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八旬老人和他的"家门口"美术馆 他让很多草根艺术家圆梦
2024-07-18 0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陈玉麟老人(右)向看展市民讲解作品。

“大自然中的荷花以红色居多,也有白色或黄色,但这种绿色非常少见。我是偶然间在鄞州一个荷塘看到的,就把它画了下来。”7月15日上午,在鄞州区白鹤街道丹凤社区的“家门口”美术馆,今年83岁的馆长陈玉麟正兴致勃勃向前来看展的居民介绍作品。

《和美世界》墨明百荷画展最近正在展出,这些作品记录了陈玉麟数十年的热爱和坚持。这个2022年开馆的“家门口”美术馆,让很多草根画家“圆梦”了,也让美育的种子在社区散播。

一位工程师对艺术的执着

这场百荷画展是陈玉麟老先生的第一场个人画展,101幅作品,记录下荷花的千姿百态。

这些作品中,有很多老人的早期作品,比如1991年创作的《荷塘小鸟》。这幅作品用清淡的色彩勾勒出一片清凉世界,荷叶与荷花均采用新颖的技法,让人眼前一亮。该作品还曾亮相1992年的中国蒙古国艺术交流展,也是他的画作第一次出国展览。

陈玉麟从小喜爱绘画,曾报考过专业美术院校,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工程师,但他心中的梦想从未消失。

他的哥哥,是新海派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家泠。年轻时,他经常临摹哥哥的作品,但学习并不等于模仿,他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我画画全凭兴趣,兴致来了,可以一直画到凌晨两三点。”这些年,画画已经成了陈玉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始终对绘画保持着一份热情。

早在包头工作期间,每年寒暑假,他就经常给单位职工子女办公益美术班,最多的时候一个假期就有400余人。到了宁波以后,这样的公益课也未曾停下,有三个孩子曾经跟随他学画画,后来都顺利考入艺术院校。

今年暑假,在丹凤社区组织下,陈玉麟和社区的文艺达人一起在“家门口”美术馆开办青少年公益艺术培训班。

“上阵父子兵”,这些年,陈玉麟的儿子陈工烨也加入了公益导师的行列,义务教孩子们画画。

“家门口”美术馆的部分展出作品。

他让很多草根艺术家圆梦

2022年2月22日,“家门口”美术馆正式开馆并举办首展,当天很多居民来看热闹。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国画以及苍劲有力的书法,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展出的很多作品就来自丹凤社区的居民,都是他们熟悉的邻居。

为了这一天,陈玉麟忙碌了大半年。从美术馆装修到策展等,他一直亲力亲为。他还一直珍藏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家门口”美术馆的点点滴滴:六一儿童节举办“侯兴睿书法个展”,梅林街道文化走亲活动,春节期间举办书写和赠送春联活动……

两年多来,这个美术馆已经推出了12场居民个人展览,大多是丹凤社区居民创作或收藏的作品,有宁波收藏大家的珍贵私藏,有幼儿园孩童的天真涂鸦,也有富有国风韵味的国画书法和别具一格的非遗作品。

小小美术馆,承载了很多普通人的梦想。

“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在美术馆展出。画画让我的老年生活很充实,这辈子算是圆满了!”说起今年2月份办的个展,年已八旬的鲍光明依旧心潮澎湃。

从前,陈玉麟是很多草根艺术家的筑梦人,他们的作品被展出,被更多的人“看见”。

去年7月底,陈玉麟前往宁海县梅林街道刘三村采风时,偶遇一位农民女画家叶静姣。这位农民画家只有初中学历,甚至没有专业学过绘画,却能画出精致的肖像画和花鸟画。同年9月底,陈玉麟邀请这位草根画家来“家门口”美术馆举行个展,居民反响热烈。

最近,老人正计划着国庆期间办一场以山村采风为内容的摄影绘画展,为国庆献礼。

一群文艺达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家门口”美术馆从展厅命名、场馆设计、作品征集、画展策划等都由居民操办,300余件展品皆出自居民创作,来自居民收藏,集文化艺术创作、教育、体验、普及、展示、研讨等于一体。

因为这个美术馆,社区集结了50余位文艺达人,而美术馆则成了他们的“舞台”。

吉祥绣球鄞州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华爱月就住在丹凤社区,她擅长制作传统布艺,曾受邀参加鼓楼步行街、南塘老街的开街活动。如今,她经常来到社区,将这些手艺传给更多居民。

华爱月一只手上套着顶针,一只手穿针引线,经过浆布、裁剪、绘图、刺绣、缝合成球瓣、填充、拼缝等多道工序,一个小小的绣球就完成了。

“泡沫花是我在网上自学的,买来的水果,外面那层包装用的泡沫不要扔,各种颜色都收藏起来,在做泡沫花的时候,就等于是废物利用了。”朱仙奉将泡沫做成了惟妙惟肖的花束。

在“家门口”美术馆二楼有面充满童趣的作品墙,贴满了儿童画和书法作品。陈玉麟告诉记者,这上面的作品都由辖区学校的小朋友提供。“孩子们很有想象力,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画画的兴趣。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舞台,就是希望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

这两年,这个“家门口”美术馆“生意”越来越好,有居民自发来看展,也有很多人想在这里办个展。这个家门口,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更是一场文艺赋美,让文艺像星星之火在这里蔓延。

