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陈颖俊 文/摄
今天(16日)上午,位于慈溪市匡堰镇乾炳村的雨淳杨梅共富工坊在沉寂数小时后,又变得热闹起来。一颗颗新鲜的杨梅经过机器、人工分拣后,被运送至杨梅包装流水线,进行预冷、包装、检测。


戚军洋演示码垛机器人。
“这条流水线是合作社今年引进的,建车间、买设备,一共投入800多万元。有了这个好帮手,我们对杨梅的包装、加工就能实现标准化操作。”工坊负责人戚军洋介绍。
引进现代化包装流水线,为家乡杨梅产销插上“科技翅膀”,是90后“杨梅哥”戚军洋的一个心愿。今年以来,在有关部门以及匡堰镇政府支持下,他带领慈溪市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梅农建起杨梅共富工坊,开辟杨梅产业发展“新赛道”。

杨梅包装流水线。
“如何提升‘软实力’,打响匡堰‘富硒杨梅’品牌,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戚军洋说,在雨淳杨梅共富工坊,梅农送来的新鲜杨梅经流水线包装,可以第一时间“搭乘”冷链物流车销往全国各地。

待包装的杨梅。
戚军洋运营的这座“杨梅梦工厂”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设有分拣、预冷、前道包装、后道包装等车间,以及3座冷库、1间检测室。为了提升杨梅包装效率和质量,他在今年引进封箱机、装箱机、码垛机器人等设备。

杨梅包装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杨梅经过预冷、抽真空、封装等工序后,变成精美的礼盒。”在后道包装车间,戚军洋指了指正在“工作”的码垛机器人说,“你看,它将封装好的杨梅礼盒搬运到指定位置,与人工搬运相比效率提高好几倍。”

戚军洋(右一)正在分拣杨梅。
自本月露天杨梅采摘大幕拉开以来,这座“杨梅梦工厂”每天包装的杨梅超过4吨。“我们服务的梅农超过1000户,既有本村的,也有周边村的。去年,合作社销售杨梅100多吨,总金额超过600万元。今年有了这条流水线,销售额有望达到800万元。”展望今年杨梅销售形势时,戚军洋信心满满。

匡堰梅农。
采访期间,戚军洋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共富”。在他看来,如何让杨梅种植这个“老行当”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助力乡亲们增收致富,年轻梅农责无旁贷。

杨梅“保鲜盒”。
“10年前,军洋返乡创业。此后,他组建杨梅合作社,带领村里的梅农‘林中掘金’。”乾炳村党总支书记戚永灿说,这几年,他开发杨梅“保鲜盒”,让杨梅“驻颜”72小时、“走”得更远,提高了梅农收入。

慈溪杨梅。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建造大型冷库……戚军洋将不易保存的杨梅加工成杨梅饮料、杨梅酥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去年,光杨梅汁加工销售,戚军洋就为合作社增收100多万元。

杨梅汁。
“杨梅共富工坊建成后,那些被雨水打湿的杨梅在恒温恒湿车间内能得到除湿处理。另外,新落成的大型冷库为合作社推进杨梅深加工提供了保障。”戚军洋向记者透露,今年,他打算开发一批杨梅果酒、杨梅气泡水,提高杨梅附加值,延伸杨梅产业链,与其他梅农一起绘就共富新“梅”景。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