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让DeepSeek写作文、做数学题……寒假作业“AI浓度”过高
2025-02-15 20:48:48 稿源: 潮新闻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寒假作业的提交也告一段落。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的寒假作业完成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不少中小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应用,如DeepSeek赶作业。

  写作文、做数学题、整理实践心得……AI似乎成了学生们的“作业神器”。

  这也在老师们这里得到印证。

  “的确有不少寒假作业出自DeepSeek的手笔,一眼就能认出。”有老师说。

  女儿用DeepSeek写作文,又快又好

  家长担心过度依赖AI

  “没想到孩子把DeepSeek用得那么溜。”胡女士的女儿小琳今年读初一,寒假作业的写作文、做春节小报等好几项任务都用上了这款人工智能工具。

  小琳是典型的“作文困难户”,从选材到列提纲再到写作,每一步都像“渡劫”。“每次写作文,她都要折腾很久,写写停停,最后还不一定满意。”胡女士无奈地说。寒假期间,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其中一篇的主题是“科技”。这个题目让小琳更加头疼。“她对科技话题不太感兴趣,开了几次头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干脆摆烂,直接说没思路。”

  那时候,寒假已经过半,胡女士一边催促女儿,一边帮她出主意。“正好我们看新闻时发现DeepSeek非常火爆,我就建议她可以写写人工智能,没想到她直接用它帮忙写作。”

  DeepSeek先是帮小琳梳理了作文框架,比如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还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女儿一下子拓宽了思路,还说有了‘灵感’。”小琳根据AI的建议,输入了自己想要的写作方向,很快拿到了一个明确的框架和详细的文本。“女儿很高兴,说这就是她想要的,而且比她自己想的还要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尝到甜头的小琳一发不可收拾,马上用DeepSeek完成了另一项作业——名著读后感。“以前写读后感,她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次AI帮她梳理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和感悟,她很快就完成了。”

  制作与蛇年相关的春节小报时,小琳再次请来了DeepSeek帮忙。“AI帮她整理了思路,设计了小报的框架,还写了一首与蛇年相关的诗。”胡女士感叹,“以前做小报要花一整天,这次她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虽然DeepSeek帮助小琳高效完成了多项作业,但胡女士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一方面,我觉得AI确实是个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它能提供思路和灵感。但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孩子会因此产生依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胡女士坦言,自己原本并不支持孩子用AI写作业,尤其是作文。“我担心她直接抄AI生成的内容,失去了写作的意义,而且会懒于思考。这次寒假作业时间紧迫,我才允许让她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从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不过,胡女士表示,自己会继续监督小琳使用AI的方式。“我会提醒她,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这个寒假,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AI完成作业。

  陈女士的儿子小杰今年读初二。寒假作业中,有一道几何题让他苦思冥想了半天。

  “我看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也想帮忙,但我看了也做不出来。”陈女士说,小杰尝试用AI解答这道题,“AI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还详细解释了每一步的解题思路。孩子看完后恍然大悟,很快就理解了。”

  陈女士发现,小杰之后做作业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找AI帮忙。“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先想想,他说‘反正AI能解决,何必浪费时间死磕?’”这让陈女士有些担忧:“AI确实能提高效率,但如果孩子因此思维能力退化,甚至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采访中,家长们透露,他们的担忧已经从担心孩子作业写不完,变成了担心作业完成得太快。

  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AI,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上交的寒假作业频显“AI痕迹”

  老师提醒AI不是思考的替代

  这几天,老师们都在批改同学们提交的寒假作业,发现不少同学的作业是由AI工具帮忙完成的。

  多位老师透露,一些作业背后藏着AI的手笔。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在提交的作文中,有部分作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用词也很高级,但“一眼假”。“我对班里同学的写作水平还是比较熟悉的。不大可能在一个寒假里,结构和文笔就有巨大的突破。”

  这位老师表示,细读之下,她还发现了作文中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之处。“比如一篇流畅且优美的游记中,把北方风俗放进了南方,这很可能是因为AI经过大数据搜索整合而成,但缺乏对具体情境的了解。如果是学生自己写的,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另外,她还发现了一些读后感中“张冠李戴”的错误。“看似有了完整的分析,深刻的感悟,但如果学生不思考直接用,就会闹笑话。”

