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芯蕊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3_6685b75b.jpg)
从叛逆神童,到时代共情,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闹海”……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冠军,其颠覆性的角色塑造与史诗级特效引发热议。
回溯几十年银幕变迁史,人们既对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美影)《哪吒闹海》的“正版”哪吒念念不忘,也对现如今大银幕里的“黑眼圈魔童”情有独钟。
从反抗父权的悲剧英雄到背负现代焦虑的复杂个体,哪吒这一银幕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人设,还是故事情节的演变,都映射了社会审美、叙事逻辑以及价值观的深层转向。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4_8bee062f.jpg)
从年画童子到“黑眼圈魔童”
哪吒外形的改变,本质上是对“何以为神”的重新诠释。
有文章认为,经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塑造,哪吒的身份和基本形象就已经定型:李靖的儿子,玉帝的战将,外貌如七岁孩童,法宝有风火轮、火尖枪、混天绫、乾坤圈,能变身为三头六臂……
但即便在这一命题作文的框定下,历代银屏中的哪吒依旧各有不同。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5_c8e64040.jpg)
图为1961年《大闹天宫》
在1961年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彼时的哪吒还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6_7d905d5b.jpg)
图为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1979年,动画片《哪吒闹海》上映,首次以视觉形式呈现这一神话人物的悲剧性情节。
圆脸、杏眼、红肚兜、莲花纹饰……借鉴了中国传统年画中的童子造型服饰色彩饱和度高,红绿对比鲜明,符合传统戏曲美学,又暗含“莲藕化身”的隐喻。
2003年,动画片《哪吒传奇》塑造了一个勇敢可爱的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握混天绫的活泼形象,将哪吒身上的悲剧色彩褪去一些。
有人总结认为,历代哪吒们的共性始终围绕“童真”与“神性”的碰撞展开,但魔童哪吒却为神话人物添加了人性的色彩。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7_8337cde7.jpg)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黑眼圈、朝天鼻、鲨鱼齿的“朋克”哪吒形象创新性地颠覆传统的存在。黑眼圈象征被误解的孤独,蓬乱发型与垮垮的裤装懒散而叛逆……
神仙不都是完美,也可以丑萌的设计思路让观众们倍感新鲜。而当观众看到“软萌”的石矶娘娘,结巴的申公豹,圆润的太乙真人时发现,这种设计思路不仅在于“黑眼圈”哪吒一人,还蔓延到了“哪吒宇宙”。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8_35a7635a.jpg)
事实上,以夸张变形突出人性,以反差萌消解传统神话的严肃性,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两部影片透过外形设计反衬人物性格的重要改变。
可以观察到的是,在更“接地气”的人物外形设计背后,是对传统神话中人物“宿命论”的解构,是故事重心从“哪吒如何改变世界”向“世界如何改变哪吒”的转移,是个体英雄主义让位于集体表达的变化。
从反对父权到“社畜”代言
哪吒的人设变迁,是集体心理的镜像。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69_7e55fb25.jpg)
图为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哪吒拔剑自刎以全孝道,重生后与父权和解,这一悲剧性结局也让哪吒成为“被规训的反抗者”。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故事的主线更像是原生家庭的自我救赎。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将矛盾从“反对父权”转向“抗天命”,李靖夫妇的温情化解了传统叙事中的伦理困境,契合了新时代家庭关系的重构需求。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70_9605fe0d.jpg)
而今年在春节档上映的《哪吒2》,在不少观众看来,故事主线转向了当下职场化生存的话题。
不仅如此,这种人设的变迁,还体现了善恶二元论的瓦解。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71_986270ab.jpg)
在传统神话中,龙王代表“恶”,哪吒代表“善”。
而《哪吒2》中,龙王敖光为龙族生存被迫妥协,申公豹为家族荣耀铤而走险,反派动机被注入现实逻辑。正如导演饺子所言:“没有纯粹的恶,只有被困境扭曲的善”。
从神性英雄到人性凡人……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哪吒角色功能从简单地“解决问题”转向“呈现问题”。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72_dd3266ad.jpg)
有人说,哪吒形象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碰撞的产物。
从民俗符号到潮流IP的视觉革新,从神坛跌落,成为代际矛盾,从反抗父权的单一母题,裂变为多元社会议题的叙事。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607/00301060773_61dd936d.jpg)
图为《哪吒之魔童闹海》洛杉矶首映礼
经历了几十年的银幕变迁,哪吒已然成为一种时代“容器”。
本文图片均源于人民日报、新华社、《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账号。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http://www.cnnb.com.cn/pic/003/010/398/00301039872_39df486a.png)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http://news.cnnb.com.cn/packages/2020/img/wxgzh.gif)
微信公众号