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月收入轻松过万?这些工作那可是真“刑”!大学生求职擦亮眼睛
2024-02-28 18: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现场抓捕视频。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史杰柯 罗校校

日前,在余姚市公安局看守所的提审室里,作为“00后”的小张,面对警方的讯问,掩面痛哭。刚出校门的他,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谁知,这份工作竟是一个“坑”……

央视《今日说法》曾播出过一期名为“骗子的帮凶”节目:年轻的大学生自以为找到了好兼职,做起了“开卡”并“卖卡”的买卖。殊不知自己成为了骗子帮凶,触犯了刑法,即将锒铛入狱。事实上,小张目前的情况与其相似。

今天(2月28日)下午,余姚市公安局通报一起案件,借小张的案例来提醒大学生,求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工作轻轻松松,打打电话就能月入上万元,这样的工作很有可能入刑。

警方突击,抓捕“软暴力”催收人员。本文图片由余姚公安提供

“软暴力”催收组织被端,119人被抓

2023年12月22日,余姚市公安局接到当地一企业报警,称其公司员工因网贷逾期被催收公司骚扰。更为恶劣的是,为了逼其还款,催收人员竟对企业进行“电话轰炸”。

梨洲派出所受理此案后,立即与余姚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大队民警取得联系。经过专业人士研判,初步断定这是一起“软暴力”催收案件。之后,警方介入调查,查明武汉某公司存在作案嫌疑。

自2020年成立以来,这个以李某为首的催收组织,通过事先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电话轰炸”、威胁、辱骂、发送假律师函等“软暴力”手段,对诸多与债务无关的个人、单位进行滋扰。受害人和单位不少,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

“这个催收组织对每笔催收欠款收取30%至40%的‘劳务费’,平均一个月的流水竟高达千万元。利益动人心,主要嫌疑人李某曾是某银行高管,收入颇丰,但在‘暴利’的诱惑下,辞职‘下海’了。”办案民警说,他们将侦查到的信息上报给宁波市公安局。后在相关业务部门的统筹下,统一收网行动开启。

警方查扣的电脑。

2024年1月24日,余姚、慈溪、江北、海曙等地公安机关出动300余名警力,在湖北武汉成功抓获该催收组织的股东、高管、组长以及催收员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19名。其中,114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警方还捣毁“软暴力”催收窝点4个,现场查扣作案电脑71台、手机382部、服务器8台,冻结资金1000万元。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落网的嫌疑人中,多数为大学生。

警惕,业务员多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对该犯罪组织的后期审查中,他们发现底端的催收业务员多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通过网上招聘、亲友介绍等方式进入该公司,在“工作轻松,月入过万”的诱惑下,不知不觉中踏上犯罪的道路。

文章开头的小张,就是这个“软暴力”催收组织中一名普通业务员。他告诉民警,自己大专毕业后在家待业半年,后通过朋友介绍,进了这家“公司”。入职后,小张就发现了异常:这家号称做数据技术的公司,实则是一家债务催收公司。

所谓的“工作轻松,月入过万”全是假象。他们的业务基本是网贷催收,追回欠款并不容易。工资多少也是按照业绩来算。小张辛苦工作一个月,到手工资才3000元。

小张想离职,介绍他入职的朋友“偷偷”为其支招,称“公司”默许他们利用“特殊”手段进行催收,也就是“电话轰炸”、威胁、辱骂、发送假律师函等“软暴力”手段。小张起初还担心这样的操作是否合规,可看到身边的同事“轻松月入过万”。经不起利益诱惑的他,也开始随波逐流……

119人落网。

“说小张的故事,是为了借案普法。小张看到同事都在‘软暴力’催收,想当然地以为这样打‘擦边球’没事。当然还有财帛动人心的因素在。最后铸成大错,悔之晚矣。”民警说,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求职时被蛊惑利用,不知不觉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春节过后,新的用工潮和求职潮来临,广大求职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正规求职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注意甄别用工单位特性,切勿从事非法活动。

还有这事,同样别因为无知而犯法

小张的故事,也难免令人联想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和他类似,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被忽悠,说好的只是“电话客服”,实则是骗子的话务员,负责诈骗“引流”工作。还有不少在校学生,在兼职时被蛊惑向不法人员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简称“两卡”),不知不觉成为了骗子的“工具人”。

涉案手机。

后果自然严重,大名鼎鼎的“帮信罪”了解下!“帮信罪”为《刑法修正案(九)》所增设,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具体规定如下: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全市首张针对个人的行政“反诈罚单”。

“这个事情的确要好好提醒。这两年随着宣传科普力度不断加强,情况有所好转了,但仍有人走歪了。”民警说,有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天真地以为“不知者不罪”或“不直接参与者无罪”。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处罚虽会视情况而定,但绝不会免责。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补上了此前的“漏洞”——勾不上刑事犯罪的违法行为,如今也有具体的惩处措施。2022年12月16日,我市首张针对个人的行政“反诈罚单”由北仑公安分局开出。帮骗子取款的当事人不仅被罚款,还被行政拘留10日。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月收入轻松过万?这些工作那可是真“刑”!大学生求职擦亮眼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2-28 18:33:00