  一位数学老师也表示,自己收到了学生的一则关于AI解题的爆料。“有位同学在做数学题时,询问了AI,但是做出来的答案和AI不一样,仔细看了后,发现AI在使用勾股定理时,没有看清直角边和斜边导致了错误。在看了AI的错误后,孩子大喊再也不相信了,还是自己靠谱!”这位数学老师表示,有时候AI会给一个正确答案,但解题的整个过程存在“浑水摸鱼”和漏洞,很需要专业的甄别。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社会老师王睿颖告诉记者,寒假期间,社会科目有一份拓展作业是写小论文,在提交的作业中,她发现了几份作业,有比较浓的“AI痕迹”。

  王老师表示,这几篇小论文出现了不符合初一学生年龄层次的词语和知识,且逻辑过于缜密,是初一学生不太可能具备的深厚的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储备,而且文章结构和格式也明显带有AI生成的痕迹。

  王老师坦言,学生对AI的了解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特别是这个寒假,AI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度,如何使用AI,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件事。

  在她看来,AI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思考的替代。她计划在开学后与学生讨论AI的使用问题,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观念。AI是助手,而不是主人。学生应该学会主导AI,而不是被AI主导。

  “初中的孩子,已经可以意识到,AI无法代替自己成长。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成长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作为一名社会学科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AI在教学和助力学生学习上的潜力。

  “社会学科涉及历史、地理和道法三门学科,很多知识点需要课外拓展。同学们可以利用AI强大的检索功能,进行知识拓展,解决课堂上的一部分疑惑。”她举例说,上学期有学生提问了一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果用AI进行知识检索,效果会比较好。同时,她建议同学们可以去了解AI做深度思考时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逻辑,可以得出什么、排除什么,这样可以拓宽思路,并锻炼自己的思维。

  “很多同学用过AI,会觉得它很强大,但他们需要知道的是,AI无法替代人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另外,网络信息庞杂,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辨别真假。AI能梳理大量信息,但它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基于已有数据的整合,不够精准对应。”王老师表示,有几份很可能是AI主导的小论文,如果学生自己写,更会有眼前一亮的效果,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与伦比的宝藏,有待开挖发掘。

  她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尝试使用AI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她提醒,AI的使用需要适度,学生在使用AI时,家长要进行监督,避免孩子的过度依赖。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让DeepSeek写作文、做数学题……寒假作业“AI浓度”过高

稿源: 潮新闻 2025-02-15 20:48:48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寒假作业的提交也告一段落。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的寒假作业完成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不少中小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应用,如DeepSeek赶作业。

  写作文、做数学题、整理实践心得……AI似乎成了学生们的“作业神器”。

  这也在老师们这里得到印证。

  “的确有不少寒假作业出自DeepSeek的手笔,一眼就能认出。”有老师说。

  女儿用DeepSeek写作文,又快又好

  家长担心过度依赖AI

  “没想到孩子把DeepSeek用得那么溜。”胡女士的女儿小琳今年读初一,寒假作业的写作文、做春节小报等好几项任务都用上了这款人工智能工具。

  小琳是典型的“作文困难户”,从选材到列提纲再到写作,每一步都像“渡劫”。“每次写作文,她都要折腾很久,写写停停,最后还不一定满意。”胡女士无奈地说。寒假期间,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其中一篇的主题是“科技”。这个题目让小琳更加头疼。“她对科技话题不太感兴趣,开了几次头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干脆摆烂,直接说没思路。”

  那时候,寒假已经过半,胡女士一边催促女儿,一边帮她出主意。“正好我们看新闻时发现DeepSeek非常火爆,我就建议她可以写写人工智能,没想到她直接用它帮忙写作。”

  DeepSeek先是帮小琳梳理了作文框架,比如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还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女儿一下子拓宽了思路,还说有了‘灵感’。”小琳根据AI的建议,输入了自己想要的写作方向,很快拿到了一个明确的框架和详细的文本。“女儿很高兴,说这就是她想要的,而且比她自己想的还要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尝到甜头的小琳一发不可收拾,马上用DeepSeek完成了另一项作业——名著读后感。“以前写读后感,她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次AI帮她梳理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和感悟,她很快就完成了。”

