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这首民谣里藏着老宁波的婚嫁习俗
2024-11-06 07:3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微缩版十里红妆。

结婚,是一辈子的人生大事。

宁波传统婚礼隆重且意义深远,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记载并传承着宁波人的婚嫁习俗和文化——

笃笃笃,碰墙角,姊姊抬去娘要哭。

阿姆哎,勿哭喽,轿到堂前喽。

大阿哥抱上轿,小阿哥送过桥,送到乌漆墙门好人家。

窗门开开地板房,白骨嵌锒大眠床,金漆夜桶放叠床。

新花棉被捂新郎,生出囡来老酒甏,生出儿子状元郎。

“这首民谣与近代宁波商帮的发展密切相关。宁波籍人士在外创业取得成功后,回乡建设报效桑梓,他们注重对家族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而儿女的婚姻大事自然成为家族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毛海莹介绍,宁波婚俗民谣不仅是一种民俗艺术形式,更是宁波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宁波传统婚俗中

有5项国家级非遗

宁波人的婚嫁礼节尤其多。

“笃笃笃,碰墙角,姊姊抬去娘要哭。阿姆哎,勿哭喽,轿到堂前喽。”这句歌词描绘了宁波婚俗中的“哭嫁”场景。母亲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唱着饱含深情的哭嫁歌,如“囡啊囡!抬了起轰轰响,脱了衣衫换凤袄,脚踏路梯步步高”。

毛海莹分析,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时代,女儿出嫁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庭和亲人,这对母亲和女儿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变。因此,宁波哭嫁歌大多表达母亲或姊妹对出嫁新娘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也有母亲对女儿为人妻为人母的一些教导等。

现在,因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哭嫁”习俗逐渐消失,母亲对女儿的情感则以嫁妆、婚前的叮嘱等形式替代。

第二句体现了宁波婚俗中独有的“抱上轿”习俗,就是宁波姑娘出嫁时必须要由亲兄弟抱上轿,母亲替新娘换鞋。虽然在现代社会,花轿已被轿车取代,“抱上轿”的也可能变成了表兄弟或堂兄弟,但这一习俗所承载的家族情感和仪式感依然得以延续。

“男方接亲时派男童押轿,女方半路接轿,到家门口后还有一系列仪式。这些习俗都有特定的寓意,比如男方事先备好的百十封开门红包从门缝塞进去或从围墙上丢进去让小孩抢,寓意越抢越发。”毛海莹进一步解释。

“窗门开开地板房,白骨嵌锒大眠床,金漆夜桶放叠床”,描绘了新娘嫁妆的奢华。“十里红妆”是宁波婚俗的一大特色,江南大户人家姑娘出嫁时,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

万工轿、骨木镶嵌的大眠床和金漆夜桶(子孙桶)是最具代表性的婚嫁物品,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等丰富的文化寓意,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宁波目前有国家级非遗28项,跟婚俗相关的就有骨木镶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宁海十里红妆婚俗5项,目前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承和保护。

宁波商帮的

家庭观

在宁波婚俗民谣中,家庭观念贯穿始终。从“哭嫁”时母亲和姐妹们的不舍,到家族成员在婚礼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都体现了宁波人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毛海莹强调:“家庭在宁波人的心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

民谣里提到“生出囡来老酒甏,生出儿子状元郎”,女儿嫁个好人家是父母的心愿,女儿女婿孝敬,父母也开心,不同节日送礼送酒,父母也能时常喝喝老酒;对于儿子,父母则希望他有所作为,读书考状元,将来有出息,光宗耀祖。

现代家庭中,做父母的也是希望儿女在各自婚姻中与另一半相敬相爱,教育子女做有用之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幸福和谐的婚姻家庭对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宁波婚俗中隐含着的核心价值观念,如重视家庭、注重诚信、勤俭持家等,与宁波商帮的商业理念不谋而合,也为宁波商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海莹认为,宁波籍企业家在外拼搏,始终心系家乡的亲人。他们努力创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化为他们在商业领域不断进取的动力。

许多宁波籍企业家在功成名就后,积极回乡投资建设,如兴办学堂、修建桥梁等,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民谣载体

吸引年轻人关注

“这些民谣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让后人能够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毛海莹认为婚俗民谣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记录了宁波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研究宁波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料。

无论身在何处,听到这熟悉的唱词和韵律,宁波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它传承了家族情感、地域文化,使宁波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如何让民谣焕发新生?现代科技为宁波婚俗民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毛海莹建议,可以利用AI技术,将民谣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强其视觉和听觉效果。“创新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这些传统民谣。”毛海莹说。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毛海莹认为,应该让宁波婚俗民谣走进校园——

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民谣吟唱比赛和表演,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民谣的魅力;

中学阶段,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演讲的方式,传播宁波传统民谣背后的人或事;

大学时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俗调研,深入解读民谣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展文化工作坊、文化研讨、民谣基因解码转化等工作,让民谣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寄托。

