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润“心”进万家
2024-10-04 07:3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牢牢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民企之多,走出一条切合中国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宁波特质的发展之路。

  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甬’立潮头再续华章”系列报道,透过一则则奋进的故事,触摸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天一阁南馆效果图

书香盈城,文润人心。全长386米的马衙街南北两侧,一“静”一“动”。一边,传承458年书香的天一阁北馆静谧伫立;一边,天一阁南馆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作正以“绣花”功夫有序开展。

站在省级文保单位翁文灏故居旁,宁波城投集团高级工程师徐生华仔细比量着,指向3米开外正在施工的大书院巷。

“未来,这里会以街区的形式融入天一阁南馆项目中部的文化街区,形成商业和文化配套服务功能,今后游客、市民可以到这里来漫步打卡、休闲消费。”在徐生华的介绍中,作为现代化展示交流体验区的天一阁南馆,更显当代语境下的“公”与“用”。

7月3日,天一阁南馆建设全面推进活动在天一阁状元厅举行。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部副主任刘跃进充满信心:“宁波是中华海洋文明的先行探索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镇,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和典范城市。唐宋以来明州港的发展,体现了它的文化包容性和国际视野……相信经过努力,宁波一定能以实在成效彰显样本城市新风采新担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城、领军之城!”

精神共富,文化先行。当前,宁波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港产城文”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文化基因解码、文化传承保护、文化标识打造。在夯实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与其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累积。

从无到有,重大文化地标建设如火如荼。7月,宁波市十大文化地标首个项目——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启用,并在第一个月就接待了12.8万人次的读者。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是服务台、桌椅还是书架,都进行了定制设计,降低高度的同时提升了体验的舒适度,“在细节处体现儿童友好,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

宁波少儿图书馆。唐严 摄

与此同时,据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其他文化地标项目也进展有序。天一阁南馆正全速推进;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已经结顶;河姆渡博物院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非遗馆在开展前期工作;河海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新音乐厅正进行选址论证;宁波演艺中心现已确定实施方向……

一座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让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有了丰富的例证、厚重的支撑。

由大化小,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月湖美术馆、老外滩艺术生活园区、汇港美术馆……在宁波,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如珠串般散落在都市商圈、文旅景区、社区街角。以“一刻钟”为单位,“圈”出了文化生活的幸福感。

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做了30多年泥水匠的葛万永看到自己参与设计制作的作品陈列在艺术品展厅,自豪感溢于言表。开在村里的艺术展,不仅别具一格地将乡土气息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更让村民看到,在洁净、美化的基础上,村庄品位的提升。

宁海葛家村。市文明办供图

2016年,宁波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并以“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截至目前,13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布城乡,作为文化脉络的“神经末梢”,不断丰富。

自静向“动”,文化空间融入群众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完善,需要空间支撑,需要活动充实。

今年4月,“我陪孩子读经典”2024年宁波市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以3500场覆盖全年特色阅读活动为引领,“点亮”全市范围内上百个可以开展陪孩子读经典的阅读角。以“书香宁波”品牌为引领,愈发浓厚的城市阅读氛围,也在反哺各个城市空间、角落。在宁波各图书馆、书店、社会阅读组织、企业等也都安排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全年1万多场阅读活动陆续开展。

“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现场。

目前,宁波已建成各类图书馆超200家、城市书房超70家、数字阅读墙(馆)超200个、农家书屋近1000家,逐步形成了以书香小镇、城市书房、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为代表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全民阅读空间。

文化强国,宁波有戏。从“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到文联沙龙等艺术普及活动,再到“文艺赋美”“文艺进礼堂”书画笔会等文艺志愿服务,宁波的文化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多样性,融入并丰富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数”读75年

文化“强”市 活力迸发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如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城市展览馆等。

2014年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15年它山堰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6年宁波获评“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首届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2021年河姆渡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化保护传承亮点纷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天一阁和千年历史的木构古建筑宁波保国寺的修缮保护工作从未停止。