  制作与蛇年相关的春节小报时,小琳再次请来了DeepSeek帮忙。“AI帮她整理了思路,设计了小报的框架,还写了一首与蛇年相关的诗。”胡女士感叹,“以前做小报要花一整天,这次她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虽然DeepSeek帮助小琳高效完成了多项作业,但胡女士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一方面,我觉得AI确实是个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它能提供思路和灵感。但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孩子会因此产生依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胡女士坦言,自己原本并不支持孩子用AI写作业,尤其是作文。“我担心她直接抄AI生成的内容,失去了写作的意义,而且会懒于思考。这次寒假作业时间紧迫,我才允许让她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从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不过,胡女士表示,自己会继续监督小琳使用AI的方式。“我会提醒她,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这个寒假,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AI完成作业。

  陈女士的儿子小杰今年读初二。寒假作业中,有一道几何题让他苦思冥想了半天。

  “我看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也想帮忙,但我看了也做不出来。”陈女士说,小杰尝试用AI解答这道题,“AI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还详细解释了每一步的解题思路。孩子看完后恍然大悟,很快就理解了。”

  陈女士发现,小杰之后做作业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找AI帮忙。“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先想想,他说‘反正AI能解决,何必浪费时间死磕?’”这让陈女士有些担忧:“AI确实能提高效率,但如果孩子因此思维能力退化,甚至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采访中,家长们透露,他们的担忧已经从担心孩子作业写不完,变成了担心作业完成得太快。

  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AI,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上交的寒假作业频显“AI痕迹”

  老师提醒AI不是思考的替代

  这几天,老师们都在批改同学们提交的寒假作业,发现不少同学的作业是由AI工具帮忙完成的。

  多位老师透露,一些作业背后藏着AI的手笔。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在提交的作文中,有部分作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用词也很高级,但“一眼假”。“我对班里同学的写作水平还是比较熟悉的。不大可能在一个寒假里,结构和文笔就有巨大的突破。”

  这位老师表示,细读之下,她还发现了作文中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之处。“比如一篇流畅且优美的游记中,把北方风俗放进了南方,这很可能是因为AI经过大数据搜索整合而成,但缺乏对具体情境的了解。如果是学生自己写的,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另外,她还发现了一些读后感中“张冠李戴”的错误。“看似有了完整的分析,深刻的感悟,但如果学生不思考直接用,就会闹笑话。”

  一位数学老师也表示,自己收到了学生的一则关于AI解题的爆料。“有位同学在做数学题时,询问了AI,但是做出来的答案和AI不一样,仔细看了后,发现AI在使用勾股定理时,没有看清直角边和斜边导致了错误。在看了AI的错误后,孩子大喊再也不相信了,还是自己靠谱!”这位数学老师表示,有时候AI会给一个正确答案,但解题的整个过程存在“浑水摸鱼”和漏洞,很需要专业的甄别。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社会老师王睿颖告诉记者,寒假期间,社会科目有一份拓展作业是写小论文,在提交的作业中,她发现了几份作业,有比较浓的“AI痕迹”。

  王老师表示,这几篇小论文出现了不符合初一学生年龄层次的词语和知识,且逻辑过于缜密,是初一学生不太可能具备的深厚的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储备,而且文章结构和格式也明显带有AI生成的痕迹。

  王老师坦言,学生对AI的了解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特别是这个寒假,AI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度,如何使用AI,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件事。

  在她看来,AI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思考的替代。她计划在开学后与学生讨论AI的使用问题,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观念。AI是助手,而不是主人。学生应该学会主导AI,而不是被AI主导。

  “初中的孩子,已经可以意识到,AI无法代替自己成长。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成长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

  作为一名社会学科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AI在教学和助力学生学习上的潜力。

  “社会学科涉及历史、地理和道法三门学科,很多知识点需要课外拓展。同学们可以利用AI强大的检索功能,进行知识拓展,解决课堂上的一部分疑惑。”她举例说,上学期有学生提问了一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果用AI进行知识检索,效果会比较好。同时,她建议同学们可以去了解AI做深度思考时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逻辑,可以得出什么、排除什么,这样可以拓宽思路,并锻炼自己的思维。

  “很多同学用过AI,会觉得它很强大,但他们需要知道的是,AI无法替代人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另外,网络信息庞杂,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辨别真假。AI能梳理大量信息,但它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基于已有数据的整合,不够精准对应。”王老师表示,有几份很可能是AI主导的小论文,如果学生自己写,更会有眼前一亮的效果,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与伦比的宝藏,有待开挖发掘。

  她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尝试使用AI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她提醒,AI的使用需要适度,学生在使用AI时,家长要进行监督,避免孩子的过度依赖。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