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遗址发现的砖块和瓦片。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范晓磊 邬知廷
11月5日上午,北仑区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取得了重要发现——在白峰街道的炮台山之巅,他们成功探寻到了两座明代烽火台遗址。这一发现对于深入探究北仑地区抗倭及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北仑区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陈一鸣介绍,当日上午9时许,他和同事来到位于白峰街道、海拔80余米高的炮台山。在一片树木葱郁、荆棘丛生的山丘旁,他们手持砍刀,开辟出一条临时小径。穿过这条小径,一个长约7米、宽约5米、高约2米的烽火台遗址赫然映入眼帘,遗址的地面还散落着些许砖块和瓦片。
“这座烽火台应是明代的建筑,其形制与穿山烽火台极为相似。”陈一鸣表示,“从历史资料上看,明代的《筹海图编》和清代的《宁郡地舆图》上均明确标注了北仑白峰存在烽火台。结合志书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明代的烽火台,称之为白峰烽火台。”
明代《筹海图编》。
此外,在距离这座烽火台仅几百米之遥的东侧山头上,又发现了一座更完整的平面呈U形,立面呈梯形的烽火台。当地村民称此烽火台为新炮台,查照镇海县志记载,称为“司前山台”。
据工作人员介绍,判定烽火台的年代,主要依据其结构布局,以及历史文献的佐证。例如,清代烽火台通常配备一个瞭望台和三个烟墩,而明代烽火台则多为U形结构,两侧高耸而中间低洼。
在本图中心的大树下,工作人员发现明代烽火台遗址。
此次发现的白峰炮台山烽火台与此前发现的北仑区文保点明代穿山烽火台的形制基本一致,均为明代典型的U形烽火台。同时,从烽火台遗址现场遗留的砖块和瓦片来看,这些建筑材料也属于明代早期,为烽火台的年代判定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北仑自古以来就是海防前哨阵地,此次发现的两座烽火台对于研究北仑在明代的抗倭历史以及抵御外来侵略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陈一鸣表示,“接下来,我们计划将这两座烽火台遗址纳入北仑区文物保护点,并将其打造成白峰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