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甬”立潮头实干先行走好新时代“改革路”
2024-09-02 07:2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学习贯彻宁波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

  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东风,宁波如何走好新时代“改革路”,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8月28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胜利召开,提出要推动“六大变革”再深化再突破、展现“六个之都”新气象新魅力,系统描绘了宁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干先行的美好蓝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是新征程上宁波面对殷殷嘱托、回答时代命题作出的行动宣言,也是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

  (一)破浪前行,解码何以宁波?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回首过去40余载,历次三中全会皆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和改革这个关键词相伴的,是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是红火的日子、美好的未来。

  在宁波,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素来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三江之畔、东海之滨,自有一派“向东是大海”的壮志和豪情。

  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那一年,在泥泞的沿海滩涂上,小港开发区正式起步。从此,拉开了宁波城市大规模基础建设、大跨步对外开放、跨越式发展腾飞的序幕。

  既然中央给了宁波政策,就必须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这份不等不靠的魄力和主动,不少亲历者至今津津乐道。

  从默默无闻的资源小市、沿海一隅,到实体经济“重镇”、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战略“枢纽”——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宁波没有辜负中央、省委和广大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期待,取得了一项项突破、铸就了一个个辉煌。

  特别是新时代十多年来,在四明大地上,提笔、勾勒、着墨、上色,气势宏大的改革画卷徐徐展开。

  “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从群众感受入手,用数字赋能增效,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决心,持之以恒打造更优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评价连续5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

  开展全国首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每年滚动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0多项,纵深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绿新高、大优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集成性改革,以系统重塑带动整体跃升;

  从冒着热气的基层一线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村民说事、灵活就业等一批首创经验走向全国,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加速“出圈”……

  何以宁波?唯有改革。

  恰恰是用好了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宁波深入推进“六大变革”、奋力打造“六个之都”,各领域发展实现了精彩蝶变。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城市第12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20年缩小,连续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感恩奋进,如何勇担使命?

  越是向改革深水区迈进,越要锚定正确方向。

  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宁波发展寄予厚望,每每在关键时刻,定纲指向、引领航向。

  亲自谋划推进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改革、称赞其为“硬核”力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局部断裂之时,实地调研后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多次强调要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协同发展、错位发展……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殷殷期望,感恩在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特殊时点,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凝心聚力、携手奋斗”的伟大号召,为宁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起点新征程,应该拿出怎样的格局站位、如何更好担起历史使命,是摆在宁波面前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

  放大“坐标系”,把宁波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之中,将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在此交汇叠加的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眼“优势论”,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市、开放大市和民营经济大市,肩扛浙江近五分之一的经济体量,是“浙字号”大家庭里举足轻重的“顶梁柱”,自然要体现“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树牢“一盘棋”,宁波作为杭甬“双城记”的重要一极,省委常委会会议赋予“协力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和世界级大湾区”的新使命,要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道不变,志不改。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唯有挺膺担当,唯有争先进位,唯有乘势而进,唯有砥砺前行。

  (三)爬坡过坎,如何破题攻坚?

  翻过“娄山关”,还有“腊子口”。面对新的“成长的烦恼”,必须以更大力度“爬坡过坎”。

  如何落实好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同时立足宁波实际,开出对症施策的“改革良方”?

  仔细剖析,宁波作为典型的制造城市、商贸城市,既有经济体量靠前的优势条件,也面临着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

  明晰思路,除了要发挥既有优势、巩固已有地位,也要做好面向未来、应对变局的一系列谋划、布局,主动靠前一步,在管长远、利长远、惠长远的关键领域下真功夫。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论证,本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给出了坚定而响亮的答案。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干先行的实施意见》,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宁波版“施工图”。

  总体目标,到2035年实现“三个新”的奋斗目标,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发展更加稳健持续、安全韧性、群众有感。

  实施抓手,找准契合宁波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紧扣使命方位、发展所需、未来方向、人民期盼,提纲挈领谋划了12项引领性改革,力求纲举目张、以点带面。

