。除此之外,西岙村还结合村庄特色,加快文旅产业培育和发展,通过举办正月十八行大龙、宋韵文化论坛等活动,顺利建成山体公园、龙文化体验馆,为村庄聚集人气,做好宋韵文章。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今天我发布”宁海长街西岙行大龙专场发布会举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2-27 21:5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海玉 摄影杨辉 通讯员 宇航 丹丹

  在长街镇西岙村习俗里,春节是过“小年”,正月十八才是过“大年”。当地村民以一场老习俗——“行大龙”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康如意。2月27日晚,在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文化礼堂,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县政府新闻办和长街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迈向共富路·今天我发布”宁海长街西岙行大龙专场发布会举行。“西岙行大龙”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万珍、民间宋韵文化研究学者蒋善岳和长街镇西岙村村干部陈国宝作为发布人,讲述了长街“西岙行大龙”等历史文化和村庄故事。

  根据西岙村《陈氏宗谱》的记载,“西岙行大龙”始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直到1927年因战乱而中止。为了挖掘和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民俗,2003年,西岙村仿制了一条头高3.8米、身长32米的白龙,在长街镇政府及乡贤的多方支持下,于2004年正月十八恢复了“行大龙”仪式。2008年,西岙村又新增了一条头高3.5米、身长39米的青龙,被称为“江南第一大龙”,自此“双龙飞游”的盛景在千年石村西岙再现。在2012年,“西岙行大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传承人讲述“西岙行大龙”文化

  第一位发布人陈万珍上台讲述了“西岙行大龙”非遗文化。“‘正月十八,西岙行大龙’在西岙村是一项沿袭770多年的古老习俗。”陈万珍表示,这个习俗主要是以夸张性的形象,进行神秘性的巡游和古老的祭祀形式来实现赞颂龙、激励人的节庆活动,尤其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经过多年发展,“行大龙”已经有着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通常,正月十八晚上八时许,双龙都在祠堂桥汇集,而后“双龙飞游”,以期达成村民美好的愿景。“行大龙”主要以观赏为主,因为龙体庞大,游龙时需要80位健壮男子共同用肩膀抬着一起游走前行,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分别从祠堂一侧、丞相广场抬出,抬龙者步伐必须协调,力量统一,以展现巨龙的威严和雄姿。大龙的前方有民间艺人敲锣打鼓,长龙穿过古村街巷,绕走一圈巡村至村口沙头庙举行祭龙盛典至亥时(晚上十时许),“行大龙”结束。

  古村西岙延续宋韵文化

  “古时的西岙曾称西洲,是个‘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钟灵毓秀之地,自宋至道咸平年间陈姓先祖怀其公从福建迁居于此,西岙建村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也是长街最早有人烟的地方。”发布人蒋善岳讲述了长街西岙宋韵文化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历程。

  西岙村发展到宋代,达到最鼎盛,有1000多户,十六大姓,人才辈出,经济繁荣,在京为官就达36位,被誉为“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村内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月十八夜“行大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岙石拱桥(惠德桥、寺前桥、祠堂桥)和西岙石碾群,并保存着古祠堂、古道、古墓、古寺、古牌坊等多处文物古迹,于2013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提升村貌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回顾这些年,我们西岙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和众多乡贤们的支持下,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发布人陈国宝说,近年来,西岙古村在开发的过程中秉持保护与传承并举的理念,深入挖掘深厚的宋韵文化底蕴,推动村庄不断加快发展。

  一方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通过邀请专家实地走访,对西岙进行了系统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盘点,并出版了《西洲古村》书籍;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从长远的角度对全村的道路交通、生产生活、农房环境、古村落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发展,同时,按照整理式改造原则,先后新建了丞相公园、梦鼎书院,修缮改建集福寺、宋韵文史馆,并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仿古改建。今年1月被评为省级未来乡村。除此之外,西岙村还结合村庄特色,加快文旅产业培育和发展,通过举办正月十八行大龙、宋韵文化论坛等活动,顺利建成山体公园、龙文化体验馆,为村庄聚集人气,做好宋韵文章。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