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让记忆永不褪色的密码是什么?听他们讲时代变迁故事
2024-10-31 19:2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活动现场。除署名外,图片均为徐诚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廖惠兰/文 徐诚/摄

  记忆是时间的烙印,怎样将记忆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10月31日,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波广电集团承办的“奋斗在一线 今天我发布”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光印记”专场发布会在宁波博物馆举行。

  鲍菊莲、余德富、郑敏、林毓四位发布人以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分享了这些年“亲历、亲闻、亲见、亲感”的时代变迁故事,向大家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记忆世界的大门。

活动现场。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都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他们的故事和发言鼓舞人心,赢得了现场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刻刀下的回忆杀,上百件老物件里的旧时光“顶流”

  风车、房子、五斗橱、大衣柜、梳妆台……上百个木工摆件,小巧可爱,都是79岁的“木工奶奶”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木工奶奶”名叫鲍菊莲,她第一次拿起刻刀,是为了在搬迁之前,给自家老房子留个纪念。

鲍菊莲奶奶的作品。

  “这是我1964年到镇海支农时住的农村房舍,这中间走进去,左边两间住着男同志,右边两间住着女同志,这后面烟囱就是厨房,那个时候条件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冬天冷得发抖,夏天又热,蚊虫又多……”没有图纸,也没有草稿,“木工奶奶”用手中的刻刀,将百味杂陈的回忆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时间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木工奶奶”刻刀下的摆件也越来越现代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每年都要到外面旅游三四次,去看更多的新东西。大木楼和风车都是这几年出去旅游时拍了照片回家照着做的。”鲍奶奶说。

  镜头捕捉的城市进化“大片”,每一帧都是岁月“神偷”

  跟“木工奶奶”相比,“摄影爷爷”余德富保存记忆也自有“绝招”。

  “摄影爷爷”余德富今年已经85岁了,一拍就是50多年。

  直播现场,余爷爷还带来了他的学生郑敏——一位依然活跃在宁波摄影界一线的中年摄影家。 

江夏桥老照片,余德富摄。

  “这是我1978年拍摄的东门口,那时经济还很落后,全宁波只有几辆公交车,我想用三辆公交车同框体现现代化生活场景。”

  “这是我拍下的1986年的东门口,最醒目的是一块缝纫机广告牌。”

  “当时人们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宁波是服装之都,缝纫机在人们生活中很普遍。”

东门口老照片,余德富摄。

  “这是1998年的东门口,高楼大厦多了,中山路拓宽了,人车都多了。”

  “这是2008年的东门口,当年特别醒目的交邮大厦与如今数不清的现代化高楼相比,已是不起眼了。”

  一张张照片来回切换,“摄影爷爷”娓娓道来,只言片语间浓缩了甬城50多年的沧桑巨变。

1982年拍江厦桥浮桥。余德富摄

2008年9月拍东门口江厦桥。余德富摄

  江厦桥、天一阁、药行街、天封塔、东门口……这些宁波印记,在时间的沉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路小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洗礼,宁波走得更加沉稳、练达。

  展品背后的国际“友谊瓜”,甜透宁波记忆

  “这一件纪念玩偶,1983年由日本长冈京市友好代表团访问宁波时赠送。”

  “这一件贞德雕塑,2008年由法国鲁昂市圣女贞德中学赠送。”

圣女贞德雕塑。

  “这一件工艺狮子,2008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和宁波结为友好城市时赠送……”

  宁波博物馆讲解员林毓说起这些展品,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宝贝一样。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友谊的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目前已与59个国家的11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它们如同一个个脚印,记录了宁波与世界各地开展友好交往的历程;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见证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它们如同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和合共生的华章!”林毓动情地说。

  从事讲解员工作16年,林毓见过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以前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更像是游客,走一会看一会,拍张照,就走了。而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小朋友,他们更像聆听者、参与者,通过逛博物馆了解宁波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候还与讲解员互动。”林毓说。

张伟杰。

  “四位发布人为我们带来的这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时光印记”,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课的生动教材,是历史与现实的生动会面。”宁波市社科联办公室主任张伟杰点评,“以小见大,以物寄情,守住这份历史记忆,就是在守住我们的文化根基,以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展现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记忆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在变,世界在变,而记忆,永不褪色。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让记忆永不褪色的密码是什么?听他们讲时代变迁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10-31 19:27:00