  可以说,“改什么”“怎么改”,就是对今后一段时间宁波改革如何前瞻谋划、精准发力的一次破题。

  科创策源能力、新兴产业发展、都市枢纽能级、城乡功能品质等方面,是宁波的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必须取得“新的大突破”;

  港城文化魅力、基本公共服务、平安法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需要实现“新的大提升”,做到放大优势、再造优势;

  经济规模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是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有感的关键变量,必须跃上“新的大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不满足于既有的城市标签,实施意见里明显加大了对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的筹谋力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垂直大模型、开源体系、智能网联实验区、低空经济等关键词,和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等体制机制一道,成了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重点方向。

  向新而行,逐绿而进。以梦为马,未来可期。

  (四)实干先行,如何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苏轼的一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此刻的宁波,就是要憋着一股劲儿,以实干先行的劲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谋划落地方案时,是不是有“老方一帖”的惯性、“消极等待”的惰性?

  遇到困难阻碍时,是不是打起了退堂鼓,萌生“走老路”的冲动?

  需要集成发力时,是不是依旧习惯零敲碎打、“只扫自家门前雪”……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保持“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清醒头脑,越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越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锐气。

  既要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确保改革取向协同一致、推进协同高效,也要注重把握改革的精准性、持续性、实效性,发挥“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的撬动效应。

  要严防形式主义的弊病,不能把一般工作包装成改革,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更不能喊口号、摆花架、搞噱头,而是要做到项目要实、举措要实、成效要实、群众获得感要实。

  要克服畏难不前的心态,挺起“铁肩膀”、淬炼“硬本领”,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到大海里学会游泳,真正找到攻克陈年痼疾、破解发展新题的那把钥匙。

  要坚持“人民是阅卷人”的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深入群众问改革之需、聚改革之智、评改革之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让改革脉搏与人民心声同频共振。

  要营造“改革没有旁观者”的氛围,让每个干部、党员、群众都能将自己摆进来,既认同改革、支持改革,更当好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生态。

  伟大征程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成于实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已经吹响,舍我其谁,责无旁贷!

  宁葆平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甬”立潮头实干先行走好新时代“改革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9-02 07:20:00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

  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东风,宁波如何走好新时代“改革路”,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8月28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胜利召开,提出要推动“六大变革”再深化再突破、展现“六个之都”新气象新魅力,系统描绘了宁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干先行的美好蓝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是新征程上宁波面对殷殷嘱托、回答时代命题作出的行动宣言,也是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

  (一)破浪前行,解码何以宁波?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回首过去40余载,历次三中全会皆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和改革这个关键词相伴的,是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是红火的日子、美好的未来。

  在宁波,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素来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三江之畔、东海之滨,自有一派“向东是大海”的壮志和豪情。

  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那一年,在泥泞的沿海滩涂上,小港开发区正式起步。从此,拉开了宁波城市大规模基础建设、大跨步对外开放、跨越式发展腾飞的序幕。

  既然中央给了宁波政策,就必须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这份不等不靠的魄力和主动,不少亲历者至今津津乐道。

  从默默无闻的资源小市、沿海一隅,到实体经济“重镇”、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战略“枢纽”——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宁波没有辜负中央、省委和广大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期待,取得了一项项突破、铸就了一个个辉煌。

  特别是新时代十多年来,在四明大地上,提笔、勾勒、着墨、上色,气势宏大的改革画卷徐徐展开。

  “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从群众感受入手,用数字赋能增效,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决心,持之以恒打造更优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评价连续5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

  开展全国首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每年滚动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0多项,纵深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绿新高、大优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集成性改革,以系统重塑带动整体跃升;

  从冒着热气的基层一线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村民说事、灵活就业等一批首创经验走向全国,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加速“出圈”……

  何以宁波?唯有改革。

  恰恰是用好了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宁波深入推进“六大变革”、奋力打造“六个之都”,各领域发展实现了精彩蝶变。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城市第12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20年缩小,连续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感恩奋进,如何勇担使命?

