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宁波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制胜“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平台、产业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平台,是宁波加强创新引领、打破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重大平台蹲点记”系列报道,聚焦甬城各地在培育和打造重大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做法。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沈孙晖 通讯员 张超梁 潘志杰 文/摄
日前,一场特殊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对接会在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的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举行。雅戈尔、方太、公牛等多家“大优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齐聚一堂,就石墨烯电热元件、石墨烯改性纺织面料等领域,与创新中心达成应用合作意向并签约,进一步发掘“石墨烯+”的创新潜能。
这正是“工业味精”石墨烯的魅力所在。作为迄今为止自然界厚度最薄、硬度最高、导热导电性能最好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正凭借独特的微观结构,渗透到新能源、工业节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的“毛细血管”中。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形成技术成果12项,获得发明专利225项、授权专利221项,累计向18家企业转让或许可专利118项,参与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6项……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经过创新“烹制”,用“工业味精”调出了产业“千滋百味”,为宁波擎起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旗。
一条“新”道路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从一“出生”,便打上了新质生产力的烙印——
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牵头,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于2022年11月正式获批组建。这是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国内石墨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也由此担起了攻克石墨烯产业共性问题、突破新产品核心技术制备技术瓶颈、加快石墨烯产业化的重任。
“如果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那创新中心一直走在这条道路上。”在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主任刘兆平眼中,“超级铜”就是最好的佐证。
铜基石墨烯薄膜和“超级铜”。
一个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为传统铜材料带来新的生机,复合的石墨烯铜材料实现了118% IACS的导电性,使其一跃成为目前自然界稳定存在、最高导电性的新材料。
让一种金属元素“突破自我”,技术颠覆性创新激活了无限广阔的遐想:如果全国10%的电机用上“超级铜”材料,一年能节省185亿千瓦时电,相当于葛洲坝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迈入这片遐想空间,“超级铜”目之所及,乃是数千亿级市场:应用于导电线缆,让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拥有更高充电效率;应用于芯片外延连接线,让电子元器件拥有更低信噪比;应用于无线充电、5G天线,让前沿技术更进一步……
据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与中车工业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将推进高效能驱动电机的研发与应用,力争将“超级铜”应用于高铁。其“轻量版”还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极大提升续航能力。
石墨烯动力电池。
一路通,路路通。这座集聚140余名科研人员的重大平台,已有诸多关键共性技术陆续登场或亟待亮相——
由石墨烯改性后的重防腐涂料,耐腐蚀寿命提高两倍,兼具耐磨、耐冲性、防附着等功能特性,满足海洋与临海复杂环境的严苛应用要求,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并喜提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石墨烯与硅碳复合形成的新一代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有望突破现有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瓶颈,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的主流;
……
“这些处于‘现在进行时’的技术突破,之于整个石墨烯科研蓝海,也仅是一隅。”面对阶段性成果,刘兆平无比清醒,“突破永不止步,只有在这条‘新’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担起创新中心的使命。”
两个“新”现象
在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四楼的宁波尚烯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由石墨烯改性面料制作的运动休闲套装、防晒衣、瑜伽服等纺织服装产品琳琅满目。“加入‘工业味精’后,这些服饰具备防紫外线、抑菌、防静电、吸湿、速干、促进人体微循环等性能,且兼具时尚与环保。”科技赋能下,尚烯科技总经理何教有信心自家产品能与国际一流品牌“一较高下”。
尚烯科技石墨烯服饰亮相宁波时尚节。
尚烯科技是创新中心在石墨烯改性纺织纤维领域技术成果首次商业化的项目之一,虽然去年8月刚成立,但“初试啼声”便已“一鸣惊人”——
公司成立当天,便吸引一批纺织服装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在2023宁波时尚节上,其防晒值最高有1000+的石墨烯面料等展品,让展馆门庭若市……至去年底,尚烯科技销售额已有数千万元。
在创新中心的三、四楼,还有尚烯科技众多“同门师兄”:柔碳科技、烯材暖、佳运智能、高芯热能……它们都是创新中心孵化的企业。
于是,记者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楼下”创新、“楼上”创业。
“有些技术成果在市场上相对冷门,外部企业不敢轻易尝试,我们便自己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将科研团队变为创业团队,让科学家变为企业家,通过孵化企业,推动技术转移扩散。”刘兆平说。
汪伟展示石墨烯防雾护目镜。
汪伟就身兼“科学家”“企业家”双重角色。他既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副研究员,又是创新中心三楼柔碳科技的董事长。而柔碳科技也兼具“双重角色”——既生产合成难度最大、品质最好的石墨烯薄膜,服务碳基芯片、传感器等高端工业领域,又布局石墨烯加热布、加热膜、加热板三大应用体系,将“枝蔓”深入民品家电、厨电以及可穿戴、大健康等领域。
高芯热能则聚焦“暖”经济,在石墨烯技术应用上实现了地暖、发热画、足疗桶、汗蒸房、护腰带等产品的“七十二变”。“我们的石墨烯系列产品,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石墨烯应用多项空白。”公司总经理施元耀以石墨烯远红外地暖举例,该产品不但发热快、安装简单、智能控制,且比传统地暖更节能、更环保,现已广泛应用于我市民用住宅以及酒店、幼儿园、高端养老院、瑜伽馆等场景。
石墨烯远红外汗蒸房。
这些“师兄弟”既彼此错位,又互相耦合。于是,记者看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创新中心楼内企业就是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共同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石墨烯应用领域。
比如,烯材暖、柔碳科技都生产石墨烯电热膜,但生产工艺不同,应用领域也不同。作为两者的下游,高芯热能对“柔碳牌”电热膜优化升级后,深耕可穿戴取暖领域,解决低温环境下的近身取暖问题;对“烯材暖牌”电热膜优化设计加工后,发力地暖等煤改电、气改电领域。
据悉,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现已孵化15家初创企业,其中近一半已投产。
“创新中心将围绕重点领域,突破更多石墨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并通过融合各创新要素实现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助推我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刘兆平表示,计划到2028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