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贺艳 通讯员 朱莹莹 陈超波
70岁了,还能学习一项新技能吗?鄞州区首南街道雍城社区的“花样爷爷”民乐团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能!”
花样爷爷民乐团成立于2022年,由俞忠法、俞锡祥、俞忠明、俞记康、徐书清5位老人组成,年龄最大的俞忠明80岁,年龄最小的俞锡祥73岁,目前团队平均年龄近77岁。
5位老人中,有4位毫无音乐基础,但他们硬是凭着一股热情,通过抖音、B站等平台和鄞州老年大学的课程,练出了一手好技艺。就在4月底,他们参加了由鄞州区老龄办指导、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潮爸潮妈才艺SHOW”初赛(雍城社区赛点),以一首《西湖山水还依旧》惊艳了在场观众。
为圆儿时音乐梦,六七十岁学乐器
当天在比赛现场,5位老人身穿统一的白衬衫、西裤,搭配领结,皮鞋擦得锃亮,头上戴着潮流彩色卷发,彰显着“青春魅力”。他们用鼓板、越胡、琵琶、中胡四种乐器,演奏了一曲《西湖山水还依旧》。
花样爷爷民乐团参加“潮爸潮妈才艺SHOW”。
弹琵琶的,指尖翻飞,技艺娴熟,音符如流水般从指尖倾泻而出;越胡和中胡拉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情感,让人沉浸其中;鼓板伴奏如画龙点睛,为整首曲子增添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一曲,不仅展现了花样爷爷民乐团扎实的非凡魅力,还传递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待到曲终时,大家才回过神来,感叹意犹未尽。
今年78岁的俞忠法是团长。记者走进他的书房,一眼就看到各种音乐书籍和厚厚一沓曲谱,而俞忠法正戴着老花镜,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我是到了六十多岁才开始系统学习乐器的,空余时间在网上找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老师们的课件来学习。”记者定睛一看,俞忠法正在B站上跟学课件。
俞忠法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乐器:“小时候村里有越剧团来做戏文,乐师在戏台上敲敲打打,我能从头看到尾,好想自己也能上台拉二胡。但是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哪有学乐器的机会,后来就跟着父母下地去了。”
成家后,俞忠法忙着养家糊口,儿子成家后又忙着带孙女,学习乐器的心思暂时被生活琐事淹没了。
随着孙女渐渐长大,俞忠法和老伴邬阿姨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爱好戏曲的邬阿姨到鄞州区老年大学报名学习越剧,还加入了社区戏曲社。兴趣十足的她经常在家中练习,但没有伴奏总觉得不给力,一来二去,俞忠法就自学了二胡给老伴伴奏。2013年,想更进一步的他到鄞州老年大学报名学习民乐演奏。
俞忠法和俞忠明是兄弟,都爱好民乐。在鄞州老年大学,俞忠法又结识了兴趣相投的徐书清、俞记康、俞锡祥。“老年大学里学乐器的男性不多,刚好我们几个年龄相仿,就凑在一起了。我们当中,除了徐书清是中学音乐老师,科班出身,其他人都跟我一样,虽然从小爱好唱歌、越剧,但没机会,六七十岁了才开始学!”
因为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平时练习都特别努力。为了民乐团的乐器演奏更加丰富,俞忠法和俞锡祥又学了琵琶演奏。如今他们每人都会演奏两种以上乐器。
花样爷爷民乐团参加“潮爸潮妈才艺SHOW”。
花样爷爷们乘风破浪,从幕后到台前
“学成归来”的爷爷们在邬阿姨的推荐下,也一起加入了社区戏曲社,为爱好越剧、甬剧的居民伴奏,才艺也有了发挥的舞台。
其实,5位老人并不是都住在雍城世家小区,但他们约定每周一下午聚在一起学习、切磋。今年74岁的俞记康住在横溪镇,来雍城世家小区要坐1小时的公交车,但是每周一下午的排练从不落下,“每次来我都很高兴,很满足,这个民乐团就是我的精神支撑。”
花样爷爷民乐团在排练中。
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信心,雍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国画鼓励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社区为花样爷爷民乐团提供了固定的排练场地,当街道、社区有活动时,也会第一时间通知、鼓励他们参加。这次“潮爸潮妈才艺SHOW”也是社区网格员小孔替爷爷们报的名。
从幕后到台前,花样爷爷民乐团的成功,激励着其他有兴趣爱好的老年朋友。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年龄不是梦想的绊脚石,只要有热爱和坚持,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