  越是向改革深水区迈进,越要锚定正确方向。

  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宁波发展寄予厚望,每每在关键时刻,定纲指向、引领航向。

  亲自谋划推进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改革、称赞其为“硬核”力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局部断裂之时,实地调研后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多次强调要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协同发展、错位发展……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殷殷期望,感恩在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特殊时点,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凝心聚力、携手奋斗”的伟大号召,为宁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起点新征程,应该拿出怎样的格局站位、如何更好担起历史使命,是摆在宁波面前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

  放大“坐标系”,把宁波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之中,将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在此交汇叠加的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眼“优势论”,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市、开放大市和民营经济大市,肩扛浙江近五分之一的经济体量,是“浙字号”大家庭里举足轻重的“顶梁柱”,自然要体现“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树牢“一盘棋”,宁波作为杭甬“双城记”的重要一极,省委常委会会议赋予“协力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和世界级大湾区”的新使命,要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道不变,志不改。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唯有挺膺担当,唯有争先进位,唯有乘势而进,唯有砥砺前行。

  (三)爬坡过坎,如何破题攻坚?

  翻过“娄山关”,还有“腊子口”。面对新的“成长的烦恼”,必须以更大力度“爬坡过坎”。

  如何落实好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同时立足宁波实际,开出对症施策的“改革良方”?

  仔细剖析,宁波作为典型的制造城市、商贸城市,既有经济体量靠前的优势条件,也面临着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

  明晰思路,除了要发挥既有优势、巩固已有地位,也要做好面向未来、应对变局的一系列谋划、布局,主动靠前一步,在管长远、利长远、惠长远的关键领域下真功夫。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论证,本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给出了坚定而响亮的答案。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干先行的实施意见》,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宁波版“施工图”。

  总体目标,到2035年实现“三个新”的奋斗目标,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发展更加稳健持续、安全韧性、群众有感。

  实施抓手,找准契合宁波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紧扣使命方位、发展所需、未来方向、人民期盼,提纲挈领谋划了12项引领性改革,力求纲举目张、以点带面。

  可以说,“改什么”“怎么改”,就是对今后一段时间宁波改革如何前瞻谋划、精准发力的一次破题。

  科创策源能力、新兴产业发展、都市枢纽能级、城乡功能品质等方面,是宁波的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必须取得“新的大突破”;

  港城文化魅力、基本公共服务、平安法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需要实现“新的大提升”,做到放大优势、再造优势;

  经济规模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是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有感的关键变量,必须跃上“新的大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不满足于既有的城市标签,实施意见里明显加大了对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的筹谋力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垂直大模型、开源体系、智能网联实验区、低空经济等关键词,和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等体制机制一道,成了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重点方向。

  向新而行,逐绿而进。以梦为马,未来可期。

  (四)实干先行,如何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苏轼的一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此刻的宁波,就是要憋着一股劲儿,以实干先行的劲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谋划落地方案时,是不是有“老方一帖”的惯性、“消极等待”的惰性?

  遇到困难阻碍时,是不是打起了退堂鼓,萌生“走老路”的冲动?

  需要集成发力时,是不是依旧习惯零敲碎打、“只扫自家门前雪”……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保持“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清醒头脑,越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越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锐气。

  既要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确保改革取向协同一致、推进协同高效,也要注重把握改革的精准性、持续性、实效性,发挥“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的撬动效应。

  要严防形式主义的弊病,不能把一般工作包装成改革,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更不能喊口号、摆花架、搞噱头,而是要做到项目要实、举措要实、成效要实、群众获得感要实。

  要克服畏难不前的心态,挺起“铁肩膀”、淬炼“硬本领”,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到大海里学会游泳,真正找到攻克陈年痼疾、破解发展新题的那把钥匙。

  要坚持“人民是阅卷人”的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深入群众问改革之需、聚改革之智、评改革之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让改革脉搏与人民心声同频共振。

  要营造“改革没有旁观者”的氛围,让每个干部、党员、群众都能将自己摆进来,既认同改革、支持改革,更当好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生态。

  伟大征程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成于实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已经吹响,舍我其谁,责无旁贷!

  宁葆平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