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胆山,四明山北麓最高峰。峰下,有一古老的地名曰“凤亭”,据余姚旧志载,为虞氏家族早期世居、归葬之地。
“一部余姚志,半部虞家史”。东汉至隋唐500年间,虞氏家族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虞世南。这位受到唐太宗赏识的书法家、诗人,位列“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所写的《孔子庙堂碑》,为书法史上不朽名作。
位于冯村的虞世南书法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余姚文史学者计文渊致力于收集乡邦文献,积累了大量和虞世南有关的古籍文献、名碑名帖,日前在旧属凤亭乡(今归兰江街道)的冯村专辟“虞世南书法博物馆”。
记者在计文渊陪同下,走访了这一省级乡村博物馆。
黄线划出“秀姚”字样。
虞世南之女名唤“秀姚”
余姚旧有“虞舜故里”之说。舜姓姚,号有虞氏,余姚、上虞两地皆因此得名。
2009年,西安近郊出土了虞世南女儿和女婿的墓志铭,其中《大唐故兰陵公萧府君夫人虞氏墓志铭》上明确写道:“夫人讳秀姚,字思礼,会稽余姚人也。灵绪载繁,轩丘孕祉於枢电;白源克濬,姚泽隤庆於薰风。”
相传舜曾作《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故“薰风”亦指“南风”。计文渊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余姚虞氏支脉繁衍,源于孕育之地的光耀,前有白水冲之源,又是虞舜遗泽之地,润德阜民”,是虞氏家族与余姚关系非常明确的一条记载。
“虞世南将女儿的名字唤作‘秀姚’,也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像余姚一样美丽。”计文渊说。
虞世南本人,亦有“姚江虞世南”之自称。其在隋秘书郎任上所编的《北堂书钞》160卷,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计文渊曾见过一册明刻本《北堂书钞》,卷首有很清晰的“唐姚江虞世南辑”字样。
虞世南还曾为余姚龙泉寺写过碑记《唐大龙泉寺碑并序》。目前原碑已不存,文章在宋代的《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有收录。其中说龙泉寺“虽弘壮未极,而严净有余”,其“地势则凭峻岭以为墉,萦长江其如带”,表示当时的龙泉寺建筑约沿姚江呈带状分布。
《孔子庙堂碑》旧拓本。
展出虞世南相关展品80余件
虞世南书法博物馆展示有计文渊多年收藏的虞世南相关文献、碑帖80余件,实物与展板并陈,图文并茂,弥足珍贵。
最有代表性的虞世南书法,当属《孔子庙堂碑》。此碑系虞世南奉唐太宗之命撰文并书写,记述了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子第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现唐拓仅有一孤本藏于日本东京三井文库,西安碑林中矗立的乃是宋代翻刻之碑。
经过多年积累,计文渊陆续收藏了西安碑林之《孔子庙堂碑》的宋刻清拓本、清代李宗翰摹刻的《孔子庙堂碑》旧拓本、翁方纲以双钩之法摹写的《孔子庙堂碑》存字本,以及日本翻刻本,均可在展柜中看到。
传世受到认可的虞世南墨迹仅有两件,分别是故宫博物院藏的虞世南《临兰亭序》和上海博物馆的《汝南公主墓志铭》。故宫的《临兰亭序》原无临写人名款,明人董其昌题跋称“此卷似永兴(虞世南被封永兴县子)所临”,后世遂改称虞世南临本。
展览中,可见董其昌所刻《戏鸿堂法帖》中的虞世南《临兰亭序》拓本,以及清《滋蕙堂法帖》中的《汝南公主墓志铭》旧拓。
虞世南还有多张法帖被收入《淳化阁帖》,如《去月帖》《大运帖》等,其宋拓现藏美国,虞世南书法博物馆展出其图片。与之相对应的实物展示则是一件西安碑林《淳化阁帖》的明刻清拓本。
据了解,虞世南书法博物馆还藏有虞世南的《破邪论序》《积时帖》《疏会帖》旧拓本,虞临《治头眩帖》《黄庭经》旧拓本,以及(传)虞临《兰草帖》《雨后帖》旧拓,后两者上皆有一枚“世南”印,较为少见。
世传虞世南书写的还有《攀龙鳞·附凤翼》大字,在河北肃宁、赵县,河南汝阳、潢川,浙江绍兴等地有翻刻。虞世南书法博物馆藏有清拓。
配合展览,计文渊还挑选了自己收藏的部分唐人写经残本进行展出,助观者体会时代气息。
龙泉寺出土隋唐时代的瓦当。
“唐文懿虞世南故里”碑亭与“世南路”
“双雁虞氏”,自古为会稽望族。自东汉至隋唐500年间,簪缨相袭,高官显宦人数名列会稽三大望族之首。
虞氏载入国史正传者即有20余人,成就卓著者除了虞世南,还有易学家虞光、经学家虞翻、天文历算家虞喜、史学家虞预、文学家虞绰等。人物之盛,成就之高,江南望族无出其右。
近年来,在余姚凤亭、冯村一带,出土了大量三国至东晋时期的虞氏砖铭,实证该地为虞氏家族主要发源地。
1997年,在计文渊倡议下,余姚市地名委员会与余姚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同意,在余姚市政府西北侧路口建立“唐文懿虞世南故里”碑亭,并将余姚市政府北侧大街命名为“世南路”,碑亭与路名留用至今。
唐太宗曾夸“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638年,80岁高龄的虞世南去世,唐太宗“哭之甚恸”,特许其陪葬昭陵,给予极高的礼遇。
“希望虞世南书法博物馆的筹备和建立,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姚江历史文脉,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计文渊说。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