“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持续打响,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建制村全覆盖。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主要国有博物馆10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8项。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张芯蕊 通讯员陈巧云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文化润“心”进万家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10-04 07:35:00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牢牢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民企之多,走出一条切合中国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宁波特质的发展之路。

  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甬’立潮头再续华章”系列报道,透过一则则奋进的故事,触摸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天一阁南馆效果图

书香盈城,文润人心。全长386米的马衙街南北两侧,一“静”一“动”。一边,传承458年书香的天一阁北馆静谧伫立;一边,天一阁南馆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作正以“绣花”功夫有序开展。

站在省级文保单位翁文灏故居旁,宁波城投集团高级工程师徐生华仔细比量着,指向3米开外正在施工的大书院巷。

“未来,这里会以街区的形式融入天一阁南馆项目中部的文化街区,形成商业和文化配套服务功能,今后游客、市民可以到这里来漫步打卡、休闲消费。”在徐生华的介绍中,作为现代化展示交流体验区的天一阁南馆,更显当代语境下的“公”与“用”。

7月3日,天一阁南馆建设全面推进活动在天一阁状元厅举行。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部副主任刘跃进充满信心:“宁波是中华海洋文明的先行探索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镇,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和典范城市。唐宋以来明州港的发展,体现了它的文化包容性和国际视野……相信经过努力,宁波一定能以实在成效彰显样本城市新风采新担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城、领军之城!”

精神共富,文化先行。当前,宁波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港产城文”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文化基因解码、文化传承保护、文化标识打造。在夯实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与其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累积。

从无到有,重大文化地标建设如火如荼。7月,宁波市十大文化地标首个项目——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启用,并在第一个月就接待了12.8万人次的读者。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是服务台、桌椅还是书架,都进行了定制设计,降低高度的同时提升了体验的舒适度,“在细节处体现儿童友好,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

宁波少儿图书馆。唐严 摄

与此同时,据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其他文化地标项目也进展有序。天一阁南馆正全速推进;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已经结顶;河姆渡博物院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非遗馆在开展前期工作;河海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新音乐厅正进行选址论证;宁波演艺中心现已确定实施方向……

一座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让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有了丰富的例证、厚重的支撑。

由大化小,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月湖美术馆、老外滩艺术生活园区、汇港美术馆……在宁波,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如珠串般散落在都市商圈、文旅景区、社区街角。以“一刻钟”为单位,“圈”出了文化生活的幸福感。

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做了30多年泥水匠的葛万永看到自己参与设计制作的作品陈列在艺术品展厅,自豪感溢于言表。开在村里的艺术展,不仅别具一格地将乡土气息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更让村民看到,在洁净、美化的基础上,村庄品位的提升。

宁海葛家村。市文明办供图

2016年,宁波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并以“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截至目前,13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布城乡,作为文化脉络的“神经末梢”,不断丰富。

自静向“动”,文化空间融入群众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完善,需要空间支撑,需要活动充实。

今年4月,“我陪孩子读经典”2024年宁波市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以3500场覆盖全年特色阅读活动为引领,“点亮”全市范围内上百个可以开展陪孩子读经典的阅读角。以“书香宁波”品牌为引领,愈发浓厚的城市阅读氛围,也在反哺各个城市空间、角落。在宁波各图书馆、书店、社会阅读组织、企业等也都安排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全年1万多场阅读活动陆续开展。

“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现场。

目前,宁波已建成各类图书馆超200家、城市书房超70家、数字阅读墙(馆)超200个、农家书屋近1000家,逐步形成了以书香小镇、城市书房、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为代表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全民阅读空间。

文化强国,宁波有戏。从“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到文联沙龙等艺术普及活动,再到“文艺赋美”“文艺进礼堂”书画笔会等文艺志愿服务,宁波的文化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多样性,融入并丰富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数”读75年

文化“强”市 活力迸发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如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城市展览馆等。

2014年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15年它山堰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6年宁波获评“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首届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2021年河姆渡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化保护传承亮点纷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天一阁和千年历史的木构古建筑宁波保国寺的修缮保护工作从未停止。

“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持续打响,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建制村全覆盖。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主要国有博物馆10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8项。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张芯蕊 通讯员陈巧云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