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走进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思政导师潘雪给同学们讲述张人亚的故事。
从6月27日第一堂移动思政课走进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海曙万安社区,到7月8日第十六堂移动思政课来到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区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历时13天的“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的后续反响还在持续。
这几天,参与活动的高校思政导师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思考。其中,有对活动的点赞,有对自己课程的复盘,有对尚存问题的建议,甚至还有老师们围绕主题展开了调查。一起来看看导师们都有哪些思考。
1 有点赞 有思考
校政企合力上好优质大思政课
“2024年6月开启的16堂以标志性交通工具为载体的移动思政课,是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做出的创新性探索。”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姜帆认为,“对于接受思政教育的大中小学学生而言,校园里的课堂、巴士上的互动、教学点位上的实践,三位一体、理实融合、教学互促,移动的思政课成为有趣味、有启发、有回味的大中小学思政教学一体化创新时空……移动的思政课,在根本意义上向全社会展示了一种思政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校政企合力上出优质大思政课的宁波方案。”
这一点,也是许多思政导师们的共识。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赵嘉蒂说,移动思政课打破教室授课的模式,把上课场所搬到巴士上,搬到生活中的场景中来,特别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行走中体验、在互动中感悟。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丽丽表示,近年来,宁波大学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一次,她很高兴地看到,由宁波市教育局、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移动思政课活动,组织各方力量,实现了在甬高校共上一堂思政课的目标。
点赞之余,老师们还有更多的复盘和思考。
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认为,移动思政课在教学方式创新和充分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之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何确保移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2 思考一:
如何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在开课的过程中,导师们也关注着一个问题——对于宁波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家精神等,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的认知程度是怎样的?思政课结束之后,有的老师还就自己关心的主题开展了调查,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导师郑盼盼,在此次移动思政课上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科学家精神的探寻之旅。她带领同学们来到周尧昆虫博物馆、院士公园,通过参观走访、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的科学家。
事实上,郑盼盼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如何学习践行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她提交了题为《科学家精神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调查了宁波市10所初中的200名学生。
调查中,当被问及“你对科学家精神感兴趣吗”时,55.17%的同学表示“感兴趣”,20.69%的同学表示“非常感兴趣”;29.63%的学生认为“科学家精神与自己非常有关系”,55.56%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有关系”。但当被问及“你对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是否了解”时,表示“非常了解”的只占20.69%,表示“不了解”的占13.79%,表示“了解一些”的学生占44.83%。
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对科学家精神抱有浓厚兴趣,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这反映出教育在传递科学家精神方面还大有可为。
针对这一现状,郑盼盼提出了三项建议。
首先,充分利用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家精神,提高其认知水平。其次,创作主题科普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传承科学家精神。最后,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平台,以更贴近时代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
郑盼盼呼吁,宁波作为“院士之乡”,是一座具有科学家精神基础的城市,希望通过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和指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科技人投身科研事业、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让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怀有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最终在时代发展中赓续弘扬甬籍科学家精神,为助力宁波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3 思考二:
如何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
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总结的过程中,对身边的大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柔石的了解程度,学生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了解的,后续希望以哪种方式进行了解等。
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宁波革命烈士柔石的了解较少,且多数是通过传统的书籍和报刊了解的,在新媒体平台上了解到的较少。老师们由此建议,要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研、采访等课程形式,深挖柔石的贡献及其思想,并合理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其在新时代的传播影响力。
如何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少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雪提出社区参与、举办红色文化活动、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教育方式等建议。她认为,通过社区活动,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学习红色文化;通过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节、展览、讲座等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发红色文化的教学资源,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可获取性;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记者 王伟 李臻
【后记】
“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实施过程中,我们听到了来自高校导师、中小学生、学生家长等各方的声音和反馈。近期,更是收到了10多位老师发来的总结报告,或长或短,情真意切。
老师们表示,移动思政课是宁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行动,应该持续下去。也有人建议,应该多开展此类活动,这是践行大中小学思政课非常好的落地举措。
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厚土壤,这堂大思政课,任重而道远。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