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特警周子俊、张雨墨为国争光 背后故事不得不看
2025-02-08 20:4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B队(浙江特警)荣获世界冠军。本文图片综合自浙江公安、宁波公安、受访者本人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励超 成传昭 章挺伟

“China No.1!”2月5日,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中国B队(浙江特警)以480分的总积分在第六届阿联酋特警挑战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冠军。

阿联酋世界特警挑战赛,也被称为特警界的“世界杯”。赛事包括高难度的战术射击、复杂多变的越障追击、考验极限的综合体能等。每一项,都是对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极限考验。

上一届的比赛中国特警没拿到冠军。今年,中国B队(浙江特警)不但拿了冠军,还破了塔楼突击单项世界纪录,打破了6年来的挑战赛纪录。

宁波特警周子俊。

宁波特警张雨墨。

而冠军队伍中,两名来自宁波的特警同样耀眼——一个最年轻,是队伍中的“宠弟”;还有一位更加彪悍,披着“翻译”外衣的“真牛人”。这对特警“双子星”,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宁波公安硬核实力。

 警营“新兵”,热血青年,异国“秀”起来。象山公安提供

周子俊:警营“新兵”,来一场异国秀

这支年轻的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队员才26岁。他就是来自宁波象山的特警周子俊,特能“扛事”的团队中的“宠弟”。他的26岁生日(2月3日),就是在“师兄们”的鼓励中度过的。

今天下午2点多,记者联系上了周子俊,此时他正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

今天下午,正在车站换乘,赶回老家“补年”的周子俊。

“生日已经和‘师兄们’一起过了,年一定要和家里人一块过,虽然晚了点,只要元宵还没到,都算!”他说,自己一直和家里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分享自己的比赛情况,因而父母早就知道他们凯旋。

“我猜想,他们应该准备了一大桌菜在等我回家,补过年!”周子俊话里话外全是思念。昨天参赛队伍回到杭州,休息一晚后,他就踏上了回家过年之路。

2月3日,周子俊在“师兄们”的祝福下,过生日。

说起比赛,周子俊瞬间热血奔腾,化身为“功夫少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都是有真功夫的,估计老外也被我们‘秀’到了。”“我们拿奖是实至名归,实力不允许我们低调啊。”“这下好了,比赛视频出去,老外更会以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kungfu’。”

周子俊在进行射击训练。

除了参赛特警这一身份外,周子俊还有另一重身份——警营“新兵”。

记者从象山县公安局获悉,去年6月,周子俊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新警”。但因手头功夫过硬,还未下基层就被抽调前去参加集训。几经筛选,周子俊从全国赛中脱颖而出,留下来后与“师兄们”同吃住共训练,备战特警界的“世界杯”。

“我和你说句实在的,最初心里很忐忑,毕竟我是一名新人啊,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周子俊说,好在队伍里“师兄们”给力,特别能“扛”,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与关照,让其迅速融入团队。“有几位‘师兄’以前参加过比赛,所以帮助是巨大的。光‘心理疏导’这块作用就不可估量,大家心里有方向,有主心骨。”

周子俊在训练。

88天,从陌生到默契,从个体到整体,周子俊和“师兄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挥洒汗水。他们在无数次跌倒与爬起中锤炼意志,在挑战与突破中凝聚信任。这些日子虽然艰苦却无比珍贵,成为周子俊难以忘怀的经历。

“每一次训练的坚持,每一次极限的突破,都让我们的战友情愈发深厚。最终,我们将所有的汗水与努力,化作了耀眼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飘扬,我们站在了全球特警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这一刻,我们不只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团队,代表国家,我们用实力证明了一切。”这是周子俊一直藏着未曾说出口的“心里话”。

获奖现场,周子俊在右(五)。

他说,出发前他的心情是复杂而又激动: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他既有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也有不小的压力。

“这不只是竞技,更是战场的预演。”周子俊解析最具挑战的防毒面具射击环节。在40℃的高温沙漠中,特警需佩戴密闭面具完成800米越障,在此期间进行4种武器转换射击。“就好比戴着浸湿的N95口罩跑马拉松一样,这不仅考验队员的射击能力,更是对其体力和心肺功能的极大挑战。”

