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一把手话改革|毛才盛:勇担改革发展新使命 共绘教育强市新蓝图
2024-08-19 06:5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年来,宁波教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教育成果出彩出圈,“公共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宁波如何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此,记者专访了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核心观点

  ■宁波教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为助推宁波城市之兴

  ■宁波教育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加快耦合“教育链+创新链”,优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宁波教育回应民生重要关切,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宁波市实验小学课间一景。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请问,全会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毛才盛: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了系统部署。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

  ——更加突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治上看教育

  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构建能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教育机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大战略上兴教育

  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更加突出从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大民生上办教育

  全会提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兜准、兜住、兜好民生底线。

在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快乐奔跑。

  宁波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进一步

  记者:近些年,宁波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让老百姓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效?

  毛才盛: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落实“八八战略”,以改革之势破瓶颈、以改革之策谋发展、以改革之举惠民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

  立根铸魂,实现党建引领全面落地。高校“四个融合”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经验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广。实施“中小学德育铸魂行动”“高校思政工作筑基工程”,开展“四个一百”建设,党的全面领导在教育系统根深叶茂。

  争先创优,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各区(县、市)全部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省领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在甬高校1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自主培养两院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破障闯关,实现育人方式有效变革。以“双减”催生育人方式深刻变革,重塑学生全面发展新格局。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4321”工作体系入选全国科学教育优秀案例,是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相关工作受到教育部领导肯定。

  攻坚克难,实现教育共富可感可触。各区(县、市)携手破解优质学位供给不足,四年累计改扩建中小学322所、增加学位164391个。30.4万名随迁子女愿读尽读,公办接纳率94.14%。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筹设开工,海曙中学、镇海中学甬江校区正式招生。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全域教共体建设、课后服务优质工程等改革,让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引智育才,实现人才支撑坚实有力。在甬高校累计输送17.17万名专门人才,中职学校输送近6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近97万人次。80%的专业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育高层次人才162人,高校科研经费达27.2亿元,年增长率超30%。获评1个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0个省部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有力支撑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宁波南高教园区。

  “三深化、三破解”,宁波教育向改革纵深处推进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宁波教育会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方向和行动?

  毛才盛: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在“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民生服务”等领域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中展示教育作为。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教育管理制度性障碍,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建立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激发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优势,促进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有组织的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矩阵。高标准推进大思政“五位一体”建设,强化“五育并举”内涵,构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以师德师风为重点,健全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全面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教师分层培养和专项培训,开展教师评价全链条管理,探索“引优育强、严管厚爱”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引导教师做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

  以大平安理念为统领,推进完善校园治理长效机制。推出甬上“8910服务平台”,建立“一环四员”智慧风险管控平台,深化平安、文明、绿色、清廉“四个学校”建设,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平安稳定、文明守礼、绿色低碳、守正清廉的中小学现代化治理“宁波样板”。

  2.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破解拔尖人才自主培养难题,提升教育支撑城市发展能力

  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快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学科专业“161”工程,重点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两带多园”和“2070”工业集聚区体系。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培养千名“未来工程师”。组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特色学院,培养一批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以创新素养为核心,厚植高素质人才培养基础。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力打造宁波“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通过“大中小”“家校社”“教科研”三个一体化,构建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实现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幅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精准发现与高效培养,为“宁波智造”奠定人才基础。

  3.深化教育服务供给改革,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瓶颈,提升老百姓民生福祉

  以缩小“四大差距”为目标,打造市域统筹、全域均衡样板市。通过党建引领、教师流动、教研支撑、质量监测等途径,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教共体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学生不分城乡、不分区域、不分群体,都能享有优质教育机会。

  以强化“数字赋能”为路径,打造智能教学、人人皆学先行市。实施宁波智慧教育4.0工程,大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泛在式教育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网络,打造全国学习型城市“宁波样板”。

  以迎接“人口变化”为契机,打造优质高效、精准实效示范市。精准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根据先升后降的基本趋势,建立相适应的学位精准供给体系。针对低段学生逐步减少现状,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小学小班化改革。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等民生项目,努力让“少子化”趋势变成高质量的教育红利。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沈莉萍 本文照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把手话改革|毛才盛:勇担改革发展新使命 共绘教育强市新蓝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8-19 06:59: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年来,宁波教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教育成果出彩出圈,“公共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宁波如何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此,记者专访了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核心观点