活动现场。除署名外,图片均为徐诚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廖惠兰/文 徐诚/摄

  记忆是时间的烙印,怎样将记忆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10月31日,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波广电集团承办的“奋斗在一线 今天我发布”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光印记”专场发布会在宁波博物馆举行。

  鲍菊莲、余德富、郑敏、林毓四位发布人以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分享了这些年“亲历、亲闻、亲见、亲感”的时代变迁故事,向大家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记忆世界的大门。

活动现场。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都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他们的故事和发言鼓舞人心,赢得了现场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刻刀下的回忆杀,上百件老物件里的旧时光“顶流”

  风车、房子、五斗橱、大衣柜、梳妆台……上百个木工摆件,小巧可爱,都是79岁的“木工奶奶”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木工奶奶”名叫鲍菊莲,她第一次拿起刻刀,是为了在搬迁之前,给自家老房子留个纪念。

鲍菊莲奶奶的作品。

  “这是我1964年到镇海支农时住的农村房舍,这中间走进去,左边两间住着男同志,右边两间住着女同志,这后面烟囱就是厨房,那个时候条件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冬天冷得发抖,夏天又热,蚊虫又多……”没有图纸,也没有草稿,“木工奶奶”用手中的刻刀,将百味杂陈的回忆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时间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木工奶奶”刻刀下的摆件也越来越现代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每年都要到外面旅游三四次,去看更多的新东西。大木楼和风车都是这几年出去旅游时拍了照片回家照着做的。”鲍奶奶说。

  镜头捕捉的城市进化“大片”,每一帧都是岁月“神偷”

  跟“木工奶奶”相比,“摄影爷爷”余德富保存记忆也自有“绝招”。

  “摄影爷爷”余德富今年已经85岁了,一拍就是50多年。

  直播现场,余爷爷还带来了他的学生郑敏——一位依然活跃在宁波摄影界一线的中年摄影家。 

江夏桥老照片,余德富摄。

  “这是我1978年拍摄的东门口,那时经济还很落后,全宁波只有几辆公交车,我想用三辆公交车同框体现现代化生活场景。”

  “这是我拍下的1986年的东门口,最醒目的是一块缝纫机广告牌。”

  “当时人们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宁波是服装之都,缝纫机在人们生活中很普遍。”

东门口老照片,余德富摄。

  “这是1998年的东门口,高楼大厦多了,中山路拓宽了,人车都多了。”

  “这是2008年的东门口,当年特别醒目的交邮大厦与如今数不清的现代化高楼相比,已是不起眼了。”

  一张张照片来回切换,“摄影爷爷”娓娓道来,只言片语间浓缩了甬城50多年的沧桑巨变。

1982年拍江厦桥浮桥。余德富摄

2008年9月拍东门口江厦桥。余德富摄

  江厦桥、天一阁、药行街、天封塔、东门口……这些宁波印记,在时间的沉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路小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洗礼,宁波走得更加沉稳、练达。

  展品背后的国际“友谊瓜”,甜透宁波记忆

  “这一件纪念玩偶,1983年由日本长冈京市友好代表团访问宁波时赠送。”

  “这一件贞德雕塑,2008年由法国鲁昂市圣女贞德中学赠送。”

圣女贞德雕塑。

  “这一件工艺狮子,2008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和宁波结为友好城市时赠送……”

  宁波博物馆讲解员林毓说起这些展品,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宝贝一样。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友谊的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目前已与59个国家的11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它们如同一个个脚印,记录了宁波与世界各地开展友好交往的历程;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见证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它们如同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和合共生的华章!”林毓动情地说。

  从事讲解员工作16年,林毓见过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以前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更像是游客,走一会看一会,拍张照,就走了。而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小朋友,他们更像聆听者、参与者,通过逛博物馆了解宁波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候还与讲解员互动。”林毓说。

张伟杰。

  “四位发布人为我们带来的这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时光印记”,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课的生动教材,是历史与现实的生动会面。”宁波市社科联办公室主任张伟杰点评,“以小见大,以物寄情,守住这份历史记忆,就是在守住我们的文化根基,以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展现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记忆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在变,世界在变,而记忆,永不褪色。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