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聪。孙宇卓 摄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 林国聪/文
宁波的船,不仅是水上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它们见证了宁波从远古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港的历程,也承载了宁波人民与海洋的深厚情感。
所以,一椽一木皆有考究,一钉一铆皆有来历。探寻宁波的船,也是在回溯宁波城的发展历史。
一方面,基于生产生活的需求,宁波创造了船。
八千年前,古宁波湾的先民们依山傍海,以渔业捕捞、采集、狩猎为生;背靠山地,木材丰富,就地取材,刳木为舟,渡水而行,扩大活动范围。
所以简易的独木舟,不仅是一种开创性的发明,更是远古先民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交通工具。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自然资源的探索利用,原始简单的独木舟逐渐发展成为先进多样的舟船。例如为了加快行驶速度,人们会在船上加装风帆,借助风力推动船只前行;再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船两侧,安装着数十对划桨,使其在水上如箭般疾驰,等等。
同时,生产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也促成了船只种类的丰富化、功能的专业化、结构的复杂化。无论是宋代神舟的出使远洋,还是历代商贸航运,再或是渔业捕捞作业等,都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船只类型。
然而,从认识海洋、适应海洋,再到利用海洋、跨越海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古至今,生活在宁波这片土地的人民,会把他们最深沉的智慧、最丰富的经验,和最朴实的情感,赋予在每一艘船上。
宁波工匠的审美观念会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从船首至船尾底部由V型向U型的巧妙过渡是浙船所独有的船型设计……可以说,每一艘“诞生”于这片土地的船,都会有着独特的地域烙印。
知微见著,臻于至善。造船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贯穿千年的、宁波制造行业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不同时代的高超技术水平,也代表着向新求变、探索未知的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船也成就了宁波。
作为一个可以跨越大江大河大海的交通工具,船的存在打通了宁波与外界的联系,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与机遇。
从对外交流的角度来说,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站在了政治、经济、文化开放的前沿。船只频繁往来,货物源源不断,宁波是全球好物的集散地,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更是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桥头堡。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说,船只往来间,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也丰富了宁波的民俗文化。比如出土于鄞县(今鄞州)云龙镇甲村的巴掌大的青铜器,上面刻着羽人竞渡的清晰纹样;再比如罗盘等航海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妈祖等海神信仰文化的孕育。
当前,借助于宁波发展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天然“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先发优势”,更多“沉睡”于海底的船只,将带着他们封存已久的故事,逐渐浮现。
而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去保护这些已被海水腐蚀的古代船板、木材,是因为在时间的“包装”下,它们已不是简单的一块木头,而是承载货物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而今,这些不同时代的“载体”分布在世界各地,可能大部分还淹没在水下、在海底。如果把它们所在的位置串联成线,一条条不同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会不会清晰呈现出来?
所以说,船,是破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密码,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基因。呵护每一个船板,研究每一艘沉船,就是在还原一段段历史,再现宁波昔日的海洋文明。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