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胡逸兴 实习生吴眉育 许舒畅 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八旬老人和他的"家门口"美术馆 他让很多草根艺术家圆梦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7-18 07:11:00

陈玉麟老人(右)向看展市民讲解作品。

“大自然中的荷花以红色居多,也有白色或黄色,但这种绿色非常少见。我是偶然间在鄞州一个荷塘看到的,就把它画了下来。”7月15日上午,在鄞州区白鹤街道丹凤社区的“家门口”美术馆,今年83岁的馆长陈玉麟正兴致勃勃向前来看展的居民介绍作品。

《和美世界》墨明百荷画展最近正在展出,这些作品记录了陈玉麟数十年的热爱和坚持。这个2022年开馆的“家门口”美术馆,让很多草根画家“圆梦”了,也让美育的种子在社区散播。

一位工程师对艺术的执着

这场百荷画展是陈玉麟老先生的第一场个人画展,101幅作品,记录下荷花的千姿百态。

这些作品中,有很多老人的早期作品,比如1991年创作的《荷塘小鸟》。这幅作品用清淡的色彩勾勒出一片清凉世界,荷叶与荷花均采用新颖的技法,让人眼前一亮。该作品还曾亮相1992年的中国蒙古国艺术交流展,也是他的画作第一次出国展览。

陈玉麟从小喜爱绘画,曾报考过专业美术院校,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工程师,但他心中的梦想从未消失。

他的哥哥,是新海派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家泠。年轻时,他经常临摹哥哥的作品,但学习并不等于模仿,他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我画画全凭兴趣,兴致来了,可以一直画到凌晨两三点。”这些年,画画已经成了陈玉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始终对绘画保持着一份热情。

早在包头工作期间,每年寒暑假,他就经常给单位职工子女办公益美术班,最多的时候一个假期就有400余人。到了宁波以后,这样的公益课也未曾停下,有三个孩子曾经跟随他学画画,后来都顺利考入艺术院校。

今年暑假,在丹凤社区组织下,陈玉麟和社区的文艺达人一起在“家门口”美术馆开办青少年公益艺术培训班。

“上阵父子兵”,这些年,陈玉麟的儿子陈工烨也加入了公益导师的行列,义务教孩子们画画。

“家门口”美术馆的部分展出作品。

他让很多草根艺术家圆梦

2022年2月22日,“家门口”美术馆正式开馆并举办首展,当天很多居民来看热闹。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国画以及苍劲有力的书法,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展出的很多作品就来自丹凤社区的居民,都是他们熟悉的邻居。

为了这一天,陈玉麟忙碌了大半年。从美术馆装修到策展等,他一直亲力亲为。他还一直珍藏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家门口”美术馆的点点滴滴:六一儿童节举办“侯兴睿书法个展”,梅林街道文化走亲活动,春节期间举办书写和赠送春联活动……

两年多来,这个美术馆已经推出了12场居民个人展览,大多是丹凤社区居民创作或收藏的作品,有宁波收藏大家的珍贵私藏,有幼儿园孩童的天真涂鸦,也有富有国风韵味的国画书法和别具一格的非遗作品。

小小美术馆,承载了很多普通人的梦想。

“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在美术馆展出。画画让我的老年生活很充实,这辈子算是圆满了!”说起今年2月份办的个展,年已八旬的鲍光明依旧心潮澎湃。

从前,陈玉麟是很多草根艺术家的筑梦人,他们的作品被展出,被更多的人“看见”。

去年7月底,陈玉麟前往宁海县梅林街道刘三村采风时,偶遇一位农民女画家叶静姣。这位农民画家只有初中学历,甚至没有专业学过绘画,却能画出精致的肖像画和花鸟画。同年9月底,陈玉麟邀请这位草根画家来“家门口”美术馆举行个展,居民反响热烈。

最近,老人正计划着国庆期间办一场以山村采风为内容的摄影绘画展,为国庆献礼。

一群文艺达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家门口”美术馆从展厅命名、场馆设计、作品征集、画展策划等都由居民操办,300余件展品皆出自居民创作,来自居民收藏,集文化艺术创作、教育、体验、普及、展示、研讨等于一体。

因为这个美术馆,社区集结了50余位文艺达人,而美术馆则成了他们的“舞台”。

吉祥绣球鄞州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华爱月就住在丹凤社区,她擅长制作传统布艺,曾受邀参加鼓楼步行街、南塘老街的开街活动。如今,她经常来到社区,将这些手艺传给更多居民。

华爱月一只手上套着顶针,一只手穿针引线,经过浆布、裁剪、绘图、刺绣、缝合成球瓣、填充、拼缝等多道工序,一个小小的绣球就完成了。

“泡沫花是我在网上自学的,买来的水果,外面那层包装用的泡沫不要扔,各种颜色都收藏起来,在做泡沫花的时候,就等于是废物利用了。”朱仙奉将泡沫做成了惟妙惟肖的花束。

在“家门口”美术馆二楼有面充满童趣的作品墙,贴满了儿童画和书法作品。陈玉麟告诉记者,这上面的作品都由辖区学校的小朋友提供。“孩子们很有想象力,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画画的兴趣。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舞台,就是希望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

这两年,这个“家门口”美术馆“生意”越来越好,有居民自发来看展,也有很多人想在这里办个展。这个家门口,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更是一场文艺赋美,让文艺像星星之火在这里蔓延。

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胡逸兴 实习生吴眉育 许舒畅 文/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