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捷报频传!宁波基础研究何以高歌猛进?
2024-08-27 20:1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从手套箱中取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宣科 实习生 许景博

  发现在月球大量制水的方法,引起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资助经费双双创新高;半年三“摘”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今年以来,宁波的基础研究,捷报频传,频频出圈。

  基础研究高歌猛进,宁波做对了什么?

  基础研究,捷报频传

  最新一份捷报,是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丰收”。

  日前公布的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显示,宁波13家高校、科研院所共计264项项目获批立项,获得国家资助经费超1.34亿元,获批项目数、资助经费双双较去年大幅增长,分别增长17.8%及37.2%。

  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优秀青年项目5项,重大项目4项,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为我市历年最好成绩。

  “新高度、新突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上周的一份捷报,是月壤研究的新突破。

  经过3年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从嫦娥五号月壤中找到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新方法,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及空间站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研究成果发布后,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以及日本NHK网站、美国“趣味工程”网站等全球媒体密集报道,宁波科技元素一时间霸榜各大媒体头条、黄金位置。

  “这是宁波科研‘硬实力’的生动展现!”市科技局基础研究与民生科技处负责人谈起该成果时,不无自豪。

宁波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登上顶刊。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宁波科研人员已经三“摘”国际顶刊,数量已与去年全年刊发量相当——

  3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郑春苗以共同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与变化”;6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联合其他高校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无疲劳的铁电材料的研究文章;7月,甬江实验室先进结构陶瓷创新中心陈克新团队联合其他团队全球首次实现了陶瓷的室温拉伸塑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

  “今年刊发顶刊论文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政策支持,成效显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捷报频传背后,是宁波对于基础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覆盖广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抓平台——

  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完善“一平台一策”制度框架,加速基础科研资源集聚;谋划布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高端院所,推动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基础研究沃土,并从中结出了一系列“硬核”硕果。

  今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资助总经费近1500万元;甬江实验室也有5个项目获批。

甬江实验室。

  抓投入——

  以首个非省级区域身份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破解区域发展关键共性难题,推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去年宁波实现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零的突破”。

  出台年财税支持超200亿元的“科技新政15条”,实施“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配套经费”等一批突破性支持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强基础研究,形成了“财政资金+高校院所+企业投入”的联动支持格局。

  可喜的是,基础研究投入大幅增加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今年,基础研究投入增速超过30%。”市科技局目标明确。

  抓人才——

  宁波持续锻造高水平大学这一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构建阶梯式人才自主培育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举全市之力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

  去年,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我市高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宁波大学交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获批133项的优异成绩,获批项目数量、资助经费均居省属高校第一。

  新的起点,新的期待

  新高度,也是新起点。

  今年7月,市委人才科技委印发《宁波市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2024—2027年)》,聚焦我市三大科创高地和“361”万千亿产业集群,围绕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三个方向布局了17个重点领域,为我市下一步基础研究工作推进部署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市科技局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宁波市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2024—2027年)》,通过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谋划、发挥区域创新联合基金效能、加大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高质量成果及人才产出等一系列“组合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争先模式,正在发力。宁波基础研究的明天,令人期待。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捷报频传!宁波基础研究何以高歌猛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8-27 20:14:0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从手套箱中取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宣科 实习生 许景博

  发现在月球大量制水的方法,引起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资助经费双双创新高;半年三“摘”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今年以来,宁波的基础研究,捷报频传,频频出圈。

  基础研究高歌猛进,宁波做对了什么?

  基础研究,捷报频传

  最新一份捷报,是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丰收”。

  日前公布的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显示,宁波13家高校、科研院所共计264项项目获批立项,获得国家资助经费超1.34亿元,获批项目数、资助经费双双较去年大幅增长,分别增长17.8%及37.2%。

  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优秀青年项目5项,重大项目4项,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为我市历年最好成绩。

  “新高度、新突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上周的一份捷报,是月壤研究的新突破。

  经过3年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从嫦娥五号月壤中找到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新方法,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及空间站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研究成果发布后,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以及日本NHK网站、美国“趣味工程”网站等全球媒体密集报道,宁波科技元素一时间霸榜各大媒体头条、黄金位置。

  “这是宁波科研‘硬实力’的生动展现!”市科技局基础研究与民生科技处负责人谈起该成果时,不无自豪。

宁波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登上顶刊。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宁波科研人员已经三“摘”国际顶刊,数量已与去年全年刊发量相当——

  3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郑春苗以共同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与变化”;6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联合其他高校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无疲劳的铁电材料的研究文章;7月,甬江实验室先进结构陶瓷创新中心陈克新团队联合其他团队全球首次实现了陶瓷的室温拉伸塑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

  “今年刊发顶刊论文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政策支持,成效显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捷报频传背后,是宁波对于基础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覆盖广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抓平台——

  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完善“一平台一策”制度框架,加速基础科研资源集聚;谋划布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高端院所,推动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基础研究沃土,并从中结出了一系列“硬核”硕果。

  今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资助总经费近1500万元;甬江实验室也有5个项目获批。

甬江实验室。

  抓投入——

  以首个非省级区域身份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破解区域发展关键共性难题,推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去年宁波实现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零的突破”。

  出台年财税支持超200亿元的“科技新政15条”,实施“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配套经费”等一批突破性支持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强基础研究,形成了“财政资金+高校院所+企业投入”的联动支持格局。

  可喜的是,基础研究投入大幅增加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今年,基础研究投入增速超过30%。”市科技局目标明确。

  抓人才——

  宁波持续锻造高水平大学这一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构建阶梯式人才自主培育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举全市之力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

  去年,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我市高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宁波大学交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获批133项的优异成绩,获批项目数量、资助经费均居省属高校第一。

  新的起点,新的期待

  新高度,也是新起点。

  今年7月,市委人才科技委印发《宁波市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2024—2027年)》,聚焦我市三大科创高地和“361”万千亿产业集群,围绕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三个方向布局了17个重点领域,为我市下一步基础研究工作推进部署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市科技局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宁波市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2024—2027年)》,通过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谋划、发挥区域创新联合基金效能、加大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高质量成果及人才产出等一系列“组合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争先模式,正在发力。宁波基础研究的明天,令人期待。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