宁波晚报记者 林微微 佘若凡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这首民谣里藏着老宁波的婚嫁习俗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11-06 07:35:00

微缩版十里红妆。

结婚,是一辈子的人生大事。

宁波传统婚礼隆重且意义深远,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记载并传承着宁波人的婚嫁习俗和文化——

笃笃笃,碰墙角,姊姊抬去娘要哭。

阿姆哎,勿哭喽,轿到堂前喽。

大阿哥抱上轿,小阿哥送过桥,送到乌漆墙门好人家。

窗门开开地板房,白骨嵌锒大眠床,金漆夜桶放叠床。

新花棉被捂新郎,生出囡来老酒甏,生出儿子状元郎。

“这首民谣与近代宁波商帮的发展密切相关。宁波籍人士在外创业取得成功后,回乡建设报效桑梓,他们注重对家族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而儿女的婚姻大事自然成为家族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毛海莹介绍,宁波婚俗民谣不仅是一种民俗艺术形式,更是宁波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宁波传统婚俗中

有5项国家级非遗

宁波人的婚嫁礼节尤其多。

“笃笃笃,碰墙角,姊姊抬去娘要哭。阿姆哎,勿哭喽,轿到堂前喽。”这句歌词描绘了宁波婚俗中的“哭嫁”场景。母亲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唱着饱含深情的哭嫁歌,如“囡啊囡!抬了起轰轰响,脱了衣衫换凤袄,脚踏路梯步步高”。

毛海莹分析,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时代,女儿出嫁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庭和亲人,这对母亲和女儿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变。因此,宁波哭嫁歌大多表达母亲或姊妹对出嫁新娘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也有母亲对女儿为人妻为人母的一些教导等。

现在,因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哭嫁”习俗逐渐消失,母亲对女儿的情感则以嫁妆、婚前的叮嘱等形式替代。

第二句体现了宁波婚俗中独有的“抱上轿”习俗,就是宁波姑娘出嫁时必须要由亲兄弟抱上轿,母亲替新娘换鞋。虽然在现代社会,花轿已被轿车取代,“抱上轿”的也可能变成了表兄弟或堂兄弟,但这一习俗所承载的家族情感和仪式感依然得以延续。

“男方接亲时派男童押轿,女方半路接轿,到家门口后还有一系列仪式。这些习俗都有特定的寓意,比如男方事先备好的百十封开门红包从门缝塞进去或从围墙上丢进去让小孩抢,寓意越抢越发。”毛海莹进一步解释。

“窗门开开地板房,白骨嵌锒大眠床,金漆夜桶放叠床”,描绘了新娘嫁妆的奢华。“十里红妆”是宁波婚俗的一大特色,江南大户人家姑娘出嫁时,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

万工轿、骨木镶嵌的大眠床和金漆夜桶(子孙桶)是最具代表性的婚嫁物品,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等丰富的文化寓意,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宁波目前有国家级非遗28项,跟婚俗相关的就有骨木镶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宁海十里红妆婚俗5项,目前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承和保护。

宁波商帮的

家庭观

在宁波婚俗民谣中,家庭观念贯穿始终。从“哭嫁”时母亲和姐妹们的不舍,到家族成员在婚礼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都体现了宁波人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毛海莹强调:“家庭在宁波人的心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

民谣里提到“生出囡来老酒甏,生出儿子状元郎”,女儿嫁个好人家是父母的心愿,女儿女婿孝敬,父母也开心,不同节日送礼送酒,父母也能时常喝喝老酒;对于儿子,父母则希望他有所作为,读书考状元,将来有出息,光宗耀祖。

现代家庭中,做父母的也是希望儿女在各自婚姻中与另一半相敬相爱,教育子女做有用之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幸福和谐的婚姻家庭对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宁波婚俗中隐含着的核心价值观念,如重视家庭、注重诚信、勤俭持家等,与宁波商帮的商业理念不谋而合,也为宁波商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海莹认为,宁波籍企业家在外拼搏,始终心系家乡的亲人。他们努力创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化为他们在商业领域不断进取的动力。

许多宁波籍企业家在功成名就后,积极回乡投资建设,如兴办学堂、修建桥梁等,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民谣载体

吸引年轻人关注

“这些民谣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让后人能够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毛海莹认为婚俗民谣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记录了宁波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研究宁波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料。

无论身在何处,听到这熟悉的唱词和韵律,宁波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它传承了家族情感、地域文化,使宁波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如何让民谣焕发新生?现代科技为宁波婚俗民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毛海莹建议,可以利用AI技术,将民谣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强其视觉和听觉效果。“创新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这些传统民谣。”毛海莹说。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毛海莹认为,应该让宁波婚俗民谣走进校园——

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民谣吟唱比赛和表演,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民谣的魅力;

中学阶段,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演讲的方式,传播宁波传统民谣背后的人或事;

大学时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俗调研,深入解读民谣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展文化工作坊、文化研讨、民谣基因解码转化等工作,让民谣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寄托。

宁波晚报记者 林微微 佘若凡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