当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疲惫与压力都化作了满心的自豪与感动。周子俊深知,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次自我的成长,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拼搏的信念,也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等我休整完毕,返回工作岗位,我会认真工作,不给我身上的这件警服丢脸。总之一句话,我会好好干的!另外,我再给大家拜个晚年!”周子俊说。

比赛间隙,张雨墨在那边拍的照片。

张雨墨:幕后真英雄,此“翻译”非彼翻译

如果说周子俊是用“kungfu”来了一场异国秀,那么宁波特警“双子星”的另一人——张雨墨,就是“超级能力者”。

今年42岁的他身兼“战术教官+专业译员+后勤管家”的三重身份,成为本届赛事中唯一同时承担三项核心保障任务的特警队员,被国际同行誉为“全能型现代警务人才”。 张雨墨也用实际行动为中国B队(浙江特警)争取优势,展现宁波特警“专业”“亲民”及“善于沟通”的魅力。

张雨墨在和不同国家的特警交流。

媒体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比赛用的是易碎弹头,但是这个弹头我们国内并没有。弹道是否有差距?谁也没把握!”

“中国特警队员们拿到的是普通的披甲弹。在15米手枪射击项目上,弹道相差一点就很容易脱靶。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开赛之前几天的校枪环节,我们的特警队员仍然没有拿到比赛用的子弹进行‘试用’,这让所有人的心悬了起来。”

“在中国特警队不断和裁判交涉的努力下,最后每个参赛队员争取到了多发比赛用的子弹,熟悉弹道……也就是这几发子弹,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在比赛中弹无虚发,顺利取得好成绩。”

张雨墨在和其他国家参赛人员交流。

“你说的这个案例啊,当时就是我去交涉的。”今天仍在杭州进行收尾工作的张雨墨,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眼里,“翻译”在比赛中几乎是“小透明”。但他这个“翻译”和别人不一样,主打“跨界”。

张雨墨本身就是特警,16年来干过突击队,也在技术中队和巡逻中队待过,甚至差点出国维和。所以他和裁判交涉,底气十足。当然,这种沟通中,“亲和力”同样无比重要,而这同样是张雨墨的强项,俗称“专业对口”。

资料图:张雨墨执勤图片。

这还要从张雨墨的人生经历说起。

现为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中队长的他,来自内蒙古,2008年加入公安队伍。

张雨墨对警察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因为他的爷爷和叔叔都是警察。当初他远离父母,来到宁波做一名特警,选择这个危险性极大的职业,他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追寻自己的梦想。

16年来,凭借自己对枪械、攀爬、泅渡的刻苦训练和不服输的韧劲,张雨墨很快从普通特警队员成为了一名市级战术训练教官,后来又成为省级巡特警高级人才库专家。他承担过多次重大活动安保、异地执勤等重要国家任务,也处置过多起高危抓捕警情,抓获的各类犯罪分子早已数不过来,实战经验极其丰富。

“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那天正好是我值班。然后接到指令,有一名疑似患病群众爬到一座居民楼的防盗窗和空调外机上,并且将上面放的花盆等杂物向行人扔。我们赶到现场后,和他周旋了五六个小时。后来,他爬到了楼顶的水塔上,我和两个同事趁他注意力被吸引,从背面爬上去将他控制住……”张雨墨说,这是他从业以来感觉经历过的最险的一起警情——当时,因水塔上空间狭小,他一小半的身体悬空在楼外,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

正因工作态度认真,学习刻苦,绩效突出,张雨墨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并且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以及获得“个人嘉奖”“巡控处突能手”“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张雨墨在主持网络直播活动。

张雨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说是自学的。当年,他考取了联合国认证的维和警察资格证书,可惜出国维和的心愿就差了那么一步,始终没有达成。不幸中的万幸,他的英语水平直线飙升。有国外特警教官来甬授课时,他作为警务翻译全程组织参与培训。这也让他与外国“同道”的沟通水平得到锻炼。

