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的专业护理员正在护理病人(陈敏摄)
家人生病,家属无需陪护。一种新兴的“无陪护”病房正在宁波医院悄然出现,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将使病人家属从繁重的住院陪护中得以“解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陪护”病房试行一段时间以来,虽已受到不少患者及家属的欢迎,但是目前选择这种护理新模式的病人并不多。业内人士坦言:要想推广,困难不少。
6家医院13个病区试行“无陪护”病房
“无陪护”病房,即患者在住院期间无需家人陪护,所有陪护工作由经培训的护理员完成。
据介绍,目前宁波试行“无陪护”病房的共有6家医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中医院、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镇海区人民医院、宁波市精神病院,共13个病区试行。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琴鸿告诉记者,自6月1日起,该院方桥院区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心外科4个病区开始试行“无陪护”病房。与其他病区不同,“无陪护”试行病区建有智能化“无陪护”呼叫系统,配置可穿戴感知设备、护理员呼叫铃、毫米波雷达等AI感知设备,患者只需一按铃,系统就会自动发送需求,护理员在收到佩戴的任务手表发出的任务后迅速前往照护。
方桥院区4个试行病区目前共配备23名专业护理员。宁波市中医院目前在骨伤科2个病区试行“无陪护”病房,配备10名专业护理员。
“无陪护”病房有何不同?
与以往病人采取“一对一”陪护相比,“无陪护”病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徐琴鸿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两个明显的不同:护理员更专业,患者支出明显降低。
7月2日下午3点,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神经外科病区,身穿一袭蓝色工作服的护理员刘小琼正在为9床患者翻身。这名女患者因烟雾病刚做过手术,全身不能动弹,护理要求特别高。看着刘小琼娴熟地护理着母亲,患者女儿小孙满意地说,这些护理员真的很专业,也很细心,将妈妈交给她们,很放心。
据了解,“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都具备医疗护理员资格证书,受过医院相关科室的专科照护培训。目前宁波“无陪护”病房多实行“多对多”模式,两班制,每个护理员最多分管4个病人。按要求,每30~60分钟护理员需定时巡查分管病人。徐琴鸿笑着说,护理员24小时关注着每一个病人,家属完全可以放心。
患者支出明显降低。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为例,原先病人的陪护费用一般为每天250元,现在每天收取费用130元,如果一天只需陪护12小时则每天收取100元。在宁波市中医院,护理费用同样缩减了很多。
从采访看,虽然“无陪护”病房试行时间不久,但这种新模式已经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医护人员更是高度认可这种陪护新模式,一方面,陪护技能更专业;另一方面,减少人员流动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与此同时,病区的环境更为安静、舒适,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也使医护人员少受干扰,能更专注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三大困难,导致“无陪护”叫好不叫座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老龄化”与“少子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团队协作“多对多”为主的“无陪护”模式是有望替代原来的“一对一”模式的,是解决“陪护难”“陪护贵”的一项益民措施,必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新趋势。
但从目前各家试点医院的试行情况看,“无陪护”病房的推广面临不少困难。家属接受度不高,选择“无陪护”模式的并不多。7月2日,记者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采访时,市民林先生正在向护士长要求为即将手术的母亲“一对一”陪护,原因是他对“多对多”新模式仍存在担忧。更多的家属则更习惯由家人来陪护生病的亲人。方桥院区神经外科护士长告诉记者,当天该病区共有住院患者41人,其中14名术后患者需要陪护,7名由家属自行照顾,另外7名患者中有6名选择了“无陪护”模式。
费用问题是另一个困难。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并不在意优惠部分,更愿意雇用“一对一”陪护,而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即便费用减至130元一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不小的负担。
此外,第三方陪护公司积极性不高。由于选择“无陪护”模式的患者相对较少,陪护公司面临着亏损的风险。负责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陪护项目的“护理易”公司的孙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对每个护理员实行底薪制,在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公司肯定是亏损的。
采访中,宁波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宁波市护理协会会长徐军说,当前广东、福建等开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无陪护”病房相关费用已被纳入医保,部分或全额由医保支付。宁波可以参考这些做法,充分保障患者的权益并撬动陪护公司、医院的积极性,切实推动“无陪护”病房的实施和推广。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陈敏 通讯员陈君艳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