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加快专利转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4日,宁波召开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兴企大会。从中,我们窥见宁波在加快专利转化,助力企业发展上有不少独特做法。
签约现场。记者毛雷君/摄
盘活高校“沉睡”专利
数据显示,2023年宁波市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9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完成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1812件,对应企业546家,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如何盘活高校院所拥有的大量“沉睡”专利,是专项行动聚焦的重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克满告诉记者,该校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近年来,转让专利118件、涉及金额856万元。
其中,“石油树脂选择性加氢技术”研发团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获得10项发明专利,其中6项转让给宁波某企业,推动企业建成每年20万吨加氢树脂的生产线,其产品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实现完全替代进口,应用于多个领域。产品已销往美国、法国、印尼等多个国家,销售额累计超过4.16亿元。
而这只是高校专利转化的一个例子,宁波还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平台,全国率先完成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并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通过盘活存量专利的“小切口”,拓展服务发展的“新跑道”。
专利转化最终看企业效果
作为专利的接收端,企业决定着专利产业化的最终效果。
宁波在全省率先编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及发展建议,推进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国家试点,覆盖444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首张ISO56005二级证书落户宁波;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824家,位居全国第一。
“专利的价值实现在于高效率的转化运用,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盒与底盘轻量化”的前沿技术研发,培育形成高价值专利60余项。同时,通过专利许可布局海外市场,承接全球知名新能源车企业务订单达500亿元,订单量位列国内第一、全球前三。
此外,在新材料领域,宁波在全省率先实施专利产业化导航项目,建立由4位院士领衔9个科研团队、300多位科研人员为支撑的人才队伍,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孵化高价值专利,促成专利产业化。发挥市级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作用,支持高价值专利或专利组合产业化,至今累计引导社会投资5.8亿元,涉及28项高价值专利。
储备5亿元助“知产”变“资产”
宁波正着力为专利转化运用构建良好的服务生态,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正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4月24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推广中心落地宁波,正在加速建设成以省保险推广中心为核心和纽带的浙江特色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模式。
宁波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目前已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保险创新发展生态——
2018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出商标专用权保险,此后,全国首笔“涉外商标保险”和全省首笔“地理标志保险”“FTO侵权责任保险”等创新产品相继落地宁波;
2022年起,平安财险牵头运营全国首家实体化运作的宁波市知识产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保险+维权+服务”宁波模式。
活动当天,宁波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签约。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通过风险分散和信用增进方式突破传统融资的局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链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平台和支撑。该项目以10家优质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底层资产,计划储备规模5亿元,预计首次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1年。
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总经理王美杰说:“浙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在全国处于第一,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专利转化的途径最新尝试,对宁波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都是不错的利好。”
同时,运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推广中心,进一步筑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金额近400亿元,首次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榜首,知识产权保险保障额度超过10.7亿元。
此外,上线宁波市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系统是另一大亮点。宁波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总经理陈乐平表示——
该系统首先具有精准性,通过交易平台的大数据和评估机构的分析预测,通过数据融合对比,解决了以往评估的精准性和时效性问题;
其次是具有权威性,评估结果有评估机构和宁波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盖章;
最后就是智能化和便捷化,通过线上输入专利的基本信息,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生成评估报告,使用者可以在线下载文件,大大提高了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述服务都是公益性的,不收取费用,也减轻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企业愿意来使用,促进他们专利转化的积极性。”(文字 毛雷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