“高情商”及“亲和力爆满”,同样是他身上的“标签”。2020年宁波公安举行“谁是枪王”网络直播活动,张雨墨就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他以扎实的枪械知识、丰富的组织经验,结合流行的“吃鸡”游戏,给广大的网友全面展示特警使用的武器装备,以及特警是如何开展枪械使用训练的,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我又去了作训处,简单说就是两个字——练兵。”张雨墨说,他与同事组织举办过“微光条件下射击与PTK警务防卫技能集训”“全市辅警技能比武”等培训和比武工作。“以前是要拿得起枪。后来是既要拿得起枪,又要拿得起笔,偶尔还要拿一下话筒。”他说。

和其他国家特警交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张雨墨能“专业对口”地身兼三职——“战术教官+专业译员+后勤管家”。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过世界特警挑战赛,当时也是身兼多职,今年照旧。

“这次我担任火力突击、战术冲房、警官营救、极限越障四个项目的教练。教练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吧。我也年轻过,也看过《灌篮高手》,里面有一集就是安西教练住院缺席,心理影响会被放大,影响发挥。”

“至于翻译工作,其实这个才是顺手的。因为我有语言方面的特长,而且干过这么多岗位,都懂,沟通起来更能把握重点。”

“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赛事很复杂,细节上稍不注意就会丢分。比如射击位转移时的注意事项、进场时能不能提前装上弹匣……要提前沟通了解,赢在‘细节’。”

“后勤管家嘛,你看比赛结束后,我还在做收尾工作,国内的训练场地还得恢复原样。之前为了贴近实战,是模仿比赛地区的环境。”

张雨墨(右一)和队友一起庆祝。

比赛结束,中国B队(浙江特警)凭借精湛的技能、默契的团队配合和顽强的毅力,在五个科目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勇夺团体桂冠,具体成绩为:塔楼突击科目第一,并以2分3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火力突击、警官营救、极限越障科目分别获得第二名;闪电战术科目第四名。

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张雨墨内心也一样的心潮澎湃:“这场比赛充分证明不管在哪里,背后有祖国,只要敢想敢做敢冲,就没有我们中国特警做不到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宁波公安的硬核实力,说明这些年我们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关新闻:浙江特警阿联酋夺冠 宁波公安张雨墨三重身份“参战”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特警周子俊、张雨墨为国争光 背后故事不得不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08 20:43:00

中国B队(浙江特警)荣获世界冠军。本文图片综合自浙江公安、宁波公安、受访者本人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励超 成传昭 章挺伟

“China No.1!”2月5日,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中国B队(浙江特警)以480分的总积分在第六届阿联酋特警挑战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冠军。

阿联酋世界特警挑战赛,也被称为特警界的“世界杯”。赛事包括高难度的战术射击、复杂多变的越障追击、考验极限的综合体能等。每一项,都是对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极限考验。

上一届的比赛中国特警没拿到冠军。今年,中国B队(浙江特警)不但拿了冠军,还破了塔楼突击单项世界纪录,打破了6年来的挑战赛纪录。

宁波特警周子俊。

宁波特警张雨墨。

而冠军队伍中,两名来自宁波的特警同样耀眼——一个最年轻,是队伍中的“宠弟”;还有一位更加彪悍,披着“翻译”外衣的“真牛人”。这对特警“双子星”,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宁波公安硬核实力。

 警营“新兵”,热血青年,异国“秀”起来。象山公安提供

周子俊:警营“新兵”,来一场异国秀

这支年轻的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队员才26岁。他就是来自宁波象山的特警周子俊,特能“扛事”的团队中的“宠弟”。他的26岁生日(2月3日),就是在“师兄们”的鼓励中度过的。

今天下午2点多,记者联系上了周子俊,此时他正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

今天下午,正在车站换乘,赶回老家“补年”的周子俊。

“生日已经和‘师兄们’一起过了,年一定要和家里人一块过,虽然晚了点,只要元宵还没到,都算!”他说,自己一直和家里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分享自己的比赛情况,因而父母早就知道他们凯旋。

“我猜想,他们应该准备了一大桌菜在等我回家,补过年!”周子俊话里话外全是思念。昨天参赛队伍回到杭州,休息一晚后,他就踏上了回家过年之路。

2月3日,周子俊在“师兄们”的祝福下,过生日。

说起比赛,周子俊瞬间热血奔腾,化身为“功夫少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都是有真功夫的,估计老外也被我们‘秀’到了。”“我们拿奖是实至名归,实力不允许我们低调啊。”“这下好了,比赛视频出去,老外更会以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kungfu’。”

