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不断激发创新“裂变” 重大平台开启宁波“新”向往
2024-05-07 16:3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孙晖

  2024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活动虽已落幕,但一张张含“新”量十足的榜单正在激励全市上下向“新”而行。

  榜单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一个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星光熠熠。它们,是宁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星势力”!

  如今,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最热词。作为经济大市,宁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中,正勇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而集聚高端创新等资源的重大平台,无疑是我市制胜“新”赛道的实力担当和坚实底座

  为此,宁波日报报网记者深入创新平台、产业平台、服务平台,探寻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并于3月中旬起推出了“重大平台蹲点记”系列报道。

  在一次次追“新”之行中,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见证了宁波众多平台以其引领性、开放性、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释能”“赋能”,不断激发创新“裂变”。

  重大平台,正开启宁波“新”向往!

  一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而重大平台尤其是科创平台,其“体质”就是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因此,两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共同内核。

  蹲点中,我们看到众多平台“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一项项“从0到1”的硬核创新成果,为宁波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筑起“护城河”。

南方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忙碌。

  这份硬核,是不断攀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将石墨烯与硅碳复合形成新一代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有望突破现有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瓶颈,成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的主流;

  这份硬核,是加速替代——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简称南方中心)首次突破“P0级”丝杠制造“卡脖子”难题,关键技术指标达业内顶级水平,助力摆脱进口依赖;

  这份硬核,是剑指“未来”——锚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简称医工所)自主研发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在国内填补了原研药技术空白……

  一份份硬核的累加“裂变”,架起了平台创新驱动的强引擎。三年来,宁波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逾90项,开发出自主创新产品超过370个,应用于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工程。

  一座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正跃然而出。宁波形成了以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4个龙头引领,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等10个标杆新型科研机构支撑的“410”科创平台体系。

医工所研发的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

  小到一个平台,大到一座城市,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透过创新链,我们不难发现平台闪光的背后,是人才链的有力支撑。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成立11年来,引进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累计签约70余名核心教研人才,其中院士11人……

  当平台越来越成为天下英才的逐梦之地,当硕士、博士乃至院士越来越成为平台的“标配”,一段段人才和甬城双向奔赴、双向成就的佳话正在书写。

  无论是创新策源,还是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平台都是开启宁波“新”向往的底气所在

  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融合,既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也要破解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等痼疾。

  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更是破题的一把“钥匙”。

中意宁波生态园。

  这把“钥匙”,正打开实验室的“瓶瓶罐罐”,让创新成果飞入企业生产设备——

  南方中心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00家次,其中携手四年的运生工贸受益匪浅,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累计节约成本400万元。医工所与位于镇海的天衡制药携手,进行氧化铁造影剂中试放大和安全性评估,未来上市后将逐鹿国内造影剂百亿级市场;

  这把“钥匙”,正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涌现——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累计推动200余个项目在宁波实现产业化,其中2家企业上市。研究院宽禁带所将重点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材料与器件关键共性技术及先进制造工艺,打造宁波“碳化硅谷”;

  这把“钥匙”,正带来资金链“活水”,让平台和产业共成长——

  中意宁波生态园旗下的阳明股权投资基金,用直接投资1亿元的“一瓢水”,将甬矽电子从一株只有6人团队的“小树苗”,浇灌为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居全球独立芯片封测厂第14位的“参天大树”;

  ……

甬矽电子。

  当平台和产业不断扩大“交往”的“朋友圈”,新质生产力由此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数据显示,仅2022年,宁波3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服务企业1.17万家次,转让科技成果234项,承接企业技术难题近200个,成果转化、服务合同金额近100亿元。

  抛开产业,从另一个层面看平台,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新”效应——平台内科技创新,平台外城市焕新,可谓无边光景时时“新”

翠柏里创新街区。

  以翠柏里创新街区为例,在“科技回归都市”效应带动下,翠柏里体育生态中心开业,宁波盆景园项目加速推进,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三个学院将迁回办学……据不完全统计,自该街区开业以来,以海曙西门街道、南门街道为代表的老城区人口焕新率达4%。去年,该街区成功入选城市更新省级试点片区。

