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近期会出现赤潮吗?业内人士:可能性较小
2025-01-20 06:4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近期,海口、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沿海城市出现赤潮现象。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海水里惊现野生史莱姆”“有人往大海里倒爆爆珠”。

  据悉,本次赤潮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是球形棕囊藻大量繁殖引起的。

  什么是赤潮?此次赤潮会对宁波产生影响吗?宁波近期可能出现赤潮现象吗?近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海洋管理服务中心生态修复和海洋预警科科长钱茹茹。

  赤潮,又称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现象,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海洋灾害,赤潮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对海产养殖业、人类健康及滨海旅游业构成巨大的威胁。

  赤潮是一种生成机制比较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目前暂无制止赤潮发生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监测与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监控。

  “目前,通过常规监测和遥感监测手段,宁波周边海域暂时未发现球形棕囊藻,也就是说,宁波未受到华南地区此次赤潮的影响。”钱茹茹说。

  钱茹茹介绍,常规监测一般是利用船舶监测、浮标监测等,定期对海水、生物样品等进行采样和检测,遥感监测则是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海面水色等信息,能够迅速探测到赤潮发生及扩散变化情况。

  那么,宁波近期可能会和海口、深圳等沿海城市一样,出现赤潮吗?

  钱茹茹介绍,根据现有的监测数据,宁波近期出现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原因在于海水温度。一般来说,海水温度高于20℃时,适合藻类大量繁殖。”钱茹茹说,受气象因素影响,近期宁波周边海域的海水温度低于10℃,不利于藻类生长,爆发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据此前统计数据,4月到10月是宁波赤潮的高发期。此外,不同于球形棕囊藻,宁波赤潮的优势藻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等。

  目前,宁波已构建“天海”一体化立体赤潮观测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赤潮灾害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测预警。24小时内便能掌握赤潮的发生时间、地点、形状、颜色、面积、漂移路径、持续时间、主要经济生物死亡等情况,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赤潮灾情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减少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沈莉 通讯员杨晓琴)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近期会出现赤潮吗?业内人士:可能性较小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1-20 06:47:00

  近期,海口、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沿海城市出现赤潮现象。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海水里惊现野生史莱姆”“有人往大海里倒爆爆珠”。

  据悉,本次赤潮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是球形棕囊藻大量繁殖引起的。

  什么是赤潮?此次赤潮会对宁波产生影响吗?宁波近期可能出现赤潮现象吗?近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海洋管理服务中心生态修复和海洋预警科科长钱茹茹。

  赤潮,又称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现象,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海洋灾害,赤潮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对海产养殖业、人类健康及滨海旅游业构成巨大的威胁。

  赤潮是一种生成机制比较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目前暂无制止赤潮发生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监测与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监控。

  “目前,通过常规监测和遥感监测手段,宁波周边海域暂时未发现球形棕囊藻,也就是说,宁波未受到华南地区此次赤潮的影响。”钱茹茹说。

  钱茹茹介绍,常规监测一般是利用船舶监测、浮标监测等,定期对海水、生物样品等进行采样和检测,遥感监测则是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海面水色等信息,能够迅速探测到赤潮发生及扩散变化情况。

  那么,宁波近期可能会和海口、深圳等沿海城市一样,出现赤潮吗?

  钱茹茹介绍,根据现有的监测数据,宁波近期出现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原因在于海水温度。一般来说,海水温度高于20℃时,适合藻类大量繁殖。”钱茹茹说,受气象因素影响,近期宁波周边海域的海水温度低于10℃,不利于藻类生长,爆发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据此前统计数据,4月到10月是宁波赤潮的高发期。此外,不同于球形棕囊藻,宁波赤潮的优势藻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等。

  目前,宁波已构建“天海”一体化立体赤潮观测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赤潮灾害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测预警。24小时内便能掌握赤潮的发生时间、地点、形状、颜色、面积、漂移路径、持续时间、主要经济生物死亡等情况,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赤潮灾情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减少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沈莉 通讯员杨晓琴)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