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赵婷 文/摄
这两天,慈溪市龙山镇迎来不少美食客。在这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小镇,他们都在寻找一种时令小海鲜——三北黄泥螺。
“在三北黄泥螺‘大家庭’中,龙山黄泥螺名气最大。它们头长、体黄、脂厚,葱油或腌制味道都很赞!”美食博主王小姐说,现在正是龙山“桃花泥螺”肉质最鲜嫩的时候。

龙山黄泥螺。
说起龙山黄泥螺,许多“老宁波”并不陌生。每年农历三月,慈溪龙山“桃花泥螺”都会批量上市,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
“龙山黄泥螺富含蛋白质、钙、磷、铁,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龙山镇泥螺养殖户孙国锋介绍,每年桃花季,当地黄泥螺品质最佳,也被称为“桃花泥螺”。


捕捞泥螺现场。
今天(4月30日)一大早,孙国锋拿上网兜、塑料桶等工具,来到滩涂捕捞泥螺。只见他一只手扶紧“泥马”,另一只手提着网兜,用腿蹬踏滩泥向前滑行。随着“泥马”一点点滑动,他的网兜也“鼓”了起来。

“骑泥马”的游客。
“你看,桶里的就是‘桃花泥螺’,形似小蜗牛。”孙国锋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将网兜里的泥螺倒入塑料桶,然后继续弯腰作业,“上周以来,我每天能捕捞50多公斤鲜泥螺。”
鲜泥螺“上岸”后,有的会被腌制成“压饭榔头”——醉泥螺,有的会被烹制成“泥螺菜”。
“烹制泥螺的手法五花八门,食客们也各有所好。”龙山镇年糕主题餐厅老板娘徐芳芳说,近段时间,葱油泥螺、醉泥螺人气颇旺,“这些特色菜一上桌,客人们的饭量比平时增加不少。”


龙山黄泥螺。
今天中午,记者在该餐厅后厨看到,徐芳芳将鲜泥螺清洗干净后倒入锅内,先用清水烧煮,然后捞出静置。“等一会儿将它们装盘,放上糖、盐、料酒等调料拌匀。撒上葱花、小米椒,用热油一浇,葱油泥螺就做好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芳芳展示了“看家厨艺”。


捡泥螺的游客。
据了解,龙山镇泥螺年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约1.5亿元。“欢迎大家‘五一’假期来做客,体验龙山镇的海韵风情以及舌尖上的美味。”该镇农合联理事长胡哲铭向网友发出邀请。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