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各地在市集的基础上融入“共富”元素,通过为低收入群众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减免摊位费、带动村居民家门口就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助力共同富裕。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共富市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共富市集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自2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指导意见》共提出12项支持政策举措,包括加快推动共富市集建设、优化市集规划布局等。具体内容,一起了解~
加快推动共富市集建设
在传统市集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农村及结对共建地区消费帮扶,更加注重带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更加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和公益便民服务,着力建设具有“共富味”“融合味”“烟火味”的新形态市集。
到2027年,打造百个具有全省示范引领作用的共富市集;年策划举办千场特色市集活动;年带动重点群体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实现“百千万”的共富市集目标。
优化市集规划布局
各地要把共富市集发展统筹纳入商品市场、消费升级、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十五五”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乡镇(街道)要综合考虑辐射范围、人口密度、群众需求等因素,科学做好市集的选址和时间安排。
充分利用村(社区)、街区、景区、园区、桥下等公共空间资源,为共富市集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支持中心镇、重点村打造共富市集,探索构建富民增收新模式。
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共富市集一般采取“长期性+周期性”“固定场地+流动摊位”等形式灵活组织,并按照不同类型,走好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乡村型共富市集以持续拓宽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渠道为主要目标,突出地域特色,传承乡村习俗,带旺乡村经济,激发乡村活力。
社区型共富市集通过社区党委或机关企事业单位“搭台”,开展惠民消费、助农增收、政策宣传等活动,推动服务与社区治理相融相促。
街区(景区)型共富市集主要依托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风景名胜区、主题公园、文化体育场馆等场所举办,通过设置共富摊位、对口帮扶展位、与“共富工坊”联建合作等举措,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提升市集管理服务水平
允许共富市集经营主体在承诺满足基本开办条件,并承担相应安全、卫生、环保等责任的前提下,向所在街道(乡镇)或村(社区)等单位备案开办,深化实施信用监管。简化夜间经营市集准入,优化相关证照办理流程手续。
各地各部门要积极为共富市集提供“拎包入驻”的必要保障,配套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排放、垃圾收运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统一购置流动摊车、遮阳雨棚、美化装饰等物品,推动“一摊一景、一集一品”建设。在开办市集的场所,积极解决车辆停放困难,确保市集有序开放经营和道路交通正常运行。
创新利用小程序等智慧应用场景,搭建共富市集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将市集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
积极引育市集运营主体
引导国有企业、强村公司等发挥优势,结合主营业务,积极参与共富市集建设。探索整体运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等经营模式,鼓励市集引入专业公司、龙头企业。
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内部场地,带头为运营主体举办市集创造条件。发挥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作用,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建立市集服务发展联盟,不断提高市集运营专业化水平。
推动建立健全产销合作体系
山区海岛县相关市集合作纳入山海协作工作。推动市集与重点电商平台合作,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鼓励城市与乡村市集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农产品出村入城和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一体推进共富市集与“共富工坊”建设,推动市集与工坊互惠共赢。
鼓励带动重点群体就业
依托各地零工市场,加强市集临时用工和灵活就业信息共享。积极开发保洁保安、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
鼓励共富市集设置一定比例的爱心免租摊位、日租式摊位等各种公益性摊位,为低收入群众、残疾人、大学生农创客、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就业平台。
支持开展慈善志愿服务
以市集搭建“桥梁”,统筹利用共建单位、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引导优质商户、爱心企业以“商业+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参与市集建设。鼓励居民、企业、组织等自愿捐赠市集义卖收入,促进慈善公益良性循环。
提升市集就业群体技能
各地各部门要为市集就业群体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项目孵化等服务,加快培养一批“市集经纪人”“市集主理人”。支持将基础较好的共富市集打造成为“青创客”“新农人”孵化基地。
探索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市集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共富市集就业人员从“打工者”变成“合伙人”。支持共富市集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符合条件的职业(工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目录范围,为市集就业创业人员畅通非遗传承人、技能工匠、工艺美术师等资格认定通道。
加强共富市集品牌建设
支持在市集中融入美食、非遗、文创、演艺、体验等新业态,不断丰富“市集+”消费场景。鼓励各地结合“浙里来消费”,依托市集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
加强市集品牌培育,着力打造“武林夜市”“大陈小集”“妈妈的味道”“邻礼供销”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好的共富市集品牌。
强化要素精准赋能
各地要统筹整合资金支持,鼓励设立共富市集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将符合条件的共富市集纳入本地区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商务消费新场景建设支持范围。
发挥工惠贷、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作用,为共富市集就业群体申报创业支持政策提供便利。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市集创业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开发普惠保险产品。
建立健全示范推广及激励机制
支持各地围绕共富市集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健全共富市集评价标准,开展共富市集星级评定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打造共富市集的创新做法及积极成效。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