  三

  对于平台,宁波寄予厚望——

  今年的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平台”一词出现了15次,其中今年重点工作提到,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高站位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等。

  当下,宁波正在创建打造“国字号”科创平台,力争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对于平台,市民充满期待——

  仅甬派客户端,“重大平台蹲点记”系列报道的阅读量已达400万次,点赞量9.5万次,评论1700多条

  “各平台堪称科技创新的‘宝藏地’,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点燃了创新‘火焰’,孕育着无限可能!”网友“温存2012”如是说。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

  如今,各大城市正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一争高下。但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宁波在科创策源能力、高能级平台建设上仍有短板。因此,如何扬长补短,加快重大平台建设,优化布局、提升能级,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高级经营师曹云建议:

  首先,要立足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新一轮重大平台建设。比如,围绕宁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石化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专门打造重量级支撑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使宁波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石化基地、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围绕未来产业九大场景,尤其是机器人等宁波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布局落子平台,使宁波在未来产业竞争中不落人后,甚至更有竞争力。

  其次,平台建设要强化与民营企业的“链接”。民营企业在宁波产业发展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创业精神强、市场适应快、集聚效应显著,但在技术创新、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可以通过与民营企业联建平台,或在企业设立中试基地等形式,更好地支撑民企在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再次,要建立平台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宁波的平台数量不少,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要通过优胜劣汰,把有限的资金、政策等资源,向对宁波产业有实际支撑力的优秀平台,以及有潜力的创新平台倾斜,对于只盯着政策但作用不大的平台,应给予警告乃至淘汰,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补强机制,更好地促进宁波重大平台建设。

  相关报道:

  重大平台蹲点记 | 解码创新街区的“翠柏里实践”

  重大平台蹲点记 | 探寻慈溪生命健康产业背后的“医工力量”

  重大平台蹲点记 | “工业味精”石墨烯调出产业“千滋百味”

  重大平台蹲点记 | 小平台做出大产业 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重大平台蹲点记 | 从生产线到实验室 这所研究院“逆向”攀高

  重大平台蹲点记 | “企服通”打造增值服务新模式

  重大平台蹲点记 | 打造创新策源的“南方高地”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不断激发创新“裂变” 重大平台开启宁波“新”向往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07 16:31:00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孙晖

  2024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活动虽已落幕,但一张张含“新”量十足的榜单正在激励全市上下向“新”而行。

  榜单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一个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星光熠熠。它们,是宁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星势力”!

  如今,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最热词。作为经济大市,宁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中,正勇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而集聚高端创新等资源的重大平台,无疑是我市制胜“新”赛道的实力担当和坚实底座

  为此,宁波日报报网记者深入创新平台、产业平台、服务平台,探寻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并于3月中旬起推出了“重大平台蹲点记”系列报道。

  在一次次追“新”之行中,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见证了宁波众多平台以其引领性、开放性、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释能”“赋能”,不断激发创新“裂变”。

  重大平台,正开启宁波“新”向往!

  一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而重大平台尤其是科创平台,其“体质”就是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因此,两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共同内核。

  蹲点中,我们看到众多平台“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一项项“从0到1”的硬核创新成果,为宁波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筑起“护城河”。

南方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忙碌。

  这份硬核,是不断攀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将石墨烯与硅碳复合形成新一代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有望突破现有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瓶颈,成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的主流;

  这份硬核,是加速替代——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简称南方中心)首次突破“P0级”丝杠制造“卡脖子”难题,关键技术指标达业内顶级水平,助力摆脱进口依赖;

  这份硬核,是剑指“未来”——锚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简称医工所)自主研发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在国内填补了原研药技术空白……

  一份份硬核的累加“裂变”,架起了平台创新驱动的强引擎。三年来,宁波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逾90项,开发出自主创新产品超过370个,应用于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工程。

  一座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正跃然而出。宁波形成了以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4个龙头引领,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等10个标杆新型科研机构支撑的“410”科创平台体系。

医工所研发的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

  小到一个平台,大到一座城市,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透过创新链,我们不难发现平台闪光的背后,是人才链的有力支撑。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成立11年来,引进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累计签约70余名核心教研人才,其中院士11人……