  ■宁波教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为助推宁波城市之兴

  ■宁波教育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加快耦合“教育链+创新链”,优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宁波教育回应民生重要关切,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宁波市实验小学课间一景。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请问,全会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毛才盛: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了系统部署。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

  ——更加突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治上看教育

  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构建能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教育机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大战略上兴教育

  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更加突出从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大民生上办教育

  全会提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这要求我们更好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兜准、兜住、兜好民生底线。

在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快乐奔跑。

  宁波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进一步

  记者:近些年,宁波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让老百姓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效?

  毛才盛: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落实“八八战略”,以改革之势破瓶颈、以改革之策谋发展、以改革之举惠民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

  立根铸魂,实现党建引领全面落地。高校“四个融合”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经验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广。实施“中小学德育铸魂行动”“高校思政工作筑基工程”,开展“四个一百”建设,党的全面领导在教育系统根深叶茂。

  争先创优,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各区(县、市)全部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省领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在甬高校1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自主培养两院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破障闯关,实现育人方式有效变革。以“双减”催生育人方式深刻变革,重塑学生全面发展新格局。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4321”工作体系入选全国科学教育优秀案例,是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相关工作受到教育部领导肯定。

  攻坚克难,实现教育共富可感可触。各区(县、市)携手破解优质学位供给不足,四年累计改扩建中小学322所、增加学位164391个。30.4万名随迁子女愿读尽读,公办接纳率94.14%。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筹设开工,海曙中学、镇海中学甬江校区正式招生。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全域教共体建设、课后服务优质工程等改革,让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引智育才,实现人才支撑坚实有力。在甬高校累计输送17.17万名专门人才,中职学校输送近6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近97万人次。80%的专业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育高层次人才162人,高校科研经费达27.2亿元,年增长率超30%。获评1个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0个省部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有力支撑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宁波南高教园区。

  “三深化、三破解”,宁波教育向改革纵深处推进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宁波教育会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方向和行动?

  毛才盛: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在“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民生服务”等领域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中展示教育作为。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教育管理制度性障碍,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建立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激发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优势,促进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有组织的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矩阵。高标准推进大思政“五位一体”建设,强化“五育并举”内涵,构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以师德师风为重点,健全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全面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教师分层培养和专项培训,开展教师评价全链条管理,探索“引优育强、严管厚爱”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引导教师做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

  以大平安理念为统领,推进完善校园治理长效机制。推出甬上“8910服务平台”,建立“一环四员”智慧风险管控平台,深化平安、文明、绿色、清廉“四个学校”建设,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平安稳定、文明守礼、绿色低碳、守正清廉的中小学现代化治理“宁波样板”。

  2.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破解拔尖人才自主培养难题,提升教育支撑城市发展能力

  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快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学科专业“161”工程,重点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两带多园”和“2070”工业集聚区体系。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培养千名“未来工程师”。组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特色学院,培养一批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以创新素养为核心,厚植高素质人才培养基础。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力打造宁波“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通过“大中小”“家校社”“教科研”三个一体化,构建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实现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幅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精准发现与高效培养,为“宁波智造”奠定人才基础。

  3.深化教育服务供给改革,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瓶颈,提升老百姓民生福祉

  以缩小“四大差距”为目标,打造市域统筹、全域均衡样板市。通过党建引领、教师流动、教研支撑、质量监测等途径,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教共体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学生不分城乡、不分区域、不分群体,都能享有优质教育机会。

  以强化“数字赋能”为路径,打造智能教学、人人皆学先行市。实施宁波智慧教育4.0工程,大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泛在式教育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网络,打造全国学习型城市“宁波样板”。

  以迎接“人口变化”为契机,打造优质高效、精准实效示范市。精准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根据先升后降的基本趋势,建立相适应的学位精准供给体系。针对低段学生逐步减少现状,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小学小班化改革。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等民生项目,努力让“少子化”趋势变成高质量的教育红利。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沈莉萍 本文照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