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正月十三上灯日
2025-02-11 07:1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网络中国节·2025元宵

形态各异的彩灯。

  “张灯结彩”的日子就要来了。

  作家老舍把元宵节看作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宁波人闹元宵从这天就开始了。

  “上灯夜”

  闹得最欢的当属孩子

  宁波旧俗中,正月十三为“上灯夜”,正月十八为“落灯夜”,其间为“灯节”。

  宁波有的地方行灯会,演“灯头戏”。正月十三夜间起,村落、街巷挂灯笼,此谓“上灯”。

  也就是说,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上灯夜”闹得最欢的当属孩子,带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街串巷。

  过去,人们习惯自己制作花灯。为了赶上“十三上灯”,很多人从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搜罗做灯笼的材料,包括“韧皮纸”(或宣纸)、竹篾、细绳、浆糊、红蜡烛等。

  自己动手做的花灯,造型比较单一,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再不济就是一盏简单的“三角灯”。

  制作精致的彩灯,有时得花几个月时间

  每逢元宵,家住鄞州区横溪镇的宁波市彩灯扎制非遗项目传承人钱元康就忙碌起来。

  作为远近闻名的彩灯传人,他在自家开辟出了一间小工作室,潜心制灯。

  彩灯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样式繁多,名称各异,从种类上分为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跑马灯。

  钱元康做的灯中,有老虎灯、蛇灯等自创的十二生肖灯,还有跑马灯等手艺精巧的灯。经年累月,一盏盏精巧的彩灯经他的巧手而出,便流光溢彩起来。

  钱师傅13岁开始从事竹编行业,一次次劈篾中,他也爱上了用这门手艺做些精巧的彩灯。“彩灯事实上是不限材料的,最早我用竹子和纸糊,现在也用上了编织带和布料。”钱元康说。

  最早,钱元康用竹子来扎彩灯,一个彩灯的制作往往要经历蒸竹、去皮、裁条、扎灯架、扎圈、糊灯笼等繁复的步骤。提着一盏彩灯,孩子们聚在一起嬉戏玩耍,这是那个年代的珍贵记忆。

  不过,老底子的东西要做得精致,就要沉得下心。根据彩灯的繁简程度的不同,有时候一盏灯要做三四个小时,比较繁复的则需几个月。让钱元康他最得意的一盏彩灯是梁祝走马灯,从设计、选材、制作花了两个月,这件作品还获得了2015年浙江省民间灯彩大赛的银奖。

钱元康正在制作彩灯。

  他将这项手艺带进非遗馆、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坚持制作这种民间传统彩灯的手工艺人已经越来越少。

  这些年来,钱元康将这项手艺带进非遗馆、校园等地,“做彩灯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活计,更是多年来对传统技艺的一种眷恋。”钱元康说。

  元宵节一过,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算是真正地结束了。万家灯火“暖”人心,一盏盏流光溢彩的彩灯,正是为一年的开始点亮希望与憧憬。

  宁波晚报记者袁先鸣石承承/文

  崔引/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正月十三上灯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11 07:17:00

形态各异的彩灯。

  “张灯结彩”的日子就要来了。

  作家老舍把元宵节看作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宁波人闹元宵从这天就开始了。

  “上灯夜”

  闹得最欢的当属孩子

  宁波旧俗中,正月十三为“上灯夜”,正月十八为“落灯夜”,其间为“灯节”。

  宁波有的地方行灯会,演“灯头戏”。正月十三夜间起,村落、街巷挂灯笼,此谓“上灯”。

  也就是说,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上灯夜”闹得最欢的当属孩子,带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街串巷。

  过去,人们习惯自己制作花灯。为了赶上“十三上灯”,很多人从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搜罗做灯笼的材料,包括“韧皮纸”(或宣纸)、竹篾、细绳、浆糊、红蜡烛等。

  自己动手做的花灯,造型比较单一,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再不济就是一盏简单的“三角灯”。

  制作精致的彩灯,有时得花几个月时间

  每逢元宵,家住鄞州区横溪镇的宁波市彩灯扎制非遗项目传承人钱元康就忙碌起来。

  作为远近闻名的彩灯传人,他在自家开辟出了一间小工作室,潜心制灯。

  彩灯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样式繁多,名称各异,从种类上分为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跑马灯。

  钱元康做的灯中,有老虎灯、蛇灯等自创的十二生肖灯,还有跑马灯等手艺精巧的灯。经年累月,一盏盏精巧的彩灯经他的巧手而出,便流光溢彩起来。

  钱师傅13岁开始从事竹编行业,一次次劈篾中,他也爱上了用这门手艺做些精巧的彩灯。“彩灯事实上是不限材料的,最早我用竹子和纸糊,现在也用上了编织带和布料。”钱元康说。

  最早,钱元康用竹子来扎彩灯,一个彩灯的制作往往要经历蒸竹、去皮、裁条、扎灯架、扎圈、糊灯笼等繁复的步骤。提着一盏彩灯,孩子们聚在一起嬉戏玩耍,这是那个年代的珍贵记忆。

  不过,老底子的东西要做得精致,就要沉得下心。根据彩灯的繁简程度的不同,有时候一盏灯要做三四个小时,比较繁复的则需几个月。让钱元康他最得意的一盏彩灯是梁祝走马灯,从设计、选材、制作花了两个月,这件作品还获得了2015年浙江省民间灯彩大赛的银奖。

钱元康正在制作彩灯。

  他将这项手艺带进非遗馆、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坚持制作这种民间传统彩灯的手工艺人已经越来越少。

  这些年来,钱元康将这项手艺带进非遗馆、校园等地,“做彩灯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活计,更是多年来对传统技艺的一种眷恋。”钱元康说。

  元宵节一过,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就算是真正地结束了。万家灯火“暖”人心,一盏盏流光溢彩的彩灯,正是为一年的开始点亮希望与憧憬。

  宁波晚报记者袁先鸣石承承/文

  崔引/摄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