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能否跨越国界引发共鸣?宁波高校外籍专家谈《哪吒2》
2025-02-14 16: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哪吒2》海报

  甬派客户端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周婉军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2月13日,《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

  作为中国动画领域的资深研究学者,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系助理教授唐锐杰(Thomas William Whyke)从影片如何成功平衡文化表达与商业吸引力、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魅力所在、现代化传统神话故事的手法,以及尖端CGI(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应用等多个角度,详细解读了这部电影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深入分析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唐锐杰

  从水墨到动画,《哪吒2》见证历史

  唐锐杰第一时间看了《哪吒2》,并且与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系的同事们对这部电影的最新评论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我们收集到的样本——3780个独特的观众观点中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代表了中国动画的新黄金时代,成功结合了商业成功和复杂的文化表达。”唐锐杰说。

  他称,观众普遍称赞其高质量的动画和制作水准,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使用水墨技法(至今仍在某些计算机图形中使用)和传统动画,到21世纪初数字制作的重大历史转变。

  评论显示,对于某些叙事方面观众反应不一,如重复的家庭关系和动态削弱了情感冲击力、与《新神榜:杨戬》等作品有相似的可预测情节、类似1979年版《哪吒闹海》的公式化死亡场景、女性角色塑造不足。但对技术呈现和宏大格局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早期中国动画更注重宣传而非娱乐性不同,《哪吒2》成功平衡了文化真实性与商业吸引力。

唐锐杰与他的研究领域

  成功之道:娱乐文化精妙平衡

  这部电影为何会成功?唐锐杰根据评论数据,分析这部电影的成功源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它在娱乐性和文化表达之间实现了精妙的平衡,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它“精细”的动画质量和深刻的主题。

  其次,影片成功吸引了多个年龄段的观众,“老少皆宜”成为评论中的高频词。

  主题分析显示,观众既欣赏其动作冒险元素,也认可其深层主题内涵。

  这部电影展示了当代中国动画如何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叙事技巧之间架起桥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既能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又能保持真实的文化表达。

  成功的意义:中国动画商业文化转型的高峰

  那么,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何意义?

  唐锐杰说:“评论数据显示,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动画从国家支持的文化生产向商业文化表达的演变高峰。许多评论将其视为中国动画的一个里程碑,并频繁与《阿凡达》等国际作品比较,表明对中国国内电影制作的自信日益增强。”

  数据显示,关于影片如何用现代化叙事方式表达传统神话故事的讨论(中国动画叙事方式的演进)非常广泛,这一趋势在《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及2020年后的《新神榜》系列中均有体现,其成功代表了这种演进,称之为“民族风格的当代化”。

  这种当代化在《哪吒1》和《哪吒2》中通过三个方面体现——

  一是对传统文化标识(如汉服、踢毽子等)的符号学而非严格的美学使用,侧重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象征价值;

  二是以后现代方式将神话作为当代重新诠释的原素材,通过现代视角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与创造;

  三是对尖端CGI技术的出色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将可识别的中国符号、神话和CGI技术服务于故事,而不是作为核心焦点。

  相比之下,另一部中国动画《深海》(2023)采用的实验性粒子水墨技术和当代叙事过于注重技术创新,而忽视了文化连接,被批评为过于西化且脱离中国传统美学。

  “我认为,这充分反映了过去40年中国观众的审美倾向。”唐锐杰说。

  此外,他还认为中国动画系列《中国奇谭》的巨大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该作品通过策略性的视觉修辞,成功地将传统神话文化元素与现代叙事相结合——运用传统意象、水墨美学和动物象征来探讨当代主题,同时与中国丰富的志怪口头叙事传统保持真实联系。”唐锐杰说。

  《哪吒2》的主题分析显示,观众对其视觉质量、角色设计、环境设计(如玉虚宫)、文化视觉元素(传统艺术元素),以及当代社会主题与价值观等,包括阶级与权力结构、反抗与权威、身份与自我定义、家庭关系(父子关系是影片的核心之一)等展开了广泛讨论。

  这种将传统叙事转化为当代社会评论载体,同时通过选择性传统符号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动画如何超越简单地保存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并塑造现代文化对话。

  该电影的成功表明,这种新的民族风格方法因其在文化保存与当代相关性之间架起了桥梁而受到观众的共鸣。

《哪吒2》海报

  海外征途:机遇与挑战并存

  《哪吒2》在海外市场会有出色表现吗?唐锐杰表示,根据评论数据以及Daisy Yan Du(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对中国动画历史发展的分析,该片在国际市场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当代中国动画已发展出能够超越国界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方式。影片对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主题的强调,以及精彩的动作场景,符合吸引国际观众的成功策略。

  备受赞誉的高制作水准和视觉叙事元素有助于跨越语言障碍。

  然而,评论数据也揭示了国际观众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

  许多评论讨论了复杂的角色关系和文化细节,这些可能需要为外国观众提供额外的背景解释。诸如“阐教”“龙族”“申公豹”等术语频繁出现,表明影片对中国神话和文化背景的依赖,可能需要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处理或解释。

  尽管如此,影片成功平衡了文化特异性与大众关注的主题,并结合了先进的现代动画制作技术,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特别是那些对中国文化和高质量动画感兴趣的观众。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能否跨越国界引发共鸣?宁波高校外籍专家谈《哪吒2》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14 16:34:00