  当平台越来越成为天下英才的逐梦之地,当硕士、博士乃至院士越来越成为平台的“标配”,一段段人才和甬城双向奔赴、双向成就的佳话正在书写。

  无论是创新策源,还是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平台都是开启宁波“新”向往的底气所在

  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融合,既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也要破解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等痼疾。

  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更是破题的一把“钥匙”。

中意宁波生态园。

  这把“钥匙”,正打开实验室的“瓶瓶罐罐”,让创新成果飞入企业生产设备——

  南方中心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00家次,其中携手四年的运生工贸受益匪浅,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累计节约成本400万元。医工所与位于镇海的天衡制药携手,进行氧化铁造影剂中试放大和安全性评估,未来上市后将逐鹿国内造影剂百亿级市场;

  这把“钥匙”,正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涌现——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累计推动200余个项目在宁波实现产业化,其中2家企业上市。研究院宽禁带所将重点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材料与器件关键共性技术及先进制造工艺,打造宁波“碳化硅谷”;

  这把“钥匙”,正带来资金链“活水”,让平台和产业共成长——

  中意宁波生态园旗下的阳明股权投资基金,用直接投资1亿元的“一瓢水”,将甬矽电子从一株只有6人团队的“小树苗”,浇灌为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居全球独立芯片封测厂第14位的“参天大树”;

  ……

甬矽电子。

  当平台和产业不断扩大“交往”的“朋友圈”,新质生产力由此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数据显示,仅2022年,宁波3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服务企业1.17万家次,转让科技成果234项,承接企业技术难题近200个,成果转化、服务合同金额近100亿元。

  抛开产业,从另一个层面看平台,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新”效应——平台内科技创新,平台外城市焕新,可谓无边光景时时“新”

翠柏里创新街区。

  以翠柏里创新街区为例,在“科技回归都市”效应带动下,翠柏里体育生态中心开业,宁波盆景园项目加速推进,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三个学院将迁回办学……据不完全统计,自该街区开业以来,以海曙西门街道、南门街道为代表的老城区人口焕新率达4%。去年,该街区成功入选城市更新省级试点片区。

  三

  对于平台,宁波寄予厚望——

  今年的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平台”一词出现了15次,其中今年重点工作提到,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高站位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等。

  当下,宁波正在创建打造“国字号”科创平台,力争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对于平台,市民充满期待——

  仅甬派客户端,“重大平台蹲点记”系列报道的阅读量已达400万次,点赞量9.5万次,评论1700多条

  “各平台堪称科技创新的‘宝藏地’,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点燃了创新‘火焰’,孕育着无限可能!”网友“温存2012”如是说。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

  如今,各大城市正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上,一争高下。但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宁波在科创策源能力、高能级平台建设上仍有短板。因此,如何扬长补短,加快重大平台建设,优化布局、提升能级,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高级经营师曹云建议:

  首先,要立足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新一轮重大平台建设。比如,围绕宁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石化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专门打造重量级支撑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使宁波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石化基地、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围绕未来产业九大场景,尤其是机器人等宁波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布局落子平台,使宁波在未来产业竞争中不落人后,甚至更有竞争力。

  其次,平台建设要强化与民营企业的“链接”。民营企业在宁波产业发展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创业精神强、市场适应快、集聚效应显著,但在技术创新、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可以通过与民营企业联建平台,或在企业设立中试基地等形式,更好地支撑民企在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再次,要建立平台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宁波的平台数量不少,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要通过优胜劣汰,把有限的资金、政策等资源,向对宁波产业有实际支撑力的优秀平台,以及有潜力的创新平台倾斜,对于只盯着政策但作用不大的平台,应给予警告乃至淘汰,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补强机制,更好地促进宁波重大平台建设。

  相关报道:

  重大平台蹲点记 | 解码创新街区的“翠柏里实践”

  重大平台蹲点记 | 探寻慈溪生命健康产业背后的“医工力量”

  重大平台蹲点记 | “工业味精”石墨烯调出产业“千滋百味”

  重大平台蹲点记 | 小平台做出大产业 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重大平台蹲点记 | 从生产线到实验室 这所研究院“逆向”攀高

  重大平台蹲点记 | “企服通”打造增值服务新模式

  重大平台蹲点记 | 打造创新策源的“南方高地”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