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资国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当前,宁波国资正加速推进改革,市属国企资产资源加速整合,主业更加聚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改革开放再出发,宁波国资国企如何砥砺奋进谱新篇?为此,记者专访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承奎。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承奎。
核心观点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实施以来,市国资委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持续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重组成效持续显现,改革攻坚持续深化,战略支撑持续彰显
■市国资委将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国资国企改革任务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国之大者”“市之要事”,答好增强核心功能的“担当卷”;聚焦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答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改革卷”;聚焦系统观念、底线思维,答好强化国资监管的“责任卷”,坚决扛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责任,结合宁波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新征程新纲领 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您怎么理解《决定》中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
陈承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既有集中部署,又有具体安排;既有方向性指引,又有实践性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资国企的高度重视,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在国有经济层面,主要是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国有企业层面,主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国资监管层面,主要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强化战略协同,提高监管效能。同时,鼓励企业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推行一些差异化、个性化的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企业活力。
这些新部署、新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属国资国企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体系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
向好向新向优 重要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记者:近年来,宁波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承奎: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实施以来,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国资监管部门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持续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重组成效持续显现。改革重组整合后,市属企业围绕“2+10+1”布局,主责主业更加聚焦,综合实力加快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资产总额、净资产两者同比增速均超16%,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5家,市开投集团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选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经济运行平稳并取得较快增长,上半年积极应对复杂环境和市场变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营收和利润总额在副省级城市中较去年均前进了2个位次。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总部机构更加精简。
二是改革攻坚持续深化。以系统性思维做好改革重组“后半篇”文章,全面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指导市属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共细化改革任务213项、工作举措560条,带动镇海、宁海、象山和前湾新区等地相继启动。持续加大“三资三化”力度,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项目18个,回收(融资)65.26亿元,发行全省首单能源环保行业融资租赁ABS,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s项目顺利通过专家“三人盲审”并获国家发改委第一轮反馈;推动瑕疵权证办理和人防工程产权登记入账,首批已有479个项目合计面积281.80万平方米完成权调,353个项目已领取不动产证。在医疗和水务两个领域实现全市首单数据资产入表,真正实现数据价值化闭环。推进专项改革工程落细落地,交工检测、国投咨询获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评估优秀等级;明州热电入围省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围绕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博士后工作站、宽带薪酬机制等19个项目,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攻坚。强化考核评估评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对区(县、市)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评价评估体系。
三是战略支撑持续彰显。围绕综合交通、城市开发、民生实事等领域,一年来完成有效投资超1100亿元,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其中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38%,好于全市平均水平。构建“国改基金+区域基金+行业基金”国资国企基金矩阵,上半年完成投资项目47个,同比增长50%,助推极氪汽车、荣芯半导体成为我市仅有的2家入选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企业。加强央、省、市、县四级国资联动,构建服务央企省企新机制,促成省属国资国企在甬举办高规格合作洽谈会,签订合作协议16项,市国资委获2023年度全省招大引强和开发区工作突出集体,今年上半年又成功落地招商项目14个,实际到位内资11.45亿元、外资1.08亿美元。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食品保供体系,持续强化水、电、气等供给,基本形成市六区水务一体化格局。
宁波轨道交通。
挑重担提信心 推动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记者:下一步,宁波国资国企如何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硬核”力量?
陈承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将把全会明确的国资国企改革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扛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责任,结合宁波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聚焦“国之大者”“市之要事”,增强核心功能。围绕“国之大者”、聚焦市之所需,推动市属企业发挥战略支撑、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发挥好国资国企“主力军”作用,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放量提高、开工提前、进度提速,推动城市形象大焕新、城市能级大提升,为全市经济增长多挑大梁、多作贡献。研究出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国资国企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着力构建富有宁波国资特色和优势的“37X”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进一步完善“国改基金+区域基金+行业基金”国资国企基金矩阵,全年投资1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打造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载体。
二是聚焦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国资部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标志性成果。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一流企业行动,建立全市“强而优”“专而精”一流企业培育库。聚焦国企改革发展“小切口”,积极争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扩围,持续推进“双百”“科改”行动,以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的重大任务等情况,推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考核,更加科学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综合贡献。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三江汇海”宁波特色混改计划,深化国企和民企在资本、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合作,持续推动“国民共进”。进一步加快“三资三化”步伐,综合采用REITs、ABS等多种方式,持续盘活存量资产。围绕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博士后工作站、宽带薪酬机制等19个项目,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攻坚。
三是聚焦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强化国资监管。坚持全市国资“一盘棋”,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战略协同,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结合新公司法实施,更加注重发挥公司章程作用,进一步减少行政化监管方式,切实夯实企业治理根基。加快推进市属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全覆盖,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合规管理,确保与企业内控体系有机衔接。紧盯“关键少数”、“三重一大”、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国有企业虚假贸易、问题合同、违规担保问题专项治理。完善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完整工作链条,积极打造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合力。迭代升级宁波国资国企一体化数字平台,坚持国资侧、国企侧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数据一键获取、监督一屏总览、管控一贯到底”的高水平在线监管。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金鹭 通讯员段若鹏 沈妮妮 本文照片由市国资委提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