周子俊在进行射击训练。

除了参赛特警这一身份外,周子俊还有另一重身份——警营“新兵”。

记者从象山县公安局获悉,去年6月,周子俊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新警”。但因手头功夫过硬,还未下基层就被抽调前去参加集训。几经筛选,周子俊从全国赛中脱颖而出,留下来后与“师兄们”同吃住共训练,备战特警界的“世界杯”。

“我和你说句实在的,最初心里很忐忑,毕竟我是一名新人啊,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周子俊说,好在队伍里“师兄们”给力,特别能“扛”,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与关照,让其迅速融入团队。“有几位‘师兄’以前参加过比赛,所以帮助是巨大的。光‘心理疏导’这块作用就不可估量,大家心里有方向,有主心骨。”

周子俊在训练。

88天,从陌生到默契,从个体到整体,周子俊和“师兄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挥洒汗水。他们在无数次跌倒与爬起中锤炼意志,在挑战与突破中凝聚信任。这些日子虽然艰苦却无比珍贵,成为周子俊难以忘怀的经历。

“每一次训练的坚持,每一次极限的突破,都让我们的战友情愈发深厚。最终,我们将所有的汗水与努力,化作了耀眼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飘扬,我们站在了全球特警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这一刻,我们不只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团队,代表国家,我们用实力证明了一切。”这是周子俊一直藏着未曾说出口的“心里话”。

获奖现场,周子俊在右(五)。

他说,出发前他的心情是复杂而又激动: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一员,他既有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也有不小的压力。

“这不只是竞技,更是战场的预演。”周子俊解析最具挑战的防毒面具射击环节。在40℃的高温沙漠中,特警需佩戴密闭面具完成800米越障,在此期间进行4种武器转换射击。“就好比戴着浸湿的N95口罩跑马拉松一样,这不仅考验队员的射击能力,更是对其体力和心肺功能的极大挑战。”

当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疲惫与压力都化作了满心的自豪与感动。周子俊深知,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次自我的成长,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拼搏的信念,也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等我休整完毕,返回工作岗位,我会认真工作,不给我身上的这件警服丢脸。总之一句话,我会好好干的!另外,我再给大家拜个晚年!”周子俊说。

比赛间隙,张雨墨在那边拍的照片。

张雨墨:幕后真英雄,此“翻译”非彼翻译

如果说周子俊是用“kungfu”来了一场异国秀,那么宁波特警“双子星”的另一人——张雨墨,就是“超级能力者”。

今年42岁的他身兼“战术教官+专业译员+后勤管家”的三重身份,成为本届赛事中唯一同时承担三项核心保障任务的特警队员,被国际同行誉为“全能型现代警务人才”。 张雨墨也用实际行动为中国B队(浙江特警)争取优势,展现宁波特警“专业”“亲民”及“善于沟通”的魅力。

张雨墨在和不同国家的特警交流。

媒体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比赛用的是易碎弹头,但是这个弹头我们国内并没有。弹道是否有差距?谁也没把握!”

“中国特警队员们拿到的是普通的披甲弹。在15米手枪射击项目上,弹道相差一点就很容易脱靶。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开赛之前几天的校枪环节,我们的特警队员仍然没有拿到比赛用的子弹进行‘试用’,这让所有人的心悬了起来。”

“在中国特警队不断和裁判交涉的努力下,最后每个参赛队员争取到了多发比赛用的子弹,熟悉弹道……也就是这几发子弹,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在比赛中弹无虚发,顺利取得好成绩。”

张雨墨在和其他国家参赛人员交流。

“你说的这个案例啊,当时就是我去交涉的。”今天仍在杭州进行收尾工作的张雨墨,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眼里,“翻译”在比赛中几乎是“小透明”。但他这个“翻译”和别人不一样,主打“跨界”。

张雨墨本身就是特警,16年来干过突击队,也在技术中队和巡逻中队待过,甚至差点出国维和。所以他和裁判交涉,底气十足。当然,这种沟通中,“亲和力”同样无比重要,而这同样是张雨墨的强项,俗称“专业对口”。

