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牙疼得太要命了,感觉跟生孩子时的疼痛没啥两样。可牙齿看着也没有蛀牙啊,怎么会这么疼呢?”近期,宁波60岁的朱阿姨(化姓)手捂着肿胀的脸颊,匆匆赶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
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医生冯帅儒介绍,牙齿外观看似正常,却对冷热酸甜刺激极为敏感,甚至出现自发疼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牙隐裂在捣乱。春节期间,宁波人热衷于吃坚果、啃螃蟹,但大家千万不要用牙齿直接啃咬这些坚硬的东西,因为这些行为是导致牙隐裂的高危因素。
热衷啃坚果牙隐裂“盯上”牙神经
朱阿姨感觉疼痛的是左上第七颗牙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牙。起初,她仅仅是觉得牙齿变得敏感,每当接触到冷热酸甜的食物时,牙齿就像被针刺一般难受。为此,她特意换了一款宣称能缓解牙敏感的牙膏,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朱阿姨担心是蛀牙,便到小区附近的牙科诊所检查,结果被告知并没有龋齿。但“牙敏感”的症状却逐渐加重,演变成了剧烈疼痛。朱阿姨满脸痛苦地描述道:“这次疼得简直跟生孩子一样。”
在来医院之前,朱阿姨还多次在家对着镜子仔细检查,可并未发现牙齿上有黑点等蛀牙的迹象,也没看出其他异常。冯帅儒医生经过检查,确认朱阿姨确实没有龋齿。不过,在吹干牙齿表面的口水后,借助显微镜,医生发现朱阿姨左上第七颗牙齿正中的窝沟处有些异样。冯帅儒表示,这就是牙隐裂的裂纹。牙隐裂堪称牙齿的“隐形杀手”。
更糟糕的是,这条裂纹已经穿透了牙齿的釉质层和牙本质,波及到了牙髓,引发了急性牙髓炎,这才使得朱阿姨疼痛难忍。冯帅儒医生回忆,曾有一位小伙子,因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一进诊室就疼得直接跪下,直呼实在受不了。
由于朱阿姨的牙隐裂程度过于严重,最终,她不得不拔掉了这颗大牙。牙隐裂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牙齿使用不当,尤其是经常咬硬物。朱阿姨对此后悔不已,她一直特别喜欢吃坚果,尤其是小核桃和香榧。以往,她总觉得自己牙齿好,便经常直接用牙齿啃咬坚果的外壳。平时在家吃饭,她也常常会用大牙咬开蟹钳子给孙子吃。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坏习惯,竟让她遭受如此剧痛,还失去了一颗大牙。
以为上牙种植不佳实则下牙隐裂作祟
57岁的丁先生也满心懊恼,他表示自己这几个月频繁往口腔科跑。去年秋天,丁先生的左上第七颗牙严重龋坏,他在余姚当地的牙科诊所接受了拔牙、种植牙等一系列治疗。然而,让他郁闷的是,种上新牙后,每次咬合时都感觉疼痛。丁先生和当地牙科诊所都以为是种植牙出了问题,于是反复对种植牙进行修改、打磨,可始终没能解决疼痛问题。
后来,丁先生经人介绍来到冯帅儒的诊室。经过仔细检查,冯帅儒医生发现问题并非出在种植牙上,而是出在与这颗种植牙共同咬合的左下第七颗牙上。这颗牙齿发生了牙隐裂。当磨开表面约1毫米厚的釉质层和牙本质层后,一条清晰的纵向裂痕显现出来,而且裂痕已经非常接近牙髓 。
在后续的治疗中,冯帅儒医生尽可能地磨除裂痕,这样既能减少细菌附着的空间,又能降低牙齿继续开裂的风险。随后,医生对牙齿进行了修补,并制作了覆盖体。治疗结束后,丁先生终于如释重负,开心地说:“太好了,这下一点也不疼了。”丁先生猜测,自己经常用牙齿开啤酒瓶盖,牙隐裂很可能就是在一次次开瓶盖的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早期隐匿难寻,无法自行愈合
说起牙隐裂,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冯帅儒表示,在临床上,确诊为牙隐裂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多。牙隐裂就如同玻璃上出现的一道细微裂缝,刚开始时,裂缝极为细小且位于牙齿浅表,患者通常毫无察觉,即便是专业检查也很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逐渐加深,一旦“突破”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层,波及到牙本质层,患者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就会感觉到牙齿敏感,在特定点位咬合时也会出现疼痛。倘若裂纹进一步发展,殃及牙髓,就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等疾病,疼痛会愈发剧烈,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冯帅儒医生特别指出,牙隐裂一旦出现,就无法自行愈合。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牙齿会越裂越大、越裂越深。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并及时发现牙隐裂呢?冯帅儒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要避免用牙齿啃咬硬物,像坚果、蟹钳、瓶盖等都不能用牙直接咬。对于那些有大面积补牙的市民来说,更需要格外小心。其次,一旦出现牙敏感或固定部位咬合疼痛的症状,要及时前往口腔科进行检查,明确病因。此外,即便牙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最好每年到口腔科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的牙齿足够结实,认为即便啃咬硬物也不会对牙齿造成伤害。对此,冯帅儒强调,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从临床上来看,大多数成年人的牙釉质层和牙本质层厚度相差无几,差别非常小。如果自认为牙齿“耐折腾”,反而可能更容易遭受牙隐裂等牙齿损伤。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