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坐“流动小板凳”倾听居民心声。(沈孙晖 颜宁 摄)
前天下午,镇海蛟川街道银凤晓月小区的凉亭内,一场居民美食分享会正在举行。大伙一边品尝居民志愿者亲手制作的宁波传统美食糕点,一边聊家常,其乐融融。
此时,一群特殊的“客人”到访——
他们是社区的社工,特别的是,每人手上都提了一把便携式小板凳,带了一本记事簿。他们此行前来,所为何事?
“大伯,最近我们小区要搞雨污分流工程,您有啥建议?”只见社工林学峰打开板凳坐了下来,向老年居民虚心“取经”。而大爷大妈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不吝赐教”,提出了不少意见,现场宛如一场温馨的家庭大聚会!
一把“流动小板凳”,“坐实”民生大实事。
银凤社区有些特殊,它是周边7个村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和政府保障性住房小区共融的复合型大单元社区。近年来,随着户籍人口外迁,外来人口流入,加上老龄化加剧,居民们平日喜欢坐在凉亭里、楼道前唠家常。
为了倾听居民心声,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今年社区推出了“流动小板凳”计划。“我们给每一名社工发了一把小板凳,让他们去小区走访时带着,看到有居民聚在一起聊天,就支起小板凳加入‘聊天团’,既与居民混个脸熟,又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加以解决。”银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岑辉说。
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充电驿站的顺利推进,就得益于“流动小板凳”。原先因为充电位紧张,银凤晓月小区不少居民只得在家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社工在日常走访获悉后,立即上报社区。经过物居业三方协同联动,如今小区充电驿站的选址已确定,占地343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200辆电动自行车,居民只需扫码支付就可享受“家门口”的充电服务。
对于“流动小板凳”收集到的居民诉求和合理建议,社工们详细做好登记,并建立了“一般问题现场解决、难点问题分段解决、重大问题联合解决”的机制。
“一把‘流动小板凳’,让社工主动走近99步,居民只需迈出一小步,并通过‘板凳+服务’‘板凳+议事’‘板凳+共融’模式,让陌生的邻里熟悉起来,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岑辉说,这就是银凤社区邻里和谐的“密码”、基层治理的“良药”。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颜宁 郑童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