资料图:张雨墨执勤图片。

这还要从张雨墨的人生经历说起。

现为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中队长的他,来自内蒙古,2008年加入公安队伍。

张雨墨对警察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因为他的爷爷和叔叔都是警察。当初他远离父母,来到宁波做一名特警,选择这个危险性极大的职业,他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追寻自己的梦想。

16年来,凭借自己对枪械、攀爬、泅渡的刻苦训练和不服输的韧劲,张雨墨很快从普通特警队员成为了一名市级战术训练教官,后来又成为省级巡特警高级人才库专家。他承担过多次重大活动安保、异地执勤等重要国家任务,也处置过多起高危抓捕警情,抓获的各类犯罪分子早已数不过来,实战经验极其丰富。

“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那天正好是我值班。然后接到指令,有一名疑似患病群众爬到一座居民楼的防盗窗和空调外机上,并且将上面放的花盆等杂物向行人扔。我们赶到现场后,和他周旋了五六个小时。后来,他爬到了楼顶的水塔上,我和两个同事趁他注意力被吸引,从背面爬上去将他控制住……”张雨墨说,这是他从业以来感觉经历过的最险的一起警情——当时,因水塔上空间狭小,他一小半的身体悬空在楼外,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

正因工作态度认真,学习刻苦,绩效突出,张雨墨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并且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以及获得“个人嘉奖”“巡控处突能手”“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张雨墨在主持网络直播活动。

张雨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说是自学的。当年,他考取了联合国认证的维和警察资格证书,可惜出国维和的心愿就差了那么一步,始终没有达成。不幸中的万幸,他的英语水平直线飙升。有国外特警教官来甬授课时,他作为警务翻译全程组织参与培训。这也让他与外国“同道”的沟通水平得到锻炼。

“高情商”及“亲和力爆满”,同样是他身上的“标签”。2020年宁波公安举行“谁是枪王”网络直播活动,张雨墨就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他以扎实的枪械知识、丰富的组织经验,结合流行的“吃鸡”游戏,给广大的网友全面展示特警使用的武器装备,以及特警是如何开展枪械使用训练的,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我又去了作训处,简单说就是两个字——练兵。”张雨墨说,他与同事组织举办过“微光条件下射击与PTK警务防卫技能集训”“全市辅警技能比武”等培训和比武工作。“以前是要拿得起枪。后来是既要拿得起枪,又要拿得起笔,偶尔还要拿一下话筒。”他说。

和其他国家特警交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张雨墨能“专业对口”地身兼三职——“战术教官+专业译员+后勤管家”。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过世界特警挑战赛,当时也是身兼多职,今年照旧。

“这次我担任火力突击、战术冲房、警官营救、极限越障四个项目的教练。教练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吧。我也年轻过,也看过《灌篮高手》,里面有一集就是安西教练住院缺席,心理影响会被放大,影响发挥。”

“至于翻译工作,其实这个才是顺手的。因为我有语言方面的特长,而且干过这么多岗位,都懂,沟通起来更能把握重点。”

“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赛事很复杂,细节上稍不注意就会丢分。比如射击位转移时的注意事项、进场时能不能提前装上弹匣……要提前沟通了解,赢在‘细节’。”

“后勤管家嘛,你看比赛结束后,我还在做收尾工作,国内的训练场地还得恢复原样。之前为了贴近实战,是模仿比赛地区的环境。”

张雨墨(右一)和队友一起庆祝。

比赛结束,中国B队(浙江特警)凭借精湛的技能、默契的团队配合和顽强的毅力,在五个科目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勇夺团体桂冠,具体成绩为:塔楼突击科目第一,并以2分3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火力突击、警官营救、极限越障科目分别获得第二名;闪电战术科目第四名。

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张雨墨内心也一样的心潮澎湃:“这场比赛充分证明不管在哪里,背后有祖国,只要敢想敢做敢冲,就没有我们中国特警做不到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宁波公安的硬核实力,说明这些年我们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关新闻:浙江特警阿联酋夺冠 宁波公安张雨墨三重身份“参战”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