《哪吒2》海报

  甬派客户端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周婉军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2月13日,《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

  作为中国动画领域的资深研究学者,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系助理教授唐锐杰(Thomas William Whyke)从影片如何成功平衡文化表达与商业吸引力、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魅力所在、现代化传统神话故事的手法,以及尖端CGI(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应用等多个角度,详细解读了这部电影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深入分析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唐锐杰

  从水墨到动画,《哪吒2》见证历史

  唐锐杰第一时间看了《哪吒2》,并且与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系的同事们对这部电影的最新评论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我们收集到的样本——3780个独特的观众观点中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代表了中国动画的新黄金时代,成功结合了商业成功和复杂的文化表达。”唐锐杰说。

  他称,观众普遍称赞其高质量的动画和制作水准,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使用水墨技法(至今仍在某些计算机图形中使用)和传统动画,到21世纪初数字制作的重大历史转变。

  评论显示,对于某些叙事方面观众反应不一,如重复的家庭关系和动态削弱了情感冲击力、与《新神榜:杨戬》等作品有相似的可预测情节、类似1979年版《哪吒闹海》的公式化死亡场景、女性角色塑造不足。但对技术呈现和宏大格局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早期中国动画更注重宣传而非娱乐性不同,《哪吒2》成功平衡了文化真实性与商业吸引力。

唐锐杰与他的研究领域

  成功之道:娱乐文化精妙平衡

  这部电影为何会成功?唐锐杰根据评论数据,分析这部电影的成功源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它在娱乐性和文化表达之间实现了精妙的平衡,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它“精细”的动画质量和深刻的主题。

  其次,影片成功吸引了多个年龄段的观众,“老少皆宜”成为评论中的高频词。

  主题分析显示,观众既欣赏其动作冒险元素,也认可其深层主题内涵。

  这部电影展示了当代中国动画如何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叙事技巧之间架起桥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既能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又能保持真实的文化表达。

  成功的意义:中国动画商业文化转型的高峰

  那么,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何意义?

  唐锐杰说:“评论数据显示,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动画从国家支持的文化生产向商业文化表达的演变高峰。许多评论将其视为中国动画的一个里程碑,并频繁与《阿凡达》等国际作品比较,表明对中国国内电影制作的自信日益增强。”

  数据显示,关于影片如何用现代化叙事方式表达传统神话故事的讨论(中国动画叙事方式的演进)非常广泛,这一趋势在《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及2020年后的《新神榜》系列中均有体现,其成功代表了这种演进,称之为“民族风格的当代化”。

  这种当代化在《哪吒1》和《哪吒2》中通过三个方面体现——

  一是对传统文化标识(如汉服、踢毽子等)的符号学而非严格的美学使用,侧重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象征价值;

  二是以后现代方式将神话作为当代重新诠释的原素材,通过现代视角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与创造;

  三是对尖端CGI技术的出色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将可识别的中国符号、神话和CGI技术服务于故事,而不是作为核心焦点。

  相比之下,另一部中国动画《深海》(2023)采用的实验性粒子水墨技术和当代叙事过于注重技术创新,而忽视了文化连接,被批评为过于西化且脱离中国传统美学。

  “我认为,这充分反映了过去40年中国观众的审美倾向。”唐锐杰说。

  此外,他还认为中国动画系列《中国奇谭》的巨大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该作品通过策略性的视觉修辞,成功地将传统神话文化元素与现代叙事相结合——运用传统意象、水墨美学和动物象征来探讨当代主题,同时与中国丰富的志怪口头叙事传统保持真实联系。”唐锐杰说。

  《哪吒2》的主题分析显示,观众对其视觉质量、角色设计、环境设计(如玉虚宫)、文化视觉元素(传统艺术元素),以及当代社会主题与价值观等,包括阶级与权力结构、反抗与权威、身份与自我定义、家庭关系(父子关系是影片的核心之一)等展开了广泛讨论。

  这种将传统叙事转化为当代社会评论载体,同时通过选择性传统符号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动画如何超越简单地保存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并塑造现代文化对话。

  该电影的成功表明,这种新的民族风格方法因其在文化保存与当代相关性之间架起了桥梁而受到观众的共鸣。

《哪吒2》海报

  海外征途:机遇与挑战并存

  《哪吒2》在海外市场会有出色表现吗?唐锐杰表示,根据评论数据以及Daisy Yan Du(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对中国动画历史发展的分析,该片在国际市场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当代中国动画已发展出能够超越国界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方式。影片对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主题的强调,以及精彩的动作场景,符合吸引国际观众的成功策略。

  备受赞誉的高制作水准和视觉叙事元素有助于跨越语言障碍。

  然而,评论数据也揭示了国际观众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

  许多评论讨论了复杂的角色关系和文化细节,这些可能需要为外国观众提供额外的背景解释。诸如“阐教”“龙族”“申公豹”等术语频繁出现,表明影片对中国神话和文化背景的依赖,可能需要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处理或解释。

  尽管如此,影片成功平衡了文化特异性与大众关注的主题,并结合了先进的现代动画制作技术,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特别是那些对中国文化和高质量动画感兴趣的观众。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