现场抓捕视频。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史杰柯 罗校校

日前,在余姚市公安局看守所的提审室里,作为“00后”的小张,面对警方的讯问,掩面痛哭。刚出校门的他,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谁知,这份工作竟是一个“坑”……

央视《今日说法》曾播出过一期名为“骗子的帮凶”节目:年轻的大学生自以为找到了好兼职,做起了“开卡”并“卖卡”的买卖。殊不知自己成为了骗子帮凶,触犯了刑法,即将锒铛入狱。事实上,小张目前的情况与其相似。

今天(2月28日)下午,余姚市公安局通报一起案件,借小张的案例来提醒大学生,求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工作轻轻松松,打打电话就能月入上万元,这样的工作很有可能入刑。

警方突击,抓捕“软暴力”催收人员。本文图片由余姚公安提供

“软暴力”催收组织被端,119人被抓

2023年12月22日,余姚市公安局接到当地一企业报警,称其公司员工因网贷逾期被催收公司骚扰。更为恶劣的是,为了逼其还款,催收人员竟对企业进行“电话轰炸”。

梨洲派出所受理此案后,立即与余姚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大队民警取得联系。经过专业人士研判,初步断定这是一起“软暴力”催收案件。之后,警方介入调查,查明武汉某公司存在作案嫌疑。

自2020年成立以来,这个以李某为首的催收组织,通过事先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电话轰炸”、威胁、辱骂、发送假律师函等“软暴力”手段,对诸多与债务无关的个人、单位进行滋扰。受害人和单位不少,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

“这个催收组织对每笔催收欠款收取30%至40%的‘劳务费’,平均一个月的流水竟高达千万元。利益动人心,主要嫌疑人李某曾是某银行高管,收入颇丰,但在‘暴利’的诱惑下,辞职‘下海’了。”办案民警说,他们将侦查到的信息上报给宁波市公安局。后在相关业务部门的统筹下,统一收网行动开启。

警方查扣的电脑。

2024年1月24日,余姚、慈溪、江北、海曙等地公安机关出动300余名警力,在湖北武汉成功抓获该催收组织的股东、高管、组长以及催收员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19名。其中,114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警方还捣毁“软暴力”催收窝点4个,现场查扣作案电脑71台、手机382部、服务器8台,冻结资金1000万元。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落网的嫌疑人中,多数为大学生。

警惕,业务员多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对该犯罪组织的后期审查中,他们发现底端的催收业务员多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通过网上招聘、亲友介绍等方式进入该公司,在“工作轻松,月入过万”的诱惑下,不知不觉中踏上犯罪的道路。

文章开头的小张,就是这个“软暴力”催收组织中一名普通业务员。他告诉民警,自己大专毕业后在家待业半年,后通过朋友介绍,进了这家“公司”。入职后,小张就发现了异常:这家号称做数据技术的公司,实则是一家债务催收公司。

所谓的“工作轻松,月入过万”全是假象。他们的业务基本是网贷催收,追回欠款并不容易。工资多少也是按照业绩来算。小张辛苦工作一个月,到手工资才3000元。

小张想离职,介绍他入职的朋友“偷偷”为其支招,称“公司”默许他们利用“特殊”手段进行催收,也就是“电话轰炸”、威胁、辱骂、发送假律师函等“软暴力”手段。小张起初还担心这样的操作是否合规,可看到身边的同事“轻松月入过万”。经不起利益诱惑的他,也开始随波逐流……

119人落网。

“说小张的故事,是为了借案普法。小张看到同事都在‘软暴力’催收,想当然地以为这样打‘擦边球’没事。当然还有财帛动人心的因素在。最后铸成大错,悔之晚矣。”民警说,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求职时被蛊惑利用,不知不觉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春节过后,新的用工潮和求职潮来临,广大求职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正规求职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注意甄别用工单位特性,切勿从事非法活动。

还有这事,同样别因为无知而犯法

小张的故事,也难免令人联想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和他类似,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被忽悠,说好的只是“电话客服”,实则是骗子的话务员,负责诈骗“引流”工作。还有不少在校学生,在兼职时被蛊惑向不法人员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简称“两卡”),不知不觉成为了骗子的“工具人”。

涉案手机。

后果自然严重,大名鼎鼎的“帮信罪”了解下!“帮信罪”为《刑法修正案(九)》所增设,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具体规定如下: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全市首张针对个人的行政“反诈罚单”。

“这个事情的确要好好提醒。这两年随着宣传科普力度不断加强,情况有所好转了,但仍有人走歪了。”民警说,有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天真地以为“不知者不罪”或“不直接参与者无罪”。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处罚虽会视情况而定,但绝不会免责。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补上了此前的“漏洞”——勾不上刑事犯罪的违法行为,如今也有具体的惩处措施。2022年12月16日,我市首张针对个人的行政“反诈罚单”由北仑公安分局开出。帮骗子取款的当事人不仅被罚款,